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北艺博“在:边界之外” 探索当代多元工艺

国立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与台中采采画廊以《在:边界之外》为题,展出黎志文等10位不同世代、风格迥异艺术家的力作。(采采画廊提供)
人气: 36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22年10月20日讯】(大纪元记者黄玉燕台湾台中报导)2022年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10月20起登场,国立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与台中采采画廊以《在:边界之外》为题,展出黎志文等10位不同世代、风格迥异艺术家的力作。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张仁吉主任指出,从这次参展创作中可以看见艺术家对社会性、文化反思、去中心化、仪式性等当代思维的表现。

策展人黎志文说,这一群艺术家选择将内在精神和思想寄情于“物”,将个人意志铸入在不同材质之中,经长年累月与材料反复的对话雕琢、去芜存菁淬炼出视觉美感。

国立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与台中采采画廊以《在:边界之外》为题,展出黎志文等10位不同世代、风格迥异艺术家的力作。(采采画廊提供)

王贤民擅长漆艺“戗金”技法,其漆画有着含蓄的东方精神特质,于色彩、光影的表达内敛却张力十足。沈培泽作品跳脱传统写实雕塑风格,善于把现实生活心境,透过凿刀在材料上转译,作品主题,从花鸟、山水出发到人生体悟表述,拼合出艺术生活样貌和文化底蕴。

彭坤炎的“堆漆”,繁复庞杂的过程如宗教仪式,漆艺本身即是时间的艺术,“堆漆”具有如西方现代雕塑构成的概念与创作意念,非传统工艺,经彭坤炎独有的转译,开创出独一无二的国际性绘画语言。

木雕艺术家陈启村作品刻划细腻,善于掌握表情神韵、情感深厚且有层次,多数为具象的塑造,慎选材质且能充分掌握,表现出神入化的雕塑的能力。

谢嘉亨透过独具风格的釉彩语汇,诉说人们迁徙记忆中披风载月的尘土辛劳。如陶瓷蒸气火车〈穿梭号〉和〈甜蜜回忆〉,以西班牙国宝的“闪光釉”技法表现,透过其锈蚀感回望台湾百年前铁道发展史。

梁晊玮从自己炼漆到以“变涂”技法创作,层层堆叠后经多道磨显,呈现浩瀚如宇宙的琉璃光。作品〈星河流域〉诞生于疫情最为严峻时期,表现这个时代的宁静与不安。

工艺家以独创的“金属陶”技术,捏塑出令人过目难忘、有着奇特造型的海底生物。(采采画廊提供)

林时植以回收而来的金属废弃物与陶塑融合作为创作主轴,利用独创的“金属陶”技术,捏塑出令人过目难忘、有着奇特造型的海底生物,沉重的环境议题却显得诡谲优美深刻。

原石坚硬而粗犷,在董明龙的雕琢下呈现出轻盈、流动的姿态,手法多以“光、穿透、洞”的概念表现,制造出雕塑中的“留白”空间。黎志文的〈山水〉系列作品,则蕴含着圆满、和谐、中庸之道等东方哲学思维。

廖伟淇把锻敲当做修炼手与心的工具,将创作时的身体劳作和介入,视为“形而下”与“形而上”的相辅相成,作品〈云器我执〉以万化万千的云气线条,藉以表述对自然的内观意涵。

采采画廊执行长李信东强调,这次专题呈现跨世代的感性、一种可称为“老派浪漫”的执著及热切态度,相当耐人寻味。

责任编辑:陈玟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