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單日個案破三萬 增87人病逝

公眾殮房爆滿 遺體堆放急症室 有殯儀館拒收染疫死者

人氣 117
標籤: ,

【大紀元2022年03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林一山、朗文香港綜合報導)衞生防護中心28日公布新增34,466宗個案,當中4宗為輸入個案,其餘34,462宗為本地個案,再創單日新高。

新增個案包括11,229宗確診、6,631宗無症狀感染及16,606宗狀況待定個案。截至2月27日,本港累計68,892宗確診個案,由1月1日起計的無症狀感染個案、復陽個案及待定/未能分類的個案分別為22,545宗、10宗和79,867宗,累計陽性檢測個案共有205,780宗。

截至2月27日,累計有580間安老院舍或殘疾人士院舍出現個案或爆發疫症,總共涉及2,900名院友。過去24小時,新增49間院舍出現個案,其中3間位於港島、32間位於九龍、1間位於新界東、13間位於新界西,涉及490多宗個案。當中涉及43間安老和6間殘疾人士院舍。

醫管局表示,現時共有5,852名確診病人分別於公立醫院、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醫院管理局傳染病中心、位於亞洲國際博覽館的社區治療設施留醫;超過402名病人在社區隔離設施隔離。

過去24小時,新增87人離世,涉及59男28女,年齡介乎51歲至100歲。當中有69人是65歲以上。另外,新增49名病人情況危殆、66人情況嚴重。

由於數據滯後,2月19日至25日再新增37人死亡,涉及23男14女,年齡介乎37歲至105歲,大部分是長者。第五波疫情至今累計有636人在公院離世,2020年疫情至今共有861人死亡。

醫管局宣布,3月1日起啟動多5間指定診所,包括貝夫人普通科門診診所、香港仔賽馬會普通科門診診所、將軍澳寶寧路普通科門診診所、粉嶺家庭醫學中心和仁愛普通科門診診所。截至2月27日為止,9間指定診所已經為1.3萬人診症。

殮房固定遺體儲存空間已增至1,350個

關於沒有足夠空間存放遺體的問題,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綜合臨床服務)李立業表示,過去2星期的寒冷天氣,令病人嚴重併發症死亡率增加,再加上疫症大流行,令殮房飽和、運送遺體有阻滯,當局正加派人手處理,會與家屬、殯儀業等商討,考慮短期內增加存儲遺體空間等方向。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表示,全港3個公眾殮房有506固定遺體儲存空間,現在已經增至1,350個。疫情令公眾殮房儲存量已達至九成,當局正商討緊急措施處理。

九龍殯儀館拒收疫症死者

昨日,有網民在社交平台上載一張照片,顯示九龍殯儀館貼出告示,稱不接受疫症確診者遺體「上房」(即設靈),且「如有意隱瞞確診,一被發現,請即場離開,並要承擔本館的損失。」

九龍殯儀館營業總監梁伯威向東網表示,殯儀館獲豁免禁聚令,不少遺體送到殯儀館後,方知道是確診死者,導致殯儀館內高危。他亦透露,九龍殯儀館已有多名員工染疫,涉及仵工、花部、場務等。

他並表示,九龍殯儀館擬先暫停接收疫症死者一兩日,安排全體員工檢測,並籌備分流管理,初步計劃把地下3個禮堂劃為專區,只處理染疫遺體,並安排專責員工,但該計劃需時與已落訂的客人、員工商討,及調配房間,「希望找到好方法疏導先人,又保障到員工及客人」。

環保署擬增每日火化數次

殯儀業商會永遠名譽會長吳耀棠向《香港01》表示,了解公眾殮房已累積不少遺體,有部分已經爆滿。他說,過往香港平均每日約150人離世,疫情下有上升趨勢,且正值黃曆正月,傳統上不辦喪事,導致部分家屬仍未領取親屬遺體,正常時一般2至3週內已領取,但現時部分人可能近1個月仍未領取遺體。

吳耀棠並表示,商會已接觸業界,大部分成員都願意協助運送遺體,仍待政府安排。他又稱,據了解環保署已「加爐」,原本每日火化數次可達140至150次,現時按需求可增至200次。

何栢良:遺體傳染風險較社區活動低

根據衞生防護中心《處理及處置屍體時所需的預防措施》,遺體共分三類,分別以藍、黃、紅標籤識別。第一類藍色標籤的遺體可正常處理;第二類黃色標籤者可以化妝、更衣,但從業員必須佩戴合適的個人防護裝備;第三類紅色標籤則屬高危,不可拉開屍袋拉鏈,進行任何處理。染疫者屬第二類級別。

有殯儀館擔心處理遺體時會染疫,直接將遺體放入屍袋,省去化妝、瞻仰遺容等程序。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認為,政府須向殯儀館業界解釋清楚處理第二類遺體的指引,又稱遺體傳染風險遠比市民在社區活動的傳播風險低。◇

責任編輯:李薇

相關新聞
香港單日新增個案首破二萬宗
港單日確診破2萬例 傳林鄭將缺席中共兩會
【翻牆必看】分析:中共或不敢出手助俄羅斯
再破單日新高 香港新增確診34466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