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觀光客週末擠進紐約華埠 人手一杯飲料消暑

人氣 405

【大紀元2022年08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林宜君紐約報導)紐約市曼哈頓下城華埠(Chinatown)的勿街(Mott St.)上,週六(6日)觀光客人潮如織。頂著中午戶外高溫,美國、歐洲,或者東南亞遊客,人手一杯冰奶茶或冰咖啡,神色自若地在紐約最資深的唐人街走動。

歷經911恐攻事件、2008年金融海嘯,華埠再因兩年疫情重創經濟與人口發展。今年暑假,這座百年古城終於迎來許久未見的遊客潮。

據非營利組織「歡迎來華埠」(Welcome to Chinatown!