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5.9】印度染疫死者連續2天超4千

人氣 3003

【大紀元2021年05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徐簡、戴芙若、顏殊璟綜合報導)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統計數據,截至美東夏令時週日(5月9日)上午9點05分,全球的中共病毒(武漢肺炎、COVID-19)病例總數超過1.57億(157,756,810)例,死亡人數超過328萬(3,284,985)人。

5月8日(週六)單日新增的確診病例和死亡人數:(部分數據或來自worldometer)

美國34,493例確診,615人死亡;
英國2,056例確診,5人死亡;
德國13,125例確診,130人死亡;
法國20,745例確診,176人死亡;
印度403,405例確診,4,077人死亡;
巴西63,430例確診,2,202人死亡;
俄羅斯8,198例確診,362人死亡;
日本7,249例確診,84人死亡;
韓國564例確診,9人死亡。

以下是有關中共病毒疫情的實時更新:

最新研究:疫情正在影響人們選擇搬遷地點

美國一項最新研究表明,COVID-19大流行成為當前人們選擇搬遷居住地的決定因素之一。

據ABC子公司WKRN-TV News 2的新聞媒體網站報導,研究人員說,對人們來說,選擇居住地是一項重大的、涉經濟和社會方面的決策。通常人們會考慮當地的勞動力市場、學校、住房成本和使用便利設施等因素。

他們查閱了美國多年來30萬個跨州遷移案例,以了解自疫情大流行以來決定人們搬遷的因素是什麼,以及為何發生了此變化。

結果,他們發現,很大一部分人正從大城市遷移到生活成本較低的小城市,其中一些發現令人驚訝。

詳情請閱全文

印度染疫死者連續兩天超四千

2021年5月7日,印度斯利那加(Srinagar)的送葬隊伍中,身著防護裝備的親屬抬著一名死於Covid-19的受害者遺體。(ABID BHAT/AFP via Getty Images)

印度的疫情異常嚴重,週六印度染疫死亡的單日人數首次超過4,000人。週日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統計數據,死亡為4077人,而週六根據印度的全國紀錄,共有4187人死亡。

新德里一直在努力遏制疫情的爆發,但是目前疫情幾乎已經讓醫療體系癱瘓,並引發了公眾對政府管理不善的憤怒。

衛報報導,當地居民布里希什·潘迪(Brijesh Pandey)說:「政府說那裡有足夠的藥品和氧氣供應。」他每天花幾個小時與他人爭吵,為自己患病的親戚爭氧氣。

「看看這成百上千的絕望的人,正在努力拯救他們的兄弟,姐妹和父母……」他悲痛的說。
印度在週六和週日都報告了超過40萬例新感染病例,但許多專家懷疑,官方低估了死亡人數和病例人數。

巴基斯坦單日新增3千多例確診

巴基斯坦一直在艱難應對第三波病例激增。該國報告,過去一天內,新增118例死亡病例和3,785例確診病例。

近幾天來,巴基斯坦染疫死亡人數達創記錄水平,同時危重患者人數也創下歷史新高。

迄今,該國已有858,026人確診染疫,近19,000人染疫身亡。


從本週末起,除了必要的食品店、藥房和加油站外,所有商家都已關門。

大城市和城鎮的公共交通要麼暫停,要麼只允許以50%的容量運營,而城市之間的客運則完全關閉。

商家和交通將關閉到5月16日開齋節假期結束。

土耳其日增病例數呈下降趨勢 最新數據剛過1.5萬

土耳其單日新增病例數繼續呈下降趨勢。根據衛生部的數據,該國報告的單日新增病例數剛剛超過15,000例。


衛生部的數據顯示,全國共確診了15,191例新病例,其中包括2,102名有症狀的患者。

迄今,土耳其的病例總數已超過500萬,死亡總人數達到43,029人,過去一天內有283人死亡。

隨著疫苗出現 美國單日新增病例數驟降

在美國,隨著疫苗的出現,單日新增病例數已經急劇下降,從1月份的7天平均單日新增逾25萬例,驟降至目前的大約43,000例。住院和死亡人數也大幅下降。

2021年5月7日下午,一個流動的疫苗接種點在紐約市布朗克斯區搭建起來。(Spencer Platt/Getty Images)

