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航運成本飆升229% 推動通脹壓力

人氣 1613

【大紀元2021年07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謝佳宣編譯報導)疫情爆發逾年,在歐洲到亞洲從大流行病恢復較慢的情況下,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美國正在不斷吸納進口,其中亞洲至美國的集裝箱運價不斷創下歷史新高,從中國運送一箱貨物到美國的成本已接近1萬美元。

根據海運諮詢機構Drewry的世界貨櫃運價指數(WCI),截至週四(7月8日),從上海到洛杉磯的40英尺集裝箱現貨價格上漲到9,631美元,較前一週上漲5%,同比去年上漲229%。

反映八條主要貿易路線的綜合指數則上漲至8,796美元,同比去年激增333%。Drewry公司預計未來一週的費率將進一步上升。造成成本飆升的主要原因包括美國消費者和企業需求強勁和市場集裝箱短缺。

據彭博社報導,目前從東行跨太平洋運輸的集裝箱尤其稀少,例如中國廣東港口最近爆發疫情使裝箱、船隻進出停擺,拉低了通貨速度。另一方面,美國疫情下降後,由於進口需求旺盛,等待進入該國最大遠洋貿易門戶——洛杉磯和長灘雙子港的船隻隊伍則幾乎沒有消失的跡象。

據監測港口交通的官員稱,截至週二晚些時候,停泊在加州聖佩德羅灣的集裝箱船總數為18艘,幾乎是兩週前的兩倍。根據洛杉磯港口的數據,等待泊位的平均時間是5.3天,而6月初是4.6天。這個數字在4月份達到了8天左右的峰值。

大多數航運分析師表示,在疫情爆發以前,他們難以想像亞洲至美國這條繁忙航線會出現每箱1萬美元的費用。根據Drewry的數據顯示,從2011年到2020年3月,從上海到洛杉磯的平均運價不到1,800美元/集裝箱。

而亞洲運往歐洲的費用也在大幅上漲,從上海到鹿特丹(Rotterdam)的集裝箱費用在5月下旬超過了1萬美元大關,並繼續上升。根據Drewry公司的數據,其費用在本週達到12,795美元,比一年前增長近600%。

雖然目前飆升的費率對最大貨櫃航運運輸集團馬士基(A.P. Moller Maersk A/S)、或者像中遠海運這樣的集裝箱公司來說是一個利潤大餐,但過高的成本也使進口商難以消化。據報導,許多進口商因此提高了零售價格從而增加了通脹壓力,而與疫情有關的供應瓶頸也在阻礙經濟活動。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航運費已漲50%  彭博:恐持續漲至明年
廣東省疫情爆發 擾亂全球航運
航運價不斷飆升 大陸外貿企業難以承受
全球海運運價高 貨櫃航運商擴船隊、調運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