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家長要求州長否決 公校控制權和小班制法案

人氣 183

【大紀元2022年06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施萍紐約報導)6月10日,代表紐約各族裔、各學區的家長們來到州長霍楚在曼哈頓的辦公室門前,要求她否決州議會不久前剛剛通過的兩項法案,即市長對紐約市公校的控制權法案,以及小班制法案。

「否決這兩個法案!」「讓家長說話!」「我們的錢由我們來選擇怎麼花!」⋯⋯家長們的口號此起彼伏,他們希望這些聲音能傳達到身後大樓中的霍楚辦公室裡去。

亞潮盟主席朱雅婷在集會上要求州長否決兩個教育法案。(施萍/大紀元)

為何反對關於市長公校控制權的法案

紐約郭姓華裔家長反對市長公校控制權中的教育政策小組(PEP)組成,因為其中沒有高中學生和學生家長代表。(施萍/大紀元)

上週州議會通過了兩項關係到紐約市100萬公校學生命運的法案。一個是A10499/S9495,即給市長亞當斯延長兩年的學校控制權,但同時卻將教育政策小組(PEP)的名額從15人增加到23人。

家長們反對的理由是:這等於「稀釋了」市長公校控制權,而且裡面為數只有5人的「家長代表」也不是選出來的,而是教育委員會主席任命的。

「市長公校控制權法案現在讓教育政策小組名額改為23人,家長們只有5個代表,那麼誰選出這5個人呢?是32個學區委員會主席,這些人在過去兩年內選出的代表並不代表我和大多數紐約家長。他們所說的家長參與並不認真。」組織這個活動的教育提倡者、「亞潮盟」(Asian Wave Alliance)主席朱雅婷在集會上說,「我們要求所有的家長投票選出我們的代表,而不是由這32個主席指派。」

兩個代表高中學生家庭的華裔家長強烈反對這個法案,因為教育政策小組成員裡面沒有高中學生的家長。

「所有人的控制不是市長控制。不露臉、不報名的奧本尼精英不負責任地給他們自己更多的權力。」一個自己就在公校教書、並在第2學區教育委員會工作的華裔家長郭堅(Chien Kwok)說,「他們有英語學習學生(ELL)和殘障學生(SWD)家長代表,卻沒有高中和加速教育學生的家長代表。」

印度家長Kaushik Das在集會現場說,「這哪裡是市長控制?這是控制市長!」

第24學區主席、華裔家長黃友興表示,這些學區選出的代表很多都是「非常左的」「與市長打擂臺的人」:「這等於把市長的權力稀釋了,所以我們要求否決這個提案。」

為何反對「小班制」

24學區委員會主席黃友興說,如果沒有資金,小班制就將導致學校在操場中建鐵皮屋。(施萍/大紀元)

家長們反對的另一個法案A10498/S9460,是要求紐約市公校低年級班級人數不能超過20人,高年級不能超過25人。家長們對此更是火大,因為紐約市的實踐證明:現存的小班中的學生成績並不好;另外,哪裡來那麼多資金來建設新的學校、僱用新的老師呢?沒有資金保證的法令必將以損失學生的利益為代價。

第三學區委員會主席、劉姓華裔家長(Lukas Liu)對本報表示,小班制法案沒有服務學生、沒有服務家長、沒有服務學校,只服務了教師工會。

「讓穆格魯(Michael Mulgrew,教師工會UFT主席)擁有更多的權力來控制學校,這是所有法案的作用;對於我們的家長和學生一點用也沒有。」他說,所以這個法案的背後驅動力就是教師工會,而他們隱瞞了小班制漂亮外表下的缺點。「我們很多學校已經有小班了,但是那些學生學得並不好;小班不是關鍵,而是要改進教程、要改進學校的目標和標準,你必須讓家長們參與進來,這些法案中都沒有。」

小班制還有一個致命的問題,就是錢從哪裡來?

首先,小班制需要的教室怎麼建設?黃友興從他親眼看到的皇后區24學區的情況得出結論:只能把學生安排到「鐵皮屋」(trailers)當中去。

「我經歷過我的三個孩子在公校中沒有教室,他們怎麼做的?鐵皮屋。」他說,「鐵皮屋就是惡夢,在校園中搭個鐵皮屋,沒有暖氣、沒有熱水、沒有廁所,孩子們需要穿過操場去樓裡吃午餐⋯⋯」

其次是需要的教師。史坦頓島學區委員、正在競選公職的學生家長皮若佐羅(Sam Pirozzolo)說,這個小班制需要紐約市僱用1.3萬個新教師。

「這些老師意味著每年要多給教師工會1,700萬美元的經費,這些人再去資助那些不懂得這些法案對我們孩子意味著什麼的立法者。」他說,「我們每年要失去10億美元,而且是永遠地失去,這些錢從哪裡來?」

州議會曾經說用家長們贏得的一場官司中,調解得到的16億美元在未來5年內僱用教師。對此朱雅婷表示,第一這個錢不夠做什麼;第二這個是家長們贏得官司的錢,應該由家長決定用在哪裡。

責任編輯:陳玟綺

相關新聞
華裔家長:紐約教育體制失敗  應改革市長控制權
市校長工會投票 通過對市長白思豪「不信任案」
全國家長黨 力挺五位紐約民主黨參選人
市長亞當斯召開集會 籲延長公校控制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