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將不妄殺人 既是國家之利 亦為子孫之福

文/周曉輝
明太祖有言:「為將不妄殺人,豈惟國家之利,爾子孫實受其福」,不妄殺不僅對國家有利,對其子孫後代亦是福氣。(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680
【字號】    
   標籤: tags: , , ,

古往今來,人世間「兵征天下,王者治國」,因此而引發的戰爭無可計數,尤其在王朝更迭時,戰爭尤為慘烈。若遇到那嗜殺的將領,難免出現大面積的生靈塗炭。當然,歷朝歷代都有有道明君和諸多仁義之將,能在戰爭中約束手下,禁止肆意殺戮。明太祖有言:「為將不妄殺人,豈惟國家之利,爾子孫實受其福」,不妄殺不僅對國家有利,對其子孫後代亦是福氣。

曹彬止殺 子孫得福報

仁義之將中最廣為人知的是宋初名將曹彬。史載,曹彬在奉宋太祖命令攻打南唐國前,太祖就告誡曹彬:「城池攻陷之後,千萬不可殺戮平民百姓。」其後,在攻破遂州時,手下眾將要求屠城,曹彬堅持不可,並將俘獲的女子一一送還家中。金陵(今南京)城攻破前,曹彬要眾將焚香發誓:保證不濫殺一人。果然,城破後,沒有一人濫殺無辜。前後活人無數。

與其相對照的是曹彬的侄子曹翰,在攻打江州時,因久攻不下,心生憤恨,後在攻下後屠城,殺戮無數。

因為曹彬不妄殺之德,其子孫後代亦得福報。他的兒子曹瑋官至彰武軍節度使,諡號武穆;曹琮官至西上閣門副使;曹璨官至河陽節度使、同平章事,諡號武懿;曹玘,官至尚書虞部員外郎,追封吳王。他的女兒為宋真宗的曹賢妃,孫女是宋仁宗的曹皇后,被譽為聖后。外曾孫女高太后,即宋英宗皇后。相傳曹彬還有一個後代成了神仙,便是道家《靈源大道歌》的作者曹文逸真人。而曹翰死後沒多久,他的子孫中就出了乞丐。

清焦秉貞《歷朝賢后故事圖冊》之《禁苑種穀》,描繪宋仁宗曹皇后在皇宮裡種植莊稼。絹本設色,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因為曹彬不妄殺之德,其子孫後代亦得福報。他的孫女是宋仁宗的曹皇后,被譽為聖后。圖為清焦秉貞《歷朝賢后故事圖冊》之《禁苑種穀》,描繪宋仁宗曹皇后在皇宮裡種植莊稼。絹本設色,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鄧禹自言未敢妄殺 子孫累世富貴

鄧禹是東漢名將,他最早以帝王功業勉勵漢光武帝劉秀,曾向其進言「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因此被認為有定策之功,光武帝將其視為「蕭何」。天下平定後,他與賈復兩人率先配合劉秀「偃干戈,修文德」的政策,一同削減軍隊,推行儒學。

東漢永平三年(公元60年),漢明帝在南官雲台閣命人畫了二十八將的畫像,稱為「雲台二十八將」,這二十八人是在光武帝建立東漢的過程中戰功最為卓著的將領,鄧禹名列首位。

鄧禹為人謙和,其所率軍隊軍紀嚴明,深得百姓之心。鄧禹曾言:「吾將百萬之眾,未敢妄殺一人。天道好還,吾後世必有興者。」

果如其言。深得兩朝皇帝恩遇的鄧禹去世後,其子孫累世富貴,封公侯者有三十人,做州郡之首的不可計數。如其大兒子鄧震為高密侯、鄧襲為昌安侯、鄧珍為夷安侯,六子鄧訓為平壽敬侯……孫子輩、重孫子輩亦有多人封公侯。鄧訓的小女兒鄧綏進宮成了漢和帝的和熹皇后,做了國母;其多個子孫做了駙馬。

中山王徐達子孫繁盛

徐達是明朝的開國元勛,官至太傅、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國公。他戎馬一生,輔佐明太祖朱元璋統一了天下,可謂功臣之首,深得朱元璋的信任。

為人謹慎的徐達擅長謀略、善於治軍。一方面,他與將士們同甘共苦,將士對他無不感恩,以死相報;另一方面,他對手下將士要求非常嚴格,對百姓不犯秋毫,其軍隊所經之地,街巷井然有序,百姓從不為軍旅所苦。這是徐達軍所向披靡的原因。

不妄殺的徐達亦福及子孫,他的子孫繁盛。三女皆嫁皇子,長女為明成祖朱棣的皇后。圖為清 顧見龍《中國歷代名人畫像.徐達》。(公有領域)