但世界其它地區仍深陷大流行之中。世界衛生組織指出,過去兩週內,全球記錄的病例數比大流行的頭6個月還要多,其中印度首當其衝。

高收入國家與低收入國家之間存在著很明顯的鴻溝。傳染病專家安東尼‧福西博士(Anthony Fauci)呼籲美國疫苗生產商擴大生產規模,以便迅速向印度供應大量疫苗。

法國重症室染疫患者減至5千以下 3月下旬以來首次

2021年5月5日,位於巴黎附近科倫貝斯(Colombes)的AP-HP Louis Mourier醫院的醫務人員夜班期間在一個重症監護病房工作。該病房專為感染中共病毒(武漢肺炎)的患者而設。(ALAIN JOCARD/AFP via Getty Images)

據路透社報導,法國衛生部的數據顯示,該國重症監護病房內的中共病毒患者人數週日(9日)降至5,000以下,這是自3月下旬以來首次。

衛生部表示,這一數字已連續第六天下降,目前為4,971人,而前一天為5,005人。

衛生部還表示,又有115人因染疫死於醫院,累計共80,100人染疫身亡。

墨西哥日增近1200例確診 累計近236.6萬

據路透社報導,墨西哥衛生部週日(9日)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175例,新增死亡病例57例。至此,該國確診總數達到2,365,792例,死亡總數達到218,985例。

3月份發布的其它政府數據顯示,實際死亡總人數可能比確認的數據至少高出60%。


不過,墨西哥聲稱已成功遏制住疫情。目前只有3個聯邦州因高傳染風險,而保持最高警戒級別。

白宮官員:美國已接近控制住大流行

據路透社報導,白宮新冠疫情應對協調員傑夫.齊恩茨(Jeff Zients)週日(9日)表示,美國已接近於控制住中共病毒大流行,衛生官員將把精力主要集中在下一個挑戰上:讓更多美國人接種疫苗。

齊恩茨在接受CNN「國情咨文」節目採訪時說:「我想說,我們正在渡過難關。」


齊恩茨說,大約58%的美國成年人至少注射了一針疫苗。他說,現在的任務是繼續建立對疫苗的信心,並讓足夠多的美國人接種疫苗,以減緩中共病毒及其變種的傳播。

美國衛生官員的目標是達到總統拜登(Joe Biden)的目標,即截至7月4日美國獨立日有70%的美國成年人至少接種了一針疫苗。

齊恩茨說,達到這一目標,可能有助於美國的感染數持續維持在低水平。

病毒源自武漢實驗室?美共和黨議員再促調查

圖為武漢病毒研究所(Wuhan Institute of Virology)。(HECTOR RETAMAL/AFP via Getty Images)

導致全球瘟疫大流行的中共病毒(武漢肺炎、COVID-19)到底從何而來?美國聯邦參議員、共和黨人喬尼·恩斯特(Joni Ernst)週六(5月8日)要求中國(中共)「停止掩蓋」病毒的起源,並開放他國進行全面調查,以防止疫情再次「復發」。

據福克斯新聞報導,「武漢實驗室病毒洩漏」理論日趨成為美國國會的重點,共和黨議員正在領導對「疫情病毒起源」進行「全面」調查,包括武漢實驗室洩漏該病毒的可能性。最近,他們致函國務卿,要求公開更多文件,以幫助調查。

恩斯特表示,「中國共產黨拒絕在(各國)為了解更多致命冠狀病毒(中共病毒)起源的努力上完全合作,但世界應該得到答案,包括確定這種病毒是否起源於武漢病毒研究所(Wuhan Institute of Virology)。」

白宮也批評該報告的病毒來源部分「陳述不完整」。白宮發言人珍·普薩基(Jen Psaki)表示,中國(中共)政府應該允許國際專家小組「不受限制地接觸」武漢當地的數據和人員。

