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何良懋專訪

何良懋:戰爭輻射式影響 拖累全球經濟復甦

圖為資深媒體人何良懋(靈犀/大紀元)
人氣: 123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22年03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欣文加拿大溫哥華採訪報導)俄國入侵烏克蘭的戰爭不但給兩國帶來生靈塗炭,也對全球正走向復蘇的經濟帶來衝擊。資深媒體人何良懋估計,戰爭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大概會延續一至兩年。

波及面廣 引發連鎖經濟反應 

何良懋認爲,這一次俄羅斯侵略烏克蘭, 不單是兩個國家的戰爭問題,已經輻射到全球,世界經濟都受到影響。原因是多方面的。

  1. 影響糧食供應及價格

在戰爭爆發之前, 全球糧食系統已經很緊張了。疫情導致2021年,特別是下半年,全球供應鏈緊張,很多物流業受到影響,令通脹已經在攀升。到2022年春季,西方國家剛剛可以喘一口氣,重啟經濟。包括加拿大,特別是卑詩省已經放寬很多疫情期間的限制,例如撤消了強制口罩令,很多公眾場所的群聚限制也已經放開。但正當重啟經濟的時候,就發生了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戰爭,使局勢雪上加霜。

從數值上來看, 俄烏供應全球小麥的三成, 是歐洲的糧倉。

戰爭開始後,糧倉烏克蘭變成一個戰場。現在是烏克蘭的小麥種植季節, 由於這場戰爭從2月24日開始, 導致農耕中斷,今年很難期望有足夠的、正常的小麥供應,這對糧食供應影響很大。

加上開戰以後,烏克蘭的港口一直都無法出口糧食。俄羅斯也受到國際金融的製裁,很多國家因為製裁俄羅斯,也都沒有採購來自俄羅斯的糧食,所以近來全球小麥的價格創下歷史新高。

戰火不知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停息,加上供應鏈混亂和一些天氣的因素,可以推測,從今年的下半年以至到未來一兩年,食品價格可能會推高到過去10年來最高水平。

另外,玉米、大豆和植物油的成本一路上漲,七國集團(G7)的農業部長在3月11日表示, 他們「決心採取必要措施, 預防和應對糧食危機」。

因為這個原因,很多國家已經開始減少糧食出口。比如埃及, 剛剛開始禁止小麥、 麵粉 、扁豆等豆類的出口。印尼也收緊了對棕櫚油出口的限制。棕櫚油也是全球一個重要的食用油,是很多化妝品和巧克力等商品的一種成分。

3月11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發表報告指,俄烏衝突導致世界糧食和飼料的價格可能上漲高達22%。發展中國家糧食供應本來已經捉襟見肘,再加上這場戰爭,會導致這些國家的營養不良人口數目激增。

戰爭打了還不到一個月,糧食已經出現短缺。

  1. 影響能源生產 導致油價飆升

俄羅斯是主要的能源生產國,原來佔全球石油產量的12%、全球天然氣產量的17%。最重要的是俄羅斯供應歐盟40%的天氣然氣, 和歐盟所需要石油的大概三分之一。就是說, 現在對俄羅斯進行金融制裁, 以至禁止購買俄羅斯的能源, 其實是一個雙刃劍。

俄羅斯當然沒法做生意, 但同時一些能源消費國家、特別是歐洲國家, 就要尋找替代國家來彌補本來由俄羅斯提供的那麼大比例的石油、天然氣供應。特別是德國, 一直是有40%的天然氣是來自俄羅斯的。本來北溪2號已經建好只等批准,現在已經停止了運作。

石油供需失衡導致近期很多國家的石油價格急漲。現在卑詩省也上漲到每升$2以上,是史上的最高價格。

  1. 波及高科技行業 影響更大更深

俄羅斯生產全球大部分的化肥,也都出產世界上6%的鋁、7%的鎳和超過40% 的氖氣。烏克蘭也是重要的氖氣生產國家。氖氣是芯片製造的一個主要成分。在這種情況下, 從糧食到高科技, 這個連鎖反應只會波及的面越來越大,幅度越來越深。

