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局勢緊張會分散美國對中共注意力?

人氣 671

【大紀元2022年02月12日訊】(英文大紀元記者Venus Upadhayaya報導/高杉編譯)烏克蘭和俄羅斯的緊張局勢趨於危機,以及美國已開始介入,引發了印度洋-太平洋地區新的擔憂:這可能會分散美國對中共的注意力。儘管華盛頓已經宣布印太地區是其長期戰略重點,尤其是在對抗中共政權方面。

一些專家和美國議員擔心,歐洲的危機將分散美國對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承諾,尤其是在台灣問題上。但中共的眼中,台灣是其統治的地區,因此台灣面臨類似於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的窘境。

在各方普遍擔憂的背景下,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於2月8日南下澳大利亞,以加強實施華盛頓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政策和目標。週三(2月9日),他抵達墨爾本(Melbourne),與「四邊安全對話」(QUAD)成員國——美國、澳大利亞、印度和日本的同行舉行了會議。

早些時候,就在北京冬奧會開幕之前,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v. Putin)會見了中共領導人習近平,這讓烏克蘭危機與印度-太平洋地緣政治之間的聯繫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在一份聯合聲明中,中俄領導人都支持對方在台灣和烏克蘭的利益。

克里姆林宮在2月4日發表的聯合聲明中稱:「俄方重申支持一個中國(中共)原則,確認台灣是中國(中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灣獨立。」

這兩個國家將會聯合反擊華盛頓的印度-太平洋戰略,並將之稱為「威脅」。他們還共同反對外部干涉他們的「相鄰地區」,間接指向烏克蘭和台灣。

中俄聯合聲明稱:「雙方反對在亞太地區形成封閉的集團結構和對立的陣營,並對美國的印度-太平洋戰略給該地區和平與穩定帶來的負面影響,保持高度警惕。」

與此同時,在烏克蘭和俄羅斯之間的緊張局勢不斷升級之際,台灣總統蔡英文於1月28日下令她的國家安全委員會(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成立一個特別工作組,研究這場對抗會如何影響台灣與中共政權之間已存在多年的爭端。

布林肯在週五(2月11日)與QUAD成員舉行會談後強調,如果允許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將產生更廣泛的後果,因為這將「鼓勵」中共等政權繼續發動軍事侵略。

在質疑俄羅斯對烏克蘭和中共對台灣的政策時,布林肯表示:「一個國家不能簡單地通過武力改變另一個國家的邊界」,或者「對另一個國家的選擇、政策,以及它與誰建立聯繫等問題發號施令。」

布林肯對記者表示:「如果我們允許這些原則受到挑戰而相關干擾不會受懲罰,那麼即使是發生在世界另一半的歐洲,也會對美國產生影響——因為其他國家正在關注這一切。」

他說:「其他人正在觀察我們所有人,看我們會如何應對。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團結一致會如此重要的原因:我們要盡一切可能,通過外交途徑,努力避免衝突,防止侵略。但同樣,如果俄羅斯再次發動侵略,我們也要堅定應對。」

美國分心了嗎?

在這些擔憂日益增長的過程中,一些專家指責白宮在烏克蘭問題上製造了「歇斯底里」,並補充說,這種做法符合了中共的利益。另一些人則認為,華盛頓應同時保持對歐洲和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關注。

華盛頓智庫「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亞洲研究中心(Asian Studies Center)主任沃爾特·洛曼(Walter Lohman)對《大紀元時報》(Epoch Times)表示,美國對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注意力並沒有被分散。

洛曼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說:「美國是一個全球大國,在這兩個地區都有自己的利益。中國(中共)仍然是美國利益和價值觀的頭號全球威脅,我們的長期戰略重點仍將是亞洲。」

然而,位於新德里的智庫「聯合服務機構」(United Services Institution)的合伙人馬達夫·達斯·納拉帕特(Madhav Das Nalapat)表示,在烏克蘭-俄羅斯危機中,美國已經成為了「主要的啦啦隊長」,它本應該表現得更好。

納拉帕特在電子郵件中告訴《大紀元時報》:「拜登在烏克蘭問題上掀起了歇斯底里的浪潮,包括其經常重複一些沒有確切來源的言論,比如:『十萬俄羅斯軍隊正準備入侵烏克蘭邊境』;『在俄羅斯境內進行這種部署已經有好幾年了』等等。」