詳情請閱全文

意大利週日報告8,292新增病例 139人死亡

圖為2021年4月16日,在米蘭的火車站,紅十字會員工在為一名乘客做Covid-19測試。(PIERO CRUCIATTI/AFP via Getty Images)

路透社報導,意大利週日報告了8,292例新增病例,而週六為10,176例;以及139人死亡,週六的死亡人數為224人。

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統計數據,意大利迄今為止共記錄了4,102,921例確診病例,122,694人死亡。

新德里和北方邦延長封鎖與宵禁


2021年5月1日,在新德里一個由宴會廳改建的臨時病房裡,身穿防護服的衛生工作者們在照顧病人。 (PRAKASH SINGH/AFP via Getty Images)

週日,印度首都新德里和北方邦將封鎖和宵禁令延長至5月17日。

據路透社報導,印度總理莫迪將宣布全國范圍的封鎖令,類似於去年第一波疫情時期的封鎖限制。

印度醫學協會(IMA)呼籲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全面、周密計劃、預先宣布」的封鎖,而不是各州實行「零星」的一次幾天的宵禁和限制。

歐盟六月後不與阿斯利康續簽訂單

歐盟表示6月之後將不與阿斯利康續訂疫苗。( Getty Images)

歐洲內部市場專員蒂埃裡·布雷頓(Thierry Breton)週日表示,歐盟委員會沒有計劃6月後續訂阿斯利康Covid-19疫苗。

該委員會上個月對阿斯利康提出了法律訴訟,理由是該公司不遵守其供應Covid-19疫苗的合同,並且沒有製定「可靠」的計劃來確保及時交付。

英國週日新增1770病例 2人死亡

2021年5月7日,英格蘭東北部赫爾市政廳設立的臨時疫苗中心,人們排隊等待接受阿斯利康Covid-19疫苗。(OLI SCARFF/AFP via Getty Images)

英國週日報告了1770例新增確診病例,2人死亡。

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統計數據,英國截至目前已有確診病例4,448,808例,127,863人死亡。

路透社報導,英國有3537萬人接種了第一劑疫苗,其中1767萬人也接種了第二劑。

越南週日新增102例病例 92例本地傳播

2021年3月8日,越南河內:醫護人員在檢查人們接種阿斯利康COVID-19疫苗後的體溫。(Linh Pham / Getty Images)

越南衛生部週日報告了102例新的Covid-19感染,包括92例本地傳播的病例。

越南新聞報導,衛生部已向各省市人民委員會主席、各省市衛生廳廳長以及全國醫療機構負責人發出正式文件通知,要求他們提高對Covid-19大流行的警報級別至最高級,並積極在醫院進行Covid-19測試。

該文件強調了當前疫情的嚴重發展,在全國許多省市爆發,在一些醫院中也出現了病人和醫務人員感染了中共病毒,包括具有「超級傳播性」的英國和印度變種。

越南衛生部下令嚴格執行總理和全國「 Covid-19預防和控制指導委員會」發布的「 Covid-19預防和控制指示」。

文件還說,隨著警報提高到最高級,必須制定應對醫院中發現的任何感染的計劃。

老撾週日記錄疫情後首例死亡

路透社報導,東南亞國家老撾週日錄得首例Covid-19死亡病例,先前曾是少數尚未記錄任何死亡病例的國家。

國營媒體《萬象時報》網站引述老撾國家Covid- 19個特別工作組說,死者是一名53歲的越南婦女,她患有長期健康問題,包括糖尿病,在首都萬像外的一個村子的卡拉OK俱樂部工作。

自上個月以來,900萬人口的老撾的感染病例開始激增,鄰近的泰國和柬埔寨也處於類似情況。

自中共病毒疫情開始以來,老撾僅確診了1302例感染病例。

布林肯促譚德塞邀請台灣參加世衛大會

週五(5月7日),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呼籲世衛總幹事譚德塞邀請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圖為5月3日,布林肯在英國倫敦參加G7外長峰會。 (Ben STANSALL/AFP)