已經在2014年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半島之後, 國際、特別是美國對俄羅斯進行製裁,禁止晶片出口。俄羅斯的軍備在過去6年有很多都是受到晶片的禁運,他們有些飛機在烏克蘭投彈的時候,需要低飛俯衝,而不是在高空用晶片控制導航、發射飛彈,就是因為晶片無法更新。因此也就容易被烏克蘭的肩托式刺針火箭炮、導彈擊落。

  1. 波及金融業 引發通貨膨脹

因為石油價格急漲,連帶其他的原料、其他的供應也都價格上漲。通貨膨脹在疫情的後段本來已經在上漲,本來人們都期望疫情之後有一個報復性消費。不但是在零售業方面,在物料供應方面也會有報復性的消費,把過去兩年的損失要追囘去。現在加上俄烏戰爭,導致經濟產生連鎖反應,連金融界也會受到影響。

現在美聯儲加息的壓力越來越大, 已經預告了2022還會有6次加息, 加息的幅度可能也會比原來的大。美國的通脹已經到了史無前例的高位。更不要說俄羅斯, 因為受到製裁,俄羅斯的利息達到20%。

因為發起戰爭,俄羅斯受到西方社會的製裁。俄羅斯一些主要銀行跟西方的金融支付系統SWIFT(全球銀行間金融電訊協會)的聯繫已經被西方切斷。美國要求不得與俄羅斯在能源方面有任何的交易,歐盟遲早要跟進。可以看到,這種情況直接影響到全球的股市。香港股市在3月14日已經跌破了20,000點。

歐洲國家跟俄羅斯的金融關係是很密切的。據摩根大通(JP Morgen)估計, 歐洲銀行對俄羅斯的債權總額大概800億美元,特別是意大利、法國和奧地利, 對俄羅斯有數量很大的債權。還有些歐洲國家跟俄羅斯有債權關係和能源交易等,一旦切斷就會損失很大,所以都要等交收了之後。這可能就能夠解釋為什麼俄羅斯銀行沒有全部被排除在國際金融結算系統SWIFT外。

何良懋估計,如果連金融的SWIFT都被切斷了,俄羅斯的經濟在未來的幾年恐怕會一蹶不振。

應否捲入戰事  中共陷兩難境地

  1. 捲入戰爭有風險

何良懋表示,從共產主義的「兄弟情誼」角度看, 要幫俄羅斯; 但是一旦幫了,自己在國際上就會變成受攻擊的一邊。所以中共現在裡外不是人,處於兩難的位置。

據紐約時報報導,美國官員獲得情報,稱俄羅斯向中國尋求軍事和經濟援助。

3月6日,俄羅斯最大的國有商業銀行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SberBank)、俄羅斯最大的私人銀行阿爾法銀行(Alfa Bank)和Tinkoff銀行表示,計劃推出使用中國銀聯系統的信用卡。何良懋認為 俄羅斯此舉是想通過中國銀聯躲避制裁。

如果中共向俄羅斯提供武器就會違反制裁令,提供經濟支持也會受到製裁。據知中共四大銀行之一的工商銀行海外公司,因為避免受到國際制裁,已經開始限制對俄羅斯的大宗商品有關的貿易融資。

何良懋指出,中共可以幫助俄羅斯一部分, 中共用人民幣交收的時候,就可以避開美元的結算。但是盧布這樣貶值下去,中共等於是無償地協助它。而外界也正盯著中共有否違反制裁令幫助俄國。

  1. 一帶一路打水漂 自身經濟雪上加霜

何良懋分析,中共之前投了很多錢搞烏克蘭的一帶一路, 一打仗全沒了。現在可能有數以百億美元計的錢已經打了水漂。不但是打水漂,現在還要不斷的輸血。不斷將物資運往俄羅斯,這個對中共經濟肯定是雪上加霜。