統一戰中,徐達被拜為征虜大將軍。若俘獲敵方將士,戒殺,或與他們以恩義結交,使他們為己所用。是以許多人都樂意歸附大將軍。

如徐達在池州曾捉獲陳友諒三千人馬,副將主張全部殺掉,以免留下後患,但徐達沒有同意,後又俘獲張士誠六萬人馬,徐達同樣未殺一人。圍姑蘇(今蘇州)三年,在攻下後,告誡手下勿隨意殺戮。其後,攻克元朝都城,除監國淮王帖木兒不花、左丞相慶童、平章迭兒必失、朴賽因不花、右丞張康伯、御史中丞滿川等拒不投降而被斬首外,徐達未妄殺一人。

此外,他還命人封閉府庫,登記書籍、寶物,並命指揮張勝帶領一千士兵看守宮殿門,讓宦官看護那些宮人、嬪妃、公主,嚴禁士兵侵擾欺凌她們。城中官民安居樂業,店鋪照常營業。

徐達所為深得朱元璋的稱讚,朱元璋傳諭諸將:指揮軍隊必須持重有紀律;而帶兵作戰、攻城略地,為將之道,徐達堪為楷模。

徐達為人還十分謙和。率軍歸朝之日,他總是陋車簡舍,禮邀儒生,終日高談,氣氛諧和。朱元璋曾稱讚道:「受命而出,成功而歸,不驕傲,不自誇,婦女無所愛,財寶無所取,行為正派無疵,品德高尚可與日月相比,這只有大將軍徐達一人堪當於此。」

不妄殺的徐達亦福及子孫,他的子孫繁盛,徐達四子,皆由朱元璋賜名,長子襲魏國公,次子世襲指揮使,三子早逝,四子後代世襲定國公;三女皆嫁皇子,長女為明成祖朱棣的皇后,次女為代王妃,三女為安王妃。

由此可知,為將之道,首要是約束兵士、禁止隨意殺戮。此善德不僅功在國家,也為後世子孫積累福德。

參考資料:

《明史》
《宋史》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許叔微,字知可,是昆陵人,曾受鄉里推薦,參加春季的科舉考試,沒有考中。他在歸家的途中,船經過吳江平望地方時,晚上夢見一位白衣人說:「你沒有積下陰德,所以考不上。」許叔微就說:「我家境貧寒,沒有錢財可以施與別人。我該如何是好?」白衣人說:「為什麼不學醫呢?我可以幫你精通醫術。」
  • 清朝時有個村民在一年的冬天到鄰鎮探望親友,在路上他經歷了一段「特殊遭遇」。而他經歷的夢境竟然對應上了現實中的實況,真令人驚震!
  • 岸上有一棟高樓,半夜裡,突然失火,大火熊熊燃燒,樓中人張惶呼叫,亂成一片。林孝廉忽見一個少婦,只穿內衣短褲,從樓上墜入船中。林孝廉見少婦衣不蔽體,急忙把自己的狐皮長袍拿過去,給她蓋在身上。又叫人把她扶進船艙休息。自己則挑燈站在船艙外面,守護著她。
  • 雷州半島南渡河畔小鎮窯家墟的各色小人物,在國家各項運動對個人命運深刻影響下,展現堅強生存的意志。(fotolia)
    徐生原可考上狀元第一名,但因他背女子過河時吟誦的詩句,流露出不正的想法,他中第一名狀元的資格便被褫奪了……
  • 上天慈悲祐護眾生!歷史上留下的行善避疫的實例,留下的如劉伯溫《救劫碑文》的大預言,都是在人間最大劫難的當下,神給人的慈悲指引!
  • 宋朝文學家洪邁有一巨著《夷堅志》,寫作了四十年(1162年—1202年,始刊於紹興末年,停筆於嘉泰二年壬戊),記述了宋代城市生活、人文掌故、奇聞趣事等等。他的朋友余文特曾經告訴他一件四歲兒知曉自己輪迴轉生的奇事,他也記載在此書中,彰顯輪迴果報的存在,給世人指引善道。
  • 明朝時期,浙江嘉興府李定在人們眼中是一個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卻不順利,十幾年屢考不中,就在他已經慢慢放下了對功名的執著時,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轉!他是怎麼積的陰德呢?
  • 可能有不少人心抱疑問:為什麼常能見到作威作福的壞人一生榮華富貴,依然享福終老呢?清朝人李福就有這樣強烈的疑問,他到了冥府對閻王質問:為何惡人無惡報?結果閻王怎樣讓他解惑?
  • 很多中國人都注意到了,最近幾年中國大陸的各種災害,比如地震、水災、旱災、火災、瘟疫等一直在密集爆發,可說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多災多難。對於信神者而言,這些災難的發生都是有原因的,冥冥中其實一切都是有安排的。民間還有這樣的說法,在水、火、刀、兵等災難前,冥府都要製作造劫簿,這大概是為確定發生災禍的範圍、類型和相應的死亡之人。
  • 人間道:「善惡有報!」有些時候,追訴惡人在人世間並不明現,卻是在陰間審判執行的。 亡靈告狀的事件很多,來看二則案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