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強徵土地迫搬遷 老牌傳統工業唱悲歌

人氣 42

【大紀元2022年10月19日訊】(大紀元專題部記者理爾、林一山採訪報導)香港發展局宣布將收回800公頃土地,威脅到許多傳統工業的生存。這些老字號工業是許多港人的記憶,被迫搬遷後將何去何從?引發社會關注。

香港新界有大量農地用作工業、貯物等用途,特別在新界東北及西北地區,這些土地一般被稱為「棕地」。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近日表示,香港共有1,500公頃「棕地」,因為棕地租金較為便宜,加上當年設廠程序較為簡便,因而吸引不少工廠(鄉郊工業)在棕地營運,為了發展北部都會區,將會收回800公頃棕地。

「北部都會區」是前任特首林鄭月娥在去年《施政報告》中提出的政策,涵蓋香港北部接近深圳的300平方公里土地,接近香港總面積的三分之一。該計劃是為了促進深圳、香港兩地合作,配合中共「十四五」規劃中的「粵港澳大灣區」。

這次被點名強迫搬遷的鄉郊工業,多是默默陪伴著香港數十年的「老字號」,如已經被封廠的志記鎅木廠擁有逾70歷史;被通知需要在2025年遷出的德保雪粒,也已經營超過40年;有77年歷史的「悦和醬園」亦被劃入古洞新發展區範圍。

發展局強調會給予搬遷工廠補償,也計劃在元朗洪水橋興建多層工業大廈,讓受影響的工廠搬遷至該處繼續運作,但是業者認為建大廈是「遠水救不了近火」,補償對他們的幫助也很有限,因此感到悲觀。

此外,醬園廠房需要在面積較空曠,以及能夠與陽光接觸的環境下生產,被政府回收用地後,可能無法找到其他合適用地,繼而被迫遷出香港,甚至結束營業。

非政府組織「本土研究社」根據香港政府2017年的棕地研究統計,指出現今香港約有59間鄉郊工業,佔地面積約23公頃,只需一個維多利亞公園的面積,就可以容納所有鄉郊工業,讓他們繼續運作,認為政府本應有更兩全其美的辦法。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則表示,「一地換一地」不是當局的政策,又呼籲受影響的工廠思考「升級轉型」。

鄉郊工業負責人吐心聲

志記鎅木廠負責人王鴻權透露,近日已在粉嶺覓得一塊1萬多呎的土地重開木廠,希望政府通融,將封廠後留於廠內的機器及700噸木材交給他處理,現時空有土地,卻沒有機器和木材,難以在短時間內東山再起。土木工程拓展署回覆,將視情況酌情處理。

「德保雪粒」有逾40年歷史,單日最高可生產800噸冰粒,是全港最大食用冰粒生產商之一,也包辦餐飲業的上游供應,包括柴米油鹽、檸檬片和雞蛋等。一旦停業,全港三成餐飲業冰粒供應有可能中斷。執行董事陳衍行說:「我們從來不是夕陽工業。」@

責任編輯:陳玟綺

相關新聞
八大道廢棄加油站上蓋遊民所 需先治污染
州環保局:八大道遊民所地基已清毒
香港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再創新高達6.1年
香港第一太平戴維斯:整幢工廈成交增 投資氣氛回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