陳思敏:人大代表曝光全國交通罰款3000億的背後

人氣 365

【大紀元2021年03月10日訊】日前媒體報導,兩會期間,有人大代表提出,據統計,2020年全國交通罰款總額人民幣3000億元左右。若按中國現有汽車保有量2.75億輛來算,平均每輛車的罰款高達1090元。如此高額的交通罰款,或和「電子警察」的濫用有關。

眾所周知,中共地方政府長期存在「罰款財政」(「罰款經濟」),尤其每當陷入財務困難,地方政府創收就特別依賴「罰款財政」,而其最常出現在交通罰款。

其實,所謂「電子警察」(智能交通違章監攝管理系統的俗稱,又稱「電子眼」)交通罰款氾濫成公害的問題,由來已久。

2013年8月23日新京報一篇調查報導指出,早在2002年,正當道路交通進入到電子化管理初級階段時,有些城市、道路將交通「電子眼」外包給企業建設經營。近年來,在全國範圍,作為地方交通執法依據的「電子眼」官商合營的現象普遍。甚至罰款收入可分帳,以成都為例,企業與交管四六分帳。

2006年12月4日新華每日電訊報導,電子眼的罰款雖然都上交地方財政,但地方財政會將罰款按比例返還給交管部門,「罰款返還」激勵「電子眼」大躍進。「多罰多返」的「電子眼」,一直是地方政府與公安交警二者互為創收的工具。

2013年1月24日南方都市報報導,廣東地方兩會,省人大代表郭偉光表示,目前交通罰款實行地方財政統收、再按比例返還的方式,有些地方返還比例達60%或更高。

2018年,習李第二任期力推「減稅降費」。在「罰款財政」、「罰款經濟」方面,中央難壓地頭蛇。

2020年10月16日報導,國務院督查組在地方檢查發現,地方大抓貨車違規,是追求「局部利益和考核指標」。中央出面制止地方違法罰款。受疫情影響,許多地方經濟困難,財政難以正常維繫,「罰款經濟」興起。交通部門有罰款指標,執法比以往嚴,罰款比以往重,為完成指標,執法部門不惜違法也要創收。

2020年全國交通罰款總額3000億元左右,這是一筆可觀的錢。但據稱,3000億這個數字還是保守了,一個攝像頭一年可以罰款幾百萬上千萬元,換算盈利遠超過許多A股上市公司,交通罰款真實數字公開會讓人「驚掉下巴」。

2020年是疫情年,受減班減薪影響的民眾勢必得節衣縮食,全國交通罰款總額3000億元左右,相當於平均一個人一年交200多元給公安交警部門。

微博上網言眾議:車被盜了,報警好幾年了現在還沒找到。交通電子眼罰款攝像頭從來都也不會壞。人民買著最貴的車、加著最貴的油、交著最貴的高速路費、被罰最多的交通罰款,政府還以道路安全、交通文明建設為名,隨時增加上百套攝像頭。山東「拉麵哥」一碗麵只賣3元人民幣並且15年堅持不漲價,全國地方政府從交通罰款分成獲利不手軟。

事實上,「罰款財政」、「罰款經濟」,除了交通領域罰款之外,其它領域也有很多例子。例如2020年10月報導網曝一段錄音顯示,只不過是湖南一名派出所所長,竟以撤案為條件、向企業索要千萬「罰金」。中共政府的「罰款財政」、「罰款經濟」胡作非為可見一斑。

責任編輯:高義

相關新聞
高通遭台重罰234億元台幣 首期罰款已繳納
金劍:從卡車司機罷工想到的中共血腥稅制
【新聞看點】如何避開監控 跟中共警察鬥智?
攔路亂開罰單 上海出租車司機槓上偽交警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