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時分】烏反擊俄利器:標槍反坦克導彈

人氣 7594

最近看軍事新聞,發現很多俄羅斯的主戰坦克,上面都套了個鐵籠子,很多朋友很好奇這鐵籠子是幹啥的:難道俄羅斯也受了中共的影響,也要把坦克關在鐵籠子裡嗎?

俄羅斯之所以把坦克上面加了一個鐵籠子,是為了對付美國的標槍反坦克導彈,2018年烏克蘭獲得了美國的標槍反坦克導彈,當時購買了37套發射器和210枚導彈。之後烏克蘭又不斷地通過軍購和軍援的方式,從美國和波羅的海三國獲得這款新型反坦克導彈。

基本上我看今年的新聞,美國援助烏克蘭最多的武器就是標槍反坦克導彈,悍馬戰車,還有毒刺防空導彈。

我們今天就和大家好好聊聊這款美國的反坦克導彈。

標槍導彈,1989年開始由著名的德州儀器公司和馬丁公司合作研製,1994年投產,1996年正式服役而取代老式的龍式反坦克導彈。標槍反坦克導彈是世界上第一款第四代反坦克導彈,也是第一款具有發射不管的單兵反坦克導彈。總的來說,標槍性能不錯,也因此成為美國一級盟國大量裝備的武器。雷神公司和洛馬公司生產了超過40,000枚的「標槍」反坦克導彈。

標槍導彈的特點

標槍導彈之所以成為一個世界里程碑式的反坦克導彈,主要是因為它有以下幾個特點。

重量比較輕

「標槍」反坦克導彈系統全重約22.7公斤,導彈彈體重11.8公斤,全長108厘米,彈體直徑12.6厘米。發射管重4.1公斤,全長119.8厘米,直徑14.21厘米。標槍反坦克導彈使用固體燃料火箭推動,射程約2,500米。早期型號能夠貫穿750毫米的靜態裝甲,後期型號能貫穿1,100毫米的靜態裝甲。

軟反射不受場地制約

什麼是軟發射?導彈裝在導彈筒裡面,一點火,啪——一下火箭發動機點燃,嗖——一下出去,這得產生多大的後座力,對發射人員有多大的影響?而且對發射場地也有要求,這種導彈不能在室內發射。

但是軟發射不一樣,比如標槍導彈採用的是兩級點火,標槍導彈其實是兩級固態火箭發動機,第一級的推進稱為軟推,它會在導彈離開發射架管前燃燒大概0.1秒,動力非常小,就像是在無尾焰排放狀態下被彈出一樣,在彈出一段安全距離之後,第二級火箭發動機開機,開始全速前進奔向目標。

軟發射有好幾個好處。第一你的發射裝置可以多次利用。比如說美國前一款龍氏反坦克導彈,發射一次你這個發射組件就得扔了,不能重複利用。第二發射環境更加多樣化,你可以在室內發射,想在哪發射就在哪發射了。

導彈自行尋找目標

標槍導彈的出現就是針對龍式導彈的弱點來進行的。龍式導彈還有一個大弱點,就是導彈發射出去了以後,發射人員必須持續對目標進行紅外照射,直到命中目標為止。

在戰場上步兵的生存環境比較惡劣,當你發射導彈的時候,敵方伴隨坦克的步兵可能就會注意到你的位置,這個時候你馬上就會受到敵人的進攻。你說你是走還是不走?你要不走,繼續拿著瞄準器瞄準對方,那結果就是被別人的炮彈打死。你要是走吧,這導彈飛出去就沒人管了,不會命中目標。

那你說你發射這個導彈是幹啥,是為了故意暴露自己的位置嗎?這就是龍式導彈的尷尬之處。所以美國人一看,不行,我們要研發一款發射後不管的導彈,這就是標槍導彈當時最具革命性的意義。