他補充說:「從亞洲的角度來看,拜登似乎是在尋求讓華盛頓回到過去的世界,也就是說,近30年來,大西洋一直是全球緊張局勢和活動的中心。而現在,印度洋-太平洋已經取代了這個角色。」

密蘇里州共和黨參議員喬希·霍利(Josh Hawley)似乎也有同樣的擔憂。在2月2日寫給布林肯的一封信中,這位參議員警告說:「一個日益強大的中共正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尋求霸權。」在這封信中,他要求美國政府明確華盛頓對烏克蘭加入北約的支持。

霍利寫道,為了阻止這一趨勢,「美國必須將資源轉移到印度洋-太平洋地區,以阻止中共控制該地區的企圖。」

他還表示:「這意味著,美國不能再繼續承擔曾經在世界其他地區承擔的沉重負擔,包括歐洲。相反,我們必須減少在這些次要戰場上的行動,以便優先對抗中國(中共)在印太地區的霸權野心。」

與此同時,拜登政府繼續對烏克蘭的事態發展發出警告。2月10日,美國總統喬·拜登告訴NBC新聞,任何仍留在烏克蘭的美國公民都應該立即離開這個國家。

拜登說:「我們面對的不是一個恐怖組織,我們面對的是世界上最龐大的軍隊之一。這是一個非常不同的情況,事情可能很快會變得瘋狂。」

週四(2月10日),美國國務院還發布了一項警告,稱「如果俄羅斯在烏克蘭的任何地方採取軍事行動,美國政府將無法撤離(烏克蘭境內的)美國公民。」

在週五的QUAD會議結束後,布林肯警告說:「俄羅斯方面升級威脅的跡象非常令人不安。」

他說:「我們處在(俄羅斯)可能隨時開始入侵行動的窗口期。需要明確的一點是,包括在奧運會期間發動。」

納拉帕特就該問題表示,亞洲國家都正在密切關注局勢的發展。他說,美國的重心從印太轉向歐洲的任何「反彈」,都意味著其關注重心將從中共轉移到俄羅斯。對於那些反對中國共產黨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擴張的國家來說,這個變化是不受歡迎的。

反美聯盟

馬德里智庫埃爾卡諾皇家研究所(Elcano Royal Institute)的高級研究員安德烈斯·奧爾特加·克萊因(Andrés Ortega Klein)在2月8日的一篇評論文章中寫道,中共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採取了複雜的立場,這與中共在印度-太平洋地區的議程有關。

克萊因說:「它(中共)有兩個主要目標:評估美國對北京和台灣之間可能發生的危機的反應;防止北約干涉印度-太平洋地區的事務。在從現在到今年6月在馬德里舉行的北約峰會期間,印度-太平洋地區的局勢是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

傳統基金會的洛曼表示,中共對俄羅斯的支持源於他們兩國同時與美國的對立。

他說:「中國(中共)的興趣在於廣泛支持俄羅斯,將其作為其反美策略的一部分。從北京的角度來看,只要美國有了麻煩,對中共就是有好處的。」

然而,洛曼表示,烏克蘭正在發生的事件並不意味著北京一定會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因為發動任何入侵行動,都需要「評估他們自己的軍事力量是否有能力戰勝台灣和美國」。

納拉帕特認為,有人說,如果華盛頓不回應並支持烏克蘭,就會鼓勵中共攻擊台灣的企圖,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

他說:「在烏克蘭問題上的歇斯底里,正在把對中國(中共)活動的必要的注意力轉移開,就像當年的9·11事件把對中國(中共)的注意力轉向中東和阿富汗一樣。」他還表示,如果此次美國的注意力被從東亞和南海轉移到烏克蘭,中共的獲益將會最多。

他說:「拜登越是把注意力從中國(中共)轉移到俄羅斯,轉移到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中東的極端組織,華盛頓的做法就越有利於中共的戰略利益。」

責任編輯:葉紫微

相關新聞
烏克蘭婦女參加軍事培訓:不會逃跑 準備戰鬥
馬克龍:普京說俄不會升級烏克蘭危機
加拿大升級烏克蘭旅行警告:避免一切旅行
憂衝突 拜登籲美公民離開烏克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