週五(5月7日),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呼籲世衛總幹事譚德塞邀請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今年年度會議。

世界衛生大會將於5月24日至6月1日舉行年度會議,世界衛生大會是世界衛生組織的決策機構。

布林肯在一份聲明中說,世衛大會確定了加強國際合作,以結束COVID-19大流行,並推進全球衛生和全球衛生安全的議程,這些問題影響到所有人。然而,除非世衛領導採取適當行動,否則大會仍將台灣再次排斥在外。

布林肯呼籲世衛總幹事譚德塞像往年、在中共政府提出異議之前一樣,邀請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WHA。「台灣繼續被排除在這個大會之外沒有合理的理由。」他說。

布林肯在聲明中表示,全球衛生和全球衛生安全不分國界,也不承認政治爭端。台灣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世界衛生組織領導層和所有負責任的國家應認識到,在世界衛生大會上,將2,400萬(台灣)人的利益排除在外,只會危害而不是促進我們共同的全球衛生目標。

「台灣是可靠的合作夥伴,充滿活力的民主國家和世界上的強大力量。將台灣排除在世界衛生大會之外,將不利於我們為控制大流行病和預防未來健康危機而進行的國際集體努力。」他說。

亞洲六國病例激增 憂疫情失控如印度

2021年5月5日,身穿個人防護用品(PPE)的尼泊爾陸軍人員將一名COVID-19(中共病毒引發的疾病)患者屍體送往加德滿都火葬場。(PRAKASH MATHEMA/AFP via Getty Images)

隨著印度疫情不斷惡化,新一波中共病毒(武漢肺炎)感染浪潮正迅速吞噬越來越多的南亞和東南亞國家,病例激增、醫療系統癱瘓,這些國家正在這場大流行病開始以來最嚴重的爆發中掙扎。國際組織呼籲採取更多措施來阻止「這場災難」。

世界衛生組織(WHO)週三(5月5日)表示,在過去一週裡,印度感染病例在全球占近半,死亡病例則占四分之一。

與此同時,在印度周邊國家,從北部的尼泊爾到南部的斯里蘭卡和馬爾代夫,甚至在更遠的東南亞地區,泰國、柬埔寨和印度尼西亞,感染率均告激增。

世衛組織週三說:「東南亞地區報告了超過270萬個新增病例和超過2.5萬個新增死亡病例,與前一週相比,分別增加19%和48%。目前這一上升趨勢絕大部分由印度推動。」新冠病毒(中共病毒)再次迅猛爆發,給這些國家衛生系統和醫療用品帶來巨大壓力。

科學家警告:印度新變種病毒傳播力更強

英格蘭公共衛生署(PHE)今天(5月7日)表示,首先在印度發現的一種COVID-19病毒株將列為「引發疑慮變種」,因科學家發現它的傳播速度比原來的變異病毒更快。病毒示意圖(Shutterstock)

英格蘭公共衛生署(PHE)5月7日表示,首先在印度發現的一種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病毒株將列為「引發疑慮變種」,因科學家發現它的傳播速度比原來的變異病毒更快。

英國廣播公司(BBC)稍早報導,科學家建議把這種最先在印度發現的變異病毒B.1.617.2列為「引發疑慮變種」(variant of concern),並說英國上週感染這種變種病毒的確診病例數是202例,如今已增至超過500例。

維康桑格研究院(Wellcome Sanger Institute)負責2019冠狀病毒疾病基因組計劃的主任巴瑞特(Jeff Barrett)表示,英國與全球各地出現大量B.1.617.2確診病例,「與這種變異病毒比去年較早的病毒種傳播速度更快是一致的」。

巴瑞特說:「(B.1.617.2的)傳染力可能與在英國境內大流行的B.117肯特(B.117 Kent)變異病毒不相上下。」他所指的是在英格蘭東南部肯特郡發現的病毒株,這種病毒株釀成英國第2波疫情。

