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漫談】甲骨文書法藝術初探(上)

文/劉錫銅
傳統的漢字是神造的象形文字,能夠溝通天地神明,參透萬物造化之玄機。圖為甲骨文複製片。 (良克霖/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1535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甲骨文是商至周初之際契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它是三千多年前漢字發展成熟的體現,是遠古文明的時代象徵,藴含著中華文明的基因。自1899年王懿榮發現甲骨文,百餘年來,研究大盛。從書法角度看,作為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契刻文字,甲骨文給後人留下了遠古契刻藝術家的氣質修養與「德上藝下、天人合一」的境界。

甲骨文與先後出土的古埃及聖書字、古巴比倫楔形文字及古印度河流域的印章文字,並稱世界四大最早文字。其它三種文字早已退出歷史舞台,而甲骨文卻演變成今天通行的漢字,其書法藝術也重生了。

目前,經考古學家鑒定,不重複的單字甲骨文約有5000個左右,2000個已被識讀,沒識讀的大都是些人名、地名等方面的字。

從出土的文物看,有些甲骨文所表現出來的字形結構,與商周時期銅器上的銘文一脈相承。難怪甲骨文研究的開創者之一羅振玉將甲骨文、金文混合成聯、成詩,整體渾然天成,淹會貫通。由此可見甲骨與大篆的內在聯繫。

再從晉唐以後的書法藝術角度來審視,甲骨文同樣具備了楷行草隸篆諸體書法的結構、用筆和章法三要素。在結構上,甲骨文字雖大小不一,但對稱均衡,或一字多形具變化美,且格局穩定,有的還具備了方圓結合、開合揖讓的特點。在用筆上,因契刻在堅硬的獸骨上,故契刻多用直線,曲線則由接刻的短線而成;由於起收刀的技巧,其線條也呈現出中間粗而兩端細、瘦勁堅挺、爽利多姿的流動。章法上,雖受選材骨片大小和形質的影響,但仍表現出了其鐫刻的技巧和書寫的藝術特色。其字多者通篇排列緊湊,呈現茂密之感;字數少者,則凸顯疏朗空靈,給人以古樸爛漫之態。

民國董作賓甲骨文題丁鶴廬題畫梅詩軸(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甲骨文以刀刻骨的蒼勁和古樸的風韻,雖歷經滄桑,卻具居高望遠之勢,散發出獨特的藝術芬芳。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筆者以為是其精神信仰。

大家知道,商代帝王、貴族以及整個社會,都敬仰上帝、敬畏天地、尊道重德。每逢戰爭、遊獵、出行、祭祀以及疾病、生育等等,都要占卜以問吉凶,乃至把占卜的內容及應驗的結果都刻在龜甲、獸骨上。而甲骨文的創作者,同樣也虔誠,尊道而貴德。為體現上天旨意,契刻卜官面對大小、風格不同的骨版材質,從內容、字數限定到設計契刻一絲不苟,表裡如一,並十分珍惜每塊骨版的雕刻機遇,這樣就使心性修養和技能同時得到提高。可以說,敬天禮神,不僅有力地推動了上古契刻藝術的發展,也加持了這些埋藏於地下的幾千年的骨刻作品,從而能夠留傳至今、重見天日。

一般以盤庚遷都為界,把商代歷史分為上下兩大段。上段史料流傳不多,下段多賴甲骨文,我們才有較細緻的理解。殷商甲骨文記載盤庚遷殷至紂王間二百七十年之卜辭,歷八世十二王。現代學者董作賓將殷商甲骨文分作五期:(一)雄偉期,自盤庚至武丁,約一百年;(二)謹飭期,自祖庚至祖甲,約四十年;(三)頹靡期,自廩辛至康丁,約十四年;(四)勁峭期,自武乙至文武丁,約十七年;(五)嚴整期,自帝乙至帝辛,約八十九年。

殷商近三百年間,國勢盛衰不定,乃至最終亡國,且其間出了個辱神射天、被雷擊而死的昏君武乙,因此甲骨文書法藝術與國勢走向並不完全一致。比如,從武乙到帝辛(商紂王)這段時間,甲骨文大字酣暢淋灕,雄偉壯觀,神態奇拙,縱橫奔放;小字整飭雋秀,結構嚴謹,小中見大,大小合度,在凝重靜穆中透露出瀟灑自如的神奇。但總體來講,商人敬天禮神一直保持在一個比較高的水準。

以甲骨文觀之,商代文明的根基,乃在於信仰,其與上天契合才產生出無限的創意感動。《易‧繫辭》曰:「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甲骨文當如其說。@*

劉錫銅自集自書甲骨文詩歌。釋曰:
啟陽萬物,益壽千符。秦嘉豐堯東魚楚,商祈盛魯西嶽徒。(劉錫銅 提供)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吳門兩位領袖人物祝枝山與文徵明,離開人世多年後在天上重逢。兩人是多年好友,在人世時就常相聚切磋書藝,這一回不期而遇,話題自然也不離書法。書法的「放鬆」與「放縱」到底介線在哪裡?文徵明和祝枝山的對話道究竟。
  • 唐代是中國歷史上輝煌燦爛的時代,是世界上聞名的天朝大國。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對外交往都得到充分的發展,文化領域內詩歌、書法、繪畫、音樂、舞蹈等藝術形式幾乎同時達到了全面繁榮的時期,成為各自發展史上的藝術高峰。此時期書法從進入普及、成熟到繁榮興盛的發展頂峰,在楷、行、草、隸、篆等各種書體中都出現了影響深遠的書家,眾派紛呈,書作浩繁,書學鼎盛。
  • 所謂「唐人尚法」,是指唐朝的書法藝術一如盛唐氣象,重視法度,堂堂正正。書法講究「法度」,「合法」才能「質美」。書寫的法度即創作過程中的形式和要求,是一種規矩,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涵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寫字,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
  • 唐代書法藝術不僅給人們留下一幅幅令人景仰的筆墨寶卷,更重要的是給人們留下了珍貴無比的精神財富。書家們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無不體現出其高潔的人品,而崇高的信仰和正信是其成就的關鍵。
  • 發現甲骨文的傳說流傳得很廣,也很有意思。王懿榮是清朝光緒時代的大學者,精通金石,國學功底深厚,傳說他因為偶染小恙,在抓回的中藥「龍骨」上發現了甲骨文。
  • 跨過三千多年,如今的冊典二字和甲骨文差別在哪?基本是印刷體和手寫體的差異。可惜的是幾千年下來,有商一族的冊、典都佚失煙滅了,甲骨的質地特別,才讓上面的文字留了下來。
  • 中國書法,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和世界藝術殿堂裡的奇葩,在書寫藝術中無與倫比。
  • 大篆在我們當今社會中,已經不再是一種實用的字體,但是它的藝術價值和存在意義依然經久不衰,它的精神內涵、神性特點和傳統藝術價值,通過許多歸屬大篆的甲骨文、金文、籀文、石鼓文等留傳下來的古人佳作,發揮其影響力。
  • 新年元旦新桃換舊符,家家戶戶最常見的單字斗方春貼是哪個字呢?摘冠的當屬「福」字。這個福字不僅是庶民百姓熱愛,也為朝廷皇室鍾愛。為什麼從帝王到庶民家,新年都尚「福」迎「福」呢?在中華文化中「福氣」到底從何而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