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生活工艺志》新主张:for All 为所有人存在

台湾工艺中心31日在竹北新瓦屋的“或者书店”举办《生活工艺志》期刊第二期新书发表会,左起:鸿梅文创志业董事长暨或者书店执行长陈添顺、艺术家出版社社长何政广、台湾工艺中心主任张仁吉及本期封面人物、八方新气创办人王侠军。(赖月贵/大纪元)
人气: 162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22年03月31日讯】(大纪元记者赖月贵台湾新竹报导)《生活工艺志》自去年底创刊发行,颇获好评,今年继续推出第二期,台湾工艺中心31日在竹北新瓦屋的“或者书店”举办新书发表会,并以“Craft for All,
Craft for Life”为题,邀请专家学者座谈,一起聊聊工艺、美学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各自在生活中的体悟。

台湾工艺中心主任张仁吉表示,《生活工艺志》新主张:工艺来源于生活、为所有人存在。它根植于每个人的生活之中。有别于专业的学术著作,这是一本从建筑、饮食、艺术、设计、时尚等多元面向,透过轻松小品式的书写,分享美好生活的风格指南,邀请读者一起阅读工艺的故事、手作的温暖,也期盼能从工艺中找到生活的态度。

鸿梅文创志业董事长陈添顺带了许多自己随身使用的工艺品,说明工艺来源于生活,“用”就是“美”的概念,及提升文化消费的重要性。(赖月贵/大纪元)

31日一场小而美的跨领域交流,迸出美丽的艺术火花,台湾工艺中心主任张仁吉、艺术家出版社社长何政广、鸿梅文创志业董事长陈添顺、《生活工艺志》本期封面人物.八方新气创办人王侠军、漆器工艺家彭坤炎、陶艺家叶佐烨、邱焕堂、陈威恩,以及阳明交大艺文中心主任洪惠冠等人都参与盛会。

张仁吉说,过去台湾工艺的发展在人们心目中都只是“工艺品”的概念,以销售工艺品作为经济发展方向,把重点放在材质、技法和销售等方面,事实上,工艺不只是物件而是一种精神,在做工艺的过程中要具有认真、按部就班和劳动愉悦等精神,乃至于“择一事、执一生”,四、五十年来只专注做一件事情,做到尽善尽美,就是发挥到极致的职人精神,如果社会上的各行业都能有这样的精神与态度就一定会成功。

专家学者座谈,一起聊聊工艺、美学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各自在生活中的体悟。(赖月贵/大纪元)

艺术总监王侠军表示,工艺一向是为生活服务,藉物件提供与时俱进的生活提案和品味,对材料、技艺一方面要传承,一方更要创新,为生活开拓视野,为行业建构新的可能性。《生活工艺志》多面向的报导匠心是如何以个人的专业凝视生活,最终以最大公约数的共性反馈生活,而留下在各民族和社会中,文化、生活、智慧、记忆的载体与个人坚忍的态度。

王侠军也以丰富的人生经验,分享他在美国和日本艺术交流的所见所闻,举生活中的例子娓娓道来,丰富精彩,他说看到美国的工艺家,其创作虽来源于个人,做出来的产品却适用于每个人,一张张的椅子不论巨胖身材的人或瘦子都可以坐,让人感受的是那份用心的无形价值。

王侠军也提到现在流行的“仪式感”,工艺创作要做到很精致,并且要有“小题大作”的精神,把每一个细节都照顾到,这是他最佩服日本人的地方,不过他也看到不同民族的差异,他说中、日展现的茶艺文化不同,日本人可以稍微轻松一点,而中国的艺术家能够严谨一点,这样就更好,这也是他在创作时一直在思考如何取得平衡点的问题。

艺术家出版社社长何政广谈到,工艺为民众的生活提供健康的用具,拥有美好品味的生活。早在1920年代德国包浩斯就提出工艺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为目标,打破工艺和艺术家之间独善的障壁和行业职别上的观念,创造一个互助的力量。工艺美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水或阳光那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生活工艺志》是一个工艺美术与生活沟通交流的平台;同时亦为推动工艺美学提升与普及生活化的媒体。

一场小而美的跨领域交流,迸出美丽的艺术火花,与会贵宾开心合影。(赖月贵/大纪元)

鸿梅文创董事长陈添顺表示,鸿梅文创在2019年进驻新竹市中心,开设第三个人文美学据点“或者工艺橱窗”,秉持以“工艺为体、设计为用”的基本精神,透过多样化的工艺文化实践、导入新兴设计能量、年轻世代工艺家的创作来活化传统工艺,也致力推动“工艺生活化”,透过日常生活使用,传递工艺职人器用精神,重新定义工艺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与价值。

五、六十年来,艺术界一直存在着“设计师、艺术家、工艺家”谁最重要?这样的论战,陈添顺认为工艺来源于生活,“用”就是“美”,工艺不应只是存在于橱窗供人观赏,而是为所有人存在,如何提升文化消费的观念,将工艺作品用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就是对工艺创作者最好的支持,在新竹市高所得、高消费族群中,这种观念的推广势在必行。

责任编辑:玉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