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缅怀先泽忆台南 洪元益油画展

艺术家洪元益与其油画《云香庙后急水溪》。(孙帼英/大纪元)
人气: 18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22年11月21日讯】(大纪元记者孙帼英台湾台南报导)离乡近五十载,艺术家洪元益忆起对乡土的情怀,用朴实的油彩传递“真实的台湾精神”。11月18日至12月4日,“忆台南-洪元益油画展”在台南生活美学馆展出一百多幅创作,唤起乡亲早年的记忆。

洪元益生长在台南北门蚵寮渔村,北门高中毕业后负笈北上,就读国立艺专美工科(今台湾艺术大学),之后定居北部。曾经在广告公司任职,而后经营服装批发。五十岁那年,他痛失胼手胝足的挚爱,生命有了转折,找回初心重拾彩笔,寄情刀石,于华江畔画室教习绘画。

洪元益表示,回乡的时候,看到景物变化,人事全非,触景生情,思念故人,颇有失落的感觉。不过,静下心来,再走一遍,阳光普照, 海风黏黏,他感受到大自然的召唤。蓝天、 红屋、黄土、绿树,大地上勤劳知足的人们……,往昔历历在目。洪元益说:“记忆中,一切都是那么真实、美好、单纯和快乐。”于是,他用一幅幅生动的油画述说那个淳朴美好年代的家乡故事,向后代传递“真实的台湾精神”。

洪元益的画形色兼备,介于印象与写实之间,他擅长用笔触表现光影变化,营造空间感。他认为,乡土画不只是旧厝、老树 、风景之类的,“人”才是展现乡土文化、精神内涵的主要因素。

《云香庙后急水溪》是洪元益最喜欢的画之一。他表示,瘟神王爷绕境,有东西吃是小时候最开心的事。孩子们拿着旗子跟着阵头,徒步走过一个个村庄,拜会庄里的庙,庄头会准备一些点心凉水欢迎各阵头。他说,“先民开垦不易,多信仰王爷,信仰可以安定民心,人们向心力强,更乐于互助。”因之,台湾各地都发展出“庙口文化”。

海边、 盐埕、 鱼塭景观,渔船、王船、网鱼活动,以及牛墟、牧童、 收割、庙口等农村景象,都是洪元益作画的题材。而最能唤起记忆,勾起观赏者单纯的幸福感的,莫过于描绘村民的生活情景。如:《亭仔跤豆花担》、《庙埕磅米芳》、《柑仔店看尫仔册》等。

唤起乡亲早年的记忆

石雕家吴德和也是北门同乡,他说洪元益的画,“纪录传承了那个贫瘠困苦的年代,北门盐分地带的生活状态,特别是带有故乡的人情味,让人感动!”

成大退休教授、绿建筑专家林宪德表示,洪元益的画充满阳光,盐地日照时间最长。有些画中的情境,像是《缚风棚仔,虱目鱼仔储过冬》,现在已经看不到了。

蚵寮乡亲王宗杰,曾经提供一些老照片给洪元益作画参考。观赏画展后,他开心的表示,共同的成长背景, 共同的回忆, 印象很深刻。

北门高中前校友会理事长方在永伉俪最欣赏《溪边洗衫听话须》,率先收藏。◇

责任编辑:筱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