那麼標槍導彈是怎麼做到發射後不管的呢?簡單來說,標槍導彈有一個控制發射裝置,叫CLU,它本身作戰的時候使用鋰電二氧化硫電池充電,電池使用壽命30分鐘到四個小時。可以通過光學鏡頭或者是夜間通過熱成像儀進行搜索,搜索到敵方坦克之後,發射人員鎖定目標,之後會通過軟體提取目標的紅外特徵。有了這個紅外特徵,之後就可以用來匹配。

導彈發射出去之後,標槍導彈的導彈頭也有紅外成像儀,能看到敵方的坦克,並對已經鎖定的紅外特徵進行匹配,這樣就可以跟蹤敵方坦克了。敵人的坦克動,我通過熱成像儀就能觀察到你,跟著你動。士兵鎖定目標發射導彈,就可以扛著發射裝置跑了,能跑多遠跑多遠,導彈自己找尋目標。這就是發射後不管。

當然這帶來標槍導彈的劣勢,就是比較貴,在90年代的時候一枚標槍導彈就輕鬆超過了10萬美元,其中這個紅外導引頭就超過了7.5萬美元。到現在,一枚標槍反坦克導彈造價要達到20萬美元了。

串聯裝藥

就是它有兩個串聯的戰鬥部,第一個戰鬥部很小,為什麼呢?就是為了反應裝甲。反應裝甲在90年代的時候已經非常普遍了。什麼是反應裝甲呢?

在二戰之後的幾十年裡非常流行的反坦克武器是破甲彈。破甲彈是一種典型的化學能彈,簡單來說,就是破甲彈的戰鬥部的金屬殼體在發射之後,通過錐形裝藥的聚能原理,產生高溫高壓的金屬射流,匯聚成一條線這樣,就使得這一點的壓力和能量非常大,集中於一點,穿透敵方裝甲,理論上破甲彈可以擊穿五倍於自身金屬墊口徑的均質裝甲。

所以當時一些坦克專家就想了,你既然要形成一個金屬射流,擊穿我的裝甲,我就在裝甲外面增加一層炸藥,等你的導彈擊中我的裝甲,我先爆炸,這樣就和你的能量抵消了,削弱你穿透裝甲的能力。這就是反應裝甲。說是反應裝甲,其實只不過是炸藥而已,就是以毒攻毒,以爆炸反制爆炸。

這個時候進攻方又想了,既然你裝了反應裝甲,那我就讓我的彈頭有兩個戰鬥部,第一個戰鬥部在前面,就是用來引爆你的反應裝甲,第二個戰鬥部才是真正擊穿你裝甲的。所以串聯裝藥就出現了,也應用在了標槍導彈上。

所以我們看,整個過程非常有意思,功方和守方鬥智鬥勇。守方有了裝甲,攻方一看,研發了破甲彈,守方這個時候裝上反應裝甲,破解你的破甲彈,功方說你有反應裝甲我就兩次爆破,用串聯裝藥。

兩種攻擊模式

我們知道坦克一般正面和側面裝甲防護是比較強大,到後期坦克裝甲動輒能達到1,000毫米以上,想從正面擊穿坦克裝甲比較難。那怎麼辦呢?從天而降,打你天靈蓋。因為頂部裝甲防禦比較薄弱,如果導彈從上往下進攻,一下就能貫穿你。

講到這裡,再回過頭來看一下俄羅斯為什麼在坦克頂上裝鐵籠子,我們就知道原因了。主要是因為標槍導彈有攻頂模式,同時還有串聯戰鬥部,俄羅斯人就算在坦克頂部加上反應裝甲也無濟於事,那怎麼辦呢,就在上面再加一個鐵籠子,這樣的好處是什麼呢?當標槍導彈攻頂模式,先會打到鐵籠子上面,這會觸發第一級戰鬥部,之後會打到頂部的反應裝甲上,觸發第二級戰鬥部,但是第二級戰鬥部就會和反應裝甲產生的爆炸相抵消,就保護坦克不受損失。

所以你看俄羅斯人不是傻子,在坦克頂上裝了一個鐵籠子,是能夠有效防禦標槍導彈的。這也從另外一個側面說明了俄羅斯人這次陳兵烏克蘭邊境,是真的動了打烏克蘭的念頭,也知道烏克蘭最近引進了大量的標槍導彈,所以特地在坦克上面加裝鐵籠子。