B.1.617.2的原始變異病毒B.1.617去年10月首度現蹤,但英格蘭公共衛生署歸類為3種不同的亞型,這3種亞型的變異略有不同。

新澤西計劃兩週內全面解除餐飲零售等限制

新澤西州長墨菲5月3日宣布,新澤西大多數企業如餐館、商店、辦公室和其它生活領域的容量限制將從5月19日開始解除。圖為普林斯頓市中心的室外就餐區。(郭茗/大紀元)

鑒於近期新澤西中共病毒(武漢病毒、新冠病毒)感染病例下降以及疫苗接種工作的持續進展,新澤西將取消許多因防禦病毒傳播而制定的容量限制,餐飲業、零售業、遊樂園以及個人護理服務等領域很快就會得到大幅度恢復。

作為新澤西州、紐約州以及康涅狄格州三州共同協調努力的一部分,各州州長已於週一(5月3日)宣布,三大州地區的大多數企業如餐館、商店、辦公室和其它生活領域的容量限制將從5月19日開始解除。

新澤西州長墨菲表示,這意味著,所有與夏季有關的活動,從煙花表演、遊行到州博覽會,只要參加者保持6英尺的社交距離,都可以繼續進行。如果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修改其6英尺的社交距離要求的話,新澤西也會做出相應的調整。

解除客容量限制的領域包括:餐館、博物館、劇院、食品服務業、禮拜場所、百老匯、零售業、游泳池、髮廊/理髮店、遊樂場以及健身房等。

墨菲還在週一宣布了一些新的準則。1)從5月19日起,戶外集會的容量限制也將被取消。所有與會者或團體將被要求保持至少6英尺的社交距離。目前仍要求佩戴口罩;2)從5月19日起,室內聚會限制將從25人上升至50人;3)對室內酒吧席的禁令將於5月7日取消。但在酒吧內,仍然必須遵循疾控中心CDC要求的保持6英尺社交距離。

英國旅行綠色名單,希臘法國西班牙未列入

圖為12月21日倫敦西希思羅機場的電子顯示板上顯示航班狀態。(NIKLAS HALLE’N/AFP via Getty Images)

英國5月7日下午宣布了12個旅行安全目的地清單,包括葡萄牙、直布羅陀和以色列等。而最受遊客歡迎的法國、西班牙和希臘不在「綠色清單」內。

自5月17日起,英國公民將允許出訪海外,並將目的地分為綠色、黃色及紅色三等級。若前往的是綠色名單國家,旅客得在出入境前先行檢測,但回國後不用接受隔離。

這12個國家/地區是:葡萄牙、以色列、直布羅陀、澳洲、紐西蘭、新加坡、汶萊、冰島、法羅群島等。

5月17日起,英國民眾前往安全目的地清單中的國家或地區後,返回英國時無需遵守為期10天的強制隔離措施。前往非安全目的地清單中國家的旅客返回英國後須進行為期10天的強制隔離。而早前《倫敦晚報》曾指出,在今夏的某個時候,西班牙和希臘都可能被列入旅行綠色清單中。

疫情使很多美國人搬出大都市

疫情期間更多居民搬遷出大都市,研究人員表示:更多搬家原因是要離家人近些,而非工作變動和對疫情的恐懼。(Shutterstock)

計數據顯示,疫情期間更多居民搬遷出大都市,同時位於太陽帶(Sun Belt)和西部小城市的人口增幅大。疫情在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但研究人員表示:更多搬家原因是要離家人近些,而非工作變動和對疫情的恐懼。

據人口普查局(Census Bureau)公布的統計數據,紐約大都會區在過去幾年內人口增加減速,尤其疫情期間地區人口減少0.5%(10.8萬),約有21.6萬居民外遷,但外來移民和新出生人口數量有所增加,抵銷了一部分。

