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忍俊不禁 極端防疫催生「鳥嘴口罩」

人氣 4805

【大紀元2022年10月07日訊】(大紀元專題部記者梁玉炎綜合報導)中國人的智慧在中共當局堅持強推的「清零」政策下被無限激發。中國各地民眾呼籲解封無效,被逼戴了近三年口罩,實在受不了了,就玩起了行為藝術。於是鳥嘴口罩、破洞口罩等紛紛問世,令人忍俊不禁。

鳥嘴口罩熱傳網絡

在中共當局極端清零政策下,各種變態管控層出不窮。其中最讓民眾糾結的是,當局要求吃飯時戴口罩,被譏為史無前例的難題。對「戴著口罩怎麼吃」的質問,監控人員辯稱:吃時掀起口罩,食物放進嘴後戴上口罩咀嚼,吃完一口再掀起口罩送進第二口,再放下口罩咀嚼……

如此要求,令食客崩潰,弱勢群體小學生更是不得不照做。有視頻顯示,某小學學生在教室裡時被要求必須佩戴口罩吃午飯,鏡頭裡的孩子們不得不反覆用手拉開口罩往嘴裡塞食物,再拉上口罩……

人們還看到有官方防疫人員和城管在教室和餐館門口現場示範怎樣戴口罩吃飯。

極端無奈之下,中國人發明了一款實用的「鳥嘴口罩」,被網民揶揄「弄成這副鳥樣才符合權力審美」。

從網絡上流傳的視頻看,戴著鳥嘴口罩的女士很像在表演,吃東西時隨著張嘴閉嘴的動作,鳥嘴口罩被嘴部肌肉帶動而一開一合,解放了的雙手,能正常夾菜舀飯。網民稱,此發明避免了吃飯時用手不斷摘口罩、戴口罩的「世紀難題」。

微信公眾號「老蕭雜說」發文調侃:「如此精準戳中市場痛點,這口罩應趕緊申請實用新型專利。」

作者說,戴上這樣的口罩,讓人「很自然地會往『鳥人』、『鳥樣』上去聯想」,「這可不是啥好詞」,但關鍵是「弄成這副鳥樣,不管情願與否,它符合了一種權力審美」。

「老蕭雜說」還稱,「鳥嘴一片」的奇特場景之所以能夠成為一種美學標準,「是因其核心體現著對秩序的嚴格要求,容易生就權力意志不折不扣執行到位的成就感。」

無獨有偶,9月24日,香港教育局推出影片《少年中國說》,是香港學子表演唱歌、書法、武術和音樂等內容,其中出現學生戴口罩吹笛子的離奇畫面,有的是穿過口罩吹,有的是乾脆在口罩正面剪個洞、露出嘴巴吹。

香港教育局推出影片《少年中國說》,片中出現戴口罩吹笛子的離奇畫面。(視頻截圖)

朝野不同待遇 外界吐槽

有細心網民發現,今年北京大會堂中共十一酒會上,從習近平到李克強,再到所有現場就座官員,近500人,竟無一人戴口罩(習近平貼身保鏢除外)。

網民質疑,難道動態清零要結束了嗎?這是口罩令要解除的信號嗎?

但接下來的幾天,各地官員繼續施行嚴厲封控措施的行為,讓民眾相當齒冷。特別是海南省海口市突然封城,海口機場停飛所有航班,1,500名乘客措手不及,這讓百姓明白,清零政策並未結束。

對曠日持久的封控,各種控制碼的使用,推特用戶GvqVd6J2jdCOJYP說,今天才知道,原來黃碼、紅碼只對普通百姓有效,對於高風險區穿馬甲的那些工作人員無效,他們是不受黃碼、紅碼限制的,永遠都是綠碼,可見健康碼區分得那麼清楚,其實就是分等級地管控人民。

距離中共二十大開會還有不到10天的時間,各地方當局正在加大管控力度。但中共從來都是內緊外鬆、營造虛假的和諧氣氛。

知名評論人士石山為北京當局「出主意」說,既然這款鳥嘴口罩好看又實用,當局不如組織專家啟動基因工程,讓14億人都長出鳥嘴口罩,這樣可以兩全其美——你們繼續讓草民戴著口罩生活,草民吃飯方便了,也就不會鬧事了。

責任編輯:連書華#

相關新聞
北京人長假居家或郊遊 分析:中共以疫維穩
新疆封鎖民眾受苦 癌症倖存者:兩次餓昏
十一假期上海多區升風險區 全市全员檢測
清零封控攪亂了中國旅遊業的「黃金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