何良懋指出,現在中共經濟正在惡化中,已經不像10年前那樣好了;加上現在變種病毒肆虐,Omicron和Delta感染數字直線上升。

中共受疫情影響,還沒恢復元氣,現在包括上海、深圳、廣州、吉林等地又因為疫情要封區、封城, 像深圳加上流動人口有上千萬人,還要全市檢測三次, 真是勞民傷財。現在還要支援社會主義大佬俄羅斯,如何能負擔得起?遲早會拖垮中共的經濟這個是可以預料的。

所以那個一帶一路相關的開發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簡稱亞投行) ,因為怕受制裁影響,在3月3日也都聲明: 「為了銀行的最大利益」, 「暫停所有與俄羅斯和白俄羅斯有關的活動並進行審查」。

  1. 借「兄弟情誼」 趁火打劫

據悉,中共已經趁機低價買入俄羅斯能源企業股票。彭博社日前報導,隨著西方公司如麥當勞和殼牌等撤離俄羅斯,一些中國企業也伺機要從俄羅斯買入廉價能源資產。

何良懋指出,中共是想 「趁他病要他命」,但是俄羅斯也不是笨豬。

中國同俄羅斯都是聯合國的創始國之一, 但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中共對侵略不加譴責反而有意相助。這兩個創始國不但違背了初心, 同時也是繼續用行動、用言論去支持這些暴力的手段是匪夷所思的。

戰爭持續將影響政權穩定 

戰爭如果繼續下去,何良懋認爲,影響政權的穩定是一定的, 但是否會推翻其政權,暫時還未能下判斷。因為戰爭還牽涉到很多不確定的因素, 戰場上雙方的勝負 、以至和國際上不同國家或者不同集團的政治經濟利益的角力。

究竟歐盟和美國是否想速戰速決, 數個星期、或者兩個月內解決戰爭?這個是一個大問號。

普京是否想這麼快就認慫、撤兵呢?是第二個問號。

第三個問號是:就算是在談判,俄方是真心想談和,還是想學中共在40年代國共內戰時期那樣,談談打打、打打談談,又談又打、又打又談, 從而消耗對方的力量,而自己就重整力量, 找一個對方最弱的時間攻擊對方, 一舉奪下對方的橋頭堡?

俄羅斯打烏克蘭,當然在國際認知上是一場十分不義的戰爭。俄軍這些年輕人都很可憐,被獨裁者驅使上前線送死、做炮灰, 都是為了獨裁者想滿足自己的權力慾、征服慾和控制慾。

俄羅斯已經是以大欺小,中共加入就像兩個大人打一個小孩, 打贏也是輸了的。但是中共是否會笨到出手呢?或者是中共會左閃右避,力圖脫身,想辦法在戰爭結束之後,為自己在國際上挽回多少立足的空間,避免一子錯滿盤皆落索?中共有沒有這種高瞻遠矚的政治智慧,現在不清楚。

全球都要為戰爭買單 

何良懋分析,全球一打仗,雙方都一定會有傷亡。這場戰爭開始是兩個國家,遲些時候會不會變成中俄對陣烏克蘭三個國家。 再遲些時候會不會變成中俄對烏克蘭加北約,在這些時候會不會變成中俄對烏克蘭加北約再加美國?這都是未知之數。一定要防微杜漸,避免戰火四起。

戰火已經燒了3個星期,世界經濟已經是無可避免地受到打擊。未來至少有一年到兩年,經濟方面會因為這場戰爭要做出很多補救,或者甚至是要承受戰爭帶來的輻射式的影響。

因為全球化、互聯網經濟,現在很多事情已經是沒有國界的了,所以全球都或多或少要為戰爭買單。這個戰爭的衝擊波可能會維持至少一兩年,全球就 要忍受一段高通脹、物料供應緊縮、部分物資可能不足或缺乏, 有些能源會出現緊張。除了價格高之外 ,某些貨品可能出現配給限制,這個我們在疫情的時候已經經歷過了。

如果戰爭曠日持久,延續三個月或者半年,全球的經濟可能會出現自1929年全球大蕭條也來的最大一次蕭條,形勢也可能比2007-2009年金融海嘯還要嚴峻。會不會出現比那更嚴峻的大海嘯或超級海嘯呢?現在就要看戰爭怎樣發展了。

責任編輯:陳沁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