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漢字書法與文化 波士頓成立「孝友堂」

人氣 65

【大紀元2022年12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景燁波士頓報導)緣起一塊「孝友堂」清代古匾,一群中國書法及古典文化愛好者匯聚在波士頓,成立了當地的孝友堂,以傳承和推廣這些經典文化。

在12月18日波士頓亞美聯誼會的「生活沙龍」分享會中,覓得古匾的王天齊與好友們宣布孝友堂正式成立。

王天齊說,他在波士頓郊區的一家古董店找到這塊清代古匾,本想自己收藏。後來亞美會的曹品慈、甄雲龍等文化愛好者得知此事,建議他物盡其用。於是,王天齊將它帶到了亞美會的駐地——華埠盛雄莊藥房,在此成立波士頓孝友堂。

王天齊說,這個名字取「孝為先、友為伴」之意,傳承經典文化,宣揚普世價值。孝友堂歡迎所有朋友加入,每人皆是「堂主」,並有獨特的雅號。

在當天的生活沙龍活動中,孝友堂的幾位堂主品茶、論道,氣氛愉快。書法家常惟璞分享了他從王羲之、王獻之的書法及生平故事中得到的啟發,漢字藝術學者皮明分享了他研究漢字文化的心得。

波士頓孝友堂12月18日正式成立。書法家常惟璞(左)分享他從王羲之書法及經歷中得到的啟示。(劉景燁/大紀元)

常惟璞著重從子女教育方面講述了他的思考。他談到,王羲之的兒女們都各有成就,一大原因就是父母對他們因材施教:發揚他們的天賦,卻不強迫他們做不擅長的事。

常惟璞說,兒女可能是「天才」、「地才」、「人才」,也可能是普通人。天賦不一樣,教育方法也不一樣。如果孩子的才智普通,那麼父母不妨培養他們成為普通人,快快樂樂地度過人生。

另一方面,常惟璞說,如果發現了孩子的天賦,那麼父母就應嚴格培訓。古時王羲之曾要求兒子王獻之刻苦練習書法,磨墨用足了18缸水,才成就一代書法大師。常惟璞說,父母要督促孩子刻苦訓練,同時也要在他們遇到挫折時給予鼓勵,才能幫助孩子兌現其天賦。

研究漢字符號涵義多年的皮明為朋友們分享了他的一些心得。他說,他40歲時發現許多有關情感的漢字都含有「心」的部分,於是精研這類漢字5年,寫出了一本書(《漢字心能量》)。從此以後,他愈發感到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一發不可收拾」。除了「心」字之外,他後來又找到了一個「貝」字,又研究了5年,出版了另一本書(《漢字貝能量》)。

在波士頓孝友堂,漢字藝術學者皮明(右)介紹他對金文「福」字的理解。(劉景燁/大紀元)

值聖誕節、新年將至,皮明應景地講了他對「福」、「樂」等幾個具有祝福含義的漢字的理解。比如「福」字的金文寫法中,左邊的部分像人們祭天、祭祖時的祭壇,右邊的部分像一個酒缸。這是因為,古人敬神從而祈福,糧食豐收後才能釀酒。皮明進一步談到,若從古人的本意來理解,那麼現代人新年貼「倒福」就是不恰當的了。

在週日的生活沙龍中,參與者們還一起朗誦王羲之的《蘭亭序》。活動最後,常惟璞和甄雲龍現場揮毫,提前為大家送上新年祝福。◇

責任編輯:馮文鸞

相關新聞
【視頻】慶第11屆亞美節 美食歌舞拍賣氣氛熱
第12屆亞美節 波士頓熱鬧舉辦
希莉競選州長 華埠僑團助力
【視頻】唱粵曲傳文化 木蘭寨攜亞美會辦晚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