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科技欲賤賣英邁國際 遭股東質疑反對

出售或暫緩

人氣 419

【大紀元2021年06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毅報導)海航科技近日出售英邁國際100%股權的消息在業界引發爭議。因賣出價格和實際價格存在巨大差異,遭到了股東質疑和不滿,海航科技第二大股東國華人壽在近日董事會中對此次交易投了反對票。

綜合大陸媒體消息,2016年底,海航科技通過境外子公司成功收購英邁國際,海航科技合計支付總價款約59.82億美元,創下當年A股最大併購案。

在被海航收購後,英邁國際的盈利能力逐步提高。據海航科技5月30日發布的重大資產出售報告書(草案)顯示,英邁國際2017年實現淨利潤1.99億美元,2020年淨利潤攀升至6.44億美元,4年時間增長223.8%。而且,英邁國際被海航科技收購後,長期占海航集團營收比超過一半。

雖然業績越來越好,但此次海航科技發布公告顯示,擬出售控股子公司GCLIM100%股權,GCLIM的預估值合計約為14.53億美元,GCLIM持有的英邁國際100%股權,價值為58.91億美元,低於2016年當初收購價格。

關鍵是如果將英邁國際和同行業公司艾睿電子(ARRW)、新聚思(SNX)對比,兩者的營收規模和利潤水平均低於英邁國際,他們的市盈率分別為12倍、14倍,但英邁國際出售估值的市盈率僅為9倍。如果按照13倍市盈率估值,英邁國際價值約84億美元,目前艾睿電子、新聚思的市值分別為89億美元、67億美元。

有股東認為英邁國際作價與實際價值存在巨大偏差。海航科技公告折價出售行為被認為侵犯了所有股東的利益,海航科技第二大股東國華人壽在近日董事會中對此次交易投出反對票。

網民「太若雲石」列舉了英邁國際被賤賣的三大疑點:一,英邁的基本面非常好,盈利能力不錯,作為行業龍頭的英邁如果不退市,其股價應該有翻倍以上的漲幅,那麼為何低價出售,令人不可思議;二,因低價出售而計提60億人民幣商譽,就如殺人不見血了!若英邁能按現有估值,市場價出售,當初溢價收購溢出的商譽就不用覆蓋,不但60億不用計提,而且還能賺數十億以上;賣掉英邁這種優質資產,去收購大股東關聯的爛資產,這更是天理難容了。

據悉,有眾多個人投資者對海航科技出售盈利能力較強的英邁國際,反而去收購負債累累、盈利能力低下的燕京飯店等資產表示嚴重質疑,並呼籲所有投資人聯合抵制該交易。

據6月10日海航科技最新公告顯示,此次交易原定6月16日舉行投票表決,推遲到了6月24日,屆時將公布最終結果。

但是,大摩財經的消息顯示,當年海航科技收購英邁國際時,海航科技動用自有資金87億元人民幣、國華人壽出資人民幣40億元,其它均為銀行貸款(7年期),貸款規模為42.7億美元。即海航系在這筆近60億美元的收購中用的幾乎全部是別人的錢。

英邁國際此後經營表現穩健,利潤和分紅逐年走高,2017-2020年共分紅8.8億美元,但是,海航集團很快陷入流動性危機,償還貸款本金出現了問題。截止去年末,海航科技尚未償付的併購貸款本金36.8億美元,加上2018年3月為「借新還舊」又發行了5億美元的可轉換票據,合計未償負債本金41.8億美元。其中有13.5億美元銀團貸款本金展期至今年5月5日,未償還後仍在推進繼續展期。

這種情況下,海航科技只能選擇出售英邁國際化解債務壓力。

但是不考慮資金成本,僅以出售後預計收回的15.88億美元現金來計算,海航科技和國華人壽組成的上海標基合夥企業本金就將虧損二十多億元人民幣。此外,國華人壽在2014年定增入股海航科技時,定增價為5.98元人民幣/股,現在海航科技最新股價3.43元/股,國華人壽的25億投資本金也已浮虧42.7%。

和訊保險引述有業內人士的觀點表示,要想對英邁國際給出公允的市場價值,還需聘請國際投行參與,並且公開徵集受讓方,最大程度發現英邁國際的價值,這樣才能讓所有航海科技投資人的利益最大化。

責任編輯:林琮文

相關新聞
海航集團將被重組 涉及321家公司
每天虧損1.75億 海航刷新A股虧損紀錄
海航集團2020年淨虧損近千億
償債缺口巨大 海航已確認債權約4057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