但在美國南部和西南部的太陽帶和西部的小城市,人口增幅大,尤其是擁有大型度假屋社區的地方,人口增加最多。如猶他州的聖喬治(St. George)、南卡羅來納州的默特爾海灘(Myrtle Beach)、德州的奧斯汀(Austin)和愛達荷州的科德萊恩(Coeur d』Alene),人口增幅高達3%-4%。並且太陽帶的大城市人口也有所增加,如達拉斯(Dallas)、休斯頓(Houston)和鳳凰城(Phoenix)。

統計數據表明,疫情在改變美國人的居住地和生活方式。搬遷在收入較高和工作彈性大的人群中最為普遍。如搬遷的趨勢繼續,恐對城市的房地產市場、稅收等產生長期的影響。

究其原因,研究發現,很多人搬遷並不是恐懼大城市的疫情,或者是天氣和就業,而是希望離家人更近些。范德比爾特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的助理教授哈斯拉格(Peter Haslag)表示,人們從大城市向小城市遷移的趨勢已持續了好幾年,疫情使趨勢更顯著。

百老匯重開 多場演出開始售票

紐約百老匯碧肯劇院的現場觀眾。(戴兵/大紀元)

紐約州長庫默(Andrew Cuomo)本週宣布,百老匯將在9月14日以100%的容量正式重新開放,這標誌著紐約距離全面開放越來越近。

作為美國戲劇和音樂劇的重要發源地,「百老匯」堪稱音樂劇的代名詞。過去數年,遊客是百老匯劇院的主要門票收入來源,占紐約市每年現場門票銷售的65%。疫情期間遊客減少,百老匯受較大衝擊。

如今,百老匯的重開令戲劇界士氣大振,各大劇院紛紛公布演出信息並開始預售票,這令被壓抑一年多的紐約客心懷期待、興奮不已。

有史以來運行時間最長的百老匯音樂劇也將在秋天恢復活動。「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將於10月22日在雄偉劇院(Majestic Theatre)再次上演。這兩場演出的門票在telecharge.com上有售。

「芝加哥」(Chicago)將於9月14日在百老匯的大使劇院(Ambassador Theatre)上映。

美國冀分享疫苗專利 也提防敏感技術交中俄

圖為美國Moderna公司的COVID-19疫苗。(Joe Raedle/Getty Images)

美國希望中共病毒(COVID-19)專利豁免有利於世界,而不是促進中共生物技術發展。美國官員和醫療行業代表說,拜登政府正在研究如何確保為援助貧困國家而暫停病毒疫苗專利,但又不會將敏感的美國生物製藥技術交給中共和俄羅斯。

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週三(5月5日)表示支持美國在世界貿易組織進行放棄疫苗知識產權的談判,以通過允許較貧窮的國家自產疫苗來促進疫苗供應。

許多西方製藥公司和部分現任美國官員擔心,此舉會讓中共跳過多年的研究獲得技術,同時削弱美國在生物製藥方面的優勢。

拜登政府的一位高級官員告訴路透社說,雖然優先考慮的是拯救生命,但美國「希望在豁免權生效前檢查(此舉)對中國(中共)和俄羅斯的影響,以確保此舉能實現目的」。

一位熟悉討論情況的行業人士告訴路透社,拜登政府製作並與行業代表共享的問答文件中承認,他們擔心知識產權共享可能損害美國對中共的競爭優勢。文件稱,拜登政府認為,可以通過世貿組織談判解決這些問題,但沒有說明要如何解決。

疫情期間訂購外賣送餐 這12種食物不要選!

疫情期間,更多人在家中待的時間變長,購物習慣也發生很大變化。特別在封鎖期間,網購成為一種主要方式。在飲食方面,除了自己在家做飯增加外,網購或電話訂購外賣送餐服務也大幅增加。(fotolia)

疫情期間,更多人在家中待的時間變長,購物習慣也發生很大變化。特別在封鎖期間,網購成為一種主要方式。在飲食方面,除了自己在家做飯增加外,網購或電話訂購外賣送餐服務也大幅增加,但並非每種食物都適合外賣送餐。

以下是基於24/7 Tempo這份訂購外賣送餐,建議不要選擇的食品清單中較為常見的12種食品清單。

1.壽司料理,壽司中的魚經常被錯誤地貼上標籤,而且壽司若在室溫下放置太長時間也會危害健康。
2.雞蛋,快餐店和外送店的雞蛋大多可能是用微波爐加熱,而不是用鍋子煎炸或煮熟。
3. 牛扒(Steak),牛扒的肉可能會不冷不熱,耐嚼,脂肪也會凝結。
4. 冰沙(Smoothies),冰沙不僅融化迅速,而且也不是健康飲品選擇。
5. 炸薯條,冷的炸薯條的味道實在不怎麼樣,且無法在家中加熱恢復到原本口味。
6. 米粉,米粉一旦變涼,往往會變硬;如果是湯米,米粉浸在湯或調料中也吸收液體。
7. 湯,熱液體會導致塑料容器浸出化學物質,且大多數外賣選擇的容器都不使用不含BPA的塑料。
8. 沙拉,沙拉通常每週預製一次或兩次,然後放入塑料容器中,直到食用時添加調料。
9. 任何含有牛油果的食物,牛油果會迅速地被氧化,所以當你收到食物時,它可能會變成棕色。
10. 鮮榨果汁,由於這種飲料未經巴氏殺菌,也可以作為細菌載體。
11. 鮮果沙拉,某些水果往往帶有細菌,包括利斯特氏菌,除非水果被徹底清洗,否則很難清除。
12. 米飯,生米中帶有蠟狀芽孢桿菌,這種細菌可以經受烹飪的熱度。

島國塞舌爾中共病毒疫苗接種率居冠 病例反激增

位於印度洋中西部的島國塞舌爾,又稱塞席爾(Seychelles)是目前世界上中共病毒(新冠)疫苗接種率最高的國家。六成人口已接種兩劑疫苗,七成人接種至少一劑。但新增病例卻從上月底開始激增,新增染疫率全球最高,而新確診病例中,三分之一已完成疫苗接種。

當局隨即恢復防疫措施。疫情反彈令疫苗效用受到關注。該國使用的主要是中國國藥疫苗,占6成,其次是牛津·阿斯利康疫苗。

5月4日,當地衛生部上稱,人口約9.8萬的塞舌爾,過去3天共新增497宗病例,累計6373人確診。截至5月4日,每百萬人的單日新增確診率全球最高,遠高於馬爾代夫和印度。當局上週已收緊了防疫限制。塞舌爾接種疫苗後疫情反彈引發關注。外界質疑,施打疫苗的效用或被高估。

緩解人手短缺 澳特定行業取消留學生打工限制

澳洲政府將廢除學生簽證持有者每兩週只能工作40小時的限制,但只限於旅遊業和餐飲酒店服務業。 (TONY ASHBY/AFP/Getty Images)

為了緩解疫情期間勞動力短缺的問題,澳洲移民部長霍克(Alex Hawke)宣布取消留學生從事旅遊業和餐飲酒店服務業的工作時間限制。此外,從事這些行業的臨時簽證持有者可以獲得一年的疫情簽證。

由於疫情下國界關閉,移民無法入境,澳洲這兩個行業的勞動力短缺。而目前,澳洲境內大約有35萬留學生,只是他們的簽證條件限制他們每兩週只能工作40小時。

澳洲政府表示短期內不會開放國界。澳洲貿易與旅遊部長泰安(Dan Tehan)週五(7日)對天空新聞說,澳洲可能要等到明年下半年才能重開邊界。

為了支持澳洲經濟復甦、解決招工難的問題,澳洲移民部長霍克週六宣布,政府將廢除學生簽證持有者每兩週只能工作40小時的限制,但只限於旅遊業和餐飲酒店服務業。

責任編輯:李玲

相關新聞
《推背圖》預言大戲尾聲的豐碑事件
對抗中共 歐盟和印度同意重啟貿易談判
南海問題上交鋒 菲律賓總統懟中共少將戰狼
印度大選落幕 出口民調:執政聯盟大勝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