標槍導彈在使用攻頂模式時,大概是2,000米的射程。在使用直接攻擊模式中射程大概是2,500米。根據美國的作戰手冊,在1,000米到2,000米這個距離推薦使用標槍導彈。在2,000米以上的距離,推薦使用更重型的陶式反坦克導彈了。理論上來說標槍導彈的射程最遠可以達到4公里,只不過因為控制發射裝置的搜索距離達不到這個數字,所以你看不到對方,也就打不到對方了。

改進後的標槍導彈具有多模制導能力

標槍導彈20多年來一直在不斷升級的,最新的「標槍-Block1」的改進就重點放在了制導系統的改進上,在導彈的制導模塊上,將製冷式紅外導引頭更換為新一代的非製冷紅外導引頭,減少了導彈的重量與反應時間。

而在重要的CLU模塊上,標槍公司為新一代「標槍」提供了全新的LWCLU,即「輕量化發射控制單元」。相比老式的CLU,這台全新研製的LWCLU不僅使用了新的長波製冷紅外成像通道,還增加了電視與激光制導通道,同樣做到了多模制導能力。

標槍導彈在美軍中的配備

說完了美國的標槍導彈,再來看一下美國人是怎麼用的。

美國每一個步兵營中,每一個連以及偵察排都裝備六具標槍。而在每一個步槍連中,每一個排都有一個武器班,這樣一個武器班,裝備兩隻反裝甲組。裝甲組一般裝備的就是標槍導彈。所以總共算下來一個輕步兵營就具有整整24個標槍。

美國陸軍建制有所不同,對於斯派克旅來說,一個斯派克步兵戰車都會攜帶一具標槍發射裝置。所以一個斯派克營將擁有整整27具標槍導彈。

而在機械化步兵營中,步槍連有六具標槍,每個排都擁有兩具。機械化步兵營使用的是更為強大的布萊德利步兵戰車,布萊德利步兵戰車本身配套更為強大的陶式反坦克導彈使用,所以標槍導彈僅僅是作為次要的反坦克工具。

美國步兵單位火力強大,一個營輕鬆裝備24到27具標槍。而英國相比之下每一個營只裝備12具陶氏反坦克導彈。

台灣購買的標槍導彈是42套系統400枚導彈,將在2022年交付中華民國。按照美軍的火力配置,這42套系統可能也就裝備兩個營。美國陸軍之所以強大,不在於人數,而在於每個人裝備的武器質量,美國陸軍的重武器數量和密度,都是全世界上最強的。

我們今天和大家分析了標槍導彈的性能,作為世界上第一款第四代反坦克導彈,標槍導彈實力不俗,串聯裝藥,攻頂模式,發射後不管,軟發射,這些都是之後反坦克導彈的學習和借鑒方向。

俄羅斯為了對付烏克蘭的標槍導彈,特地在坦克上裝鐵籠子,這樣的方式對防禦標槍導彈是有效的,但是你能防得住一個標槍導彈,第二個標槍導彈來的時候你的反應裝甲和鐵籠子不已經沒了嗎。所以兩軍交戰,鬥智鬥勇,是體系作戰,導彈和坦克各自有自己的優點,在戰場上能否發揮好,是指揮官要做到的事情。

我是子定,我們下期節目再會。

訂閱頻道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vjPE-4XnyqBBuxhXshSAw
歡迎訂閱Youmaker頻道:https://www.youmaker.com/c/tansuo
訂閱探索時分Telegram群組:https://t.me/jiemishifenchannel

探索時分】節目組製作

責任編輯:李昊#

相關新聞
【探索時分】戰爭總動員 烏克蘭VS俄羅斯(上)
【探索時分】俄羅斯要怎麼打烏克蘭(下)
【探索時分】F16vs蘇27 誰的機動性更好?
【探索時分】台灣盾艦「震海計劃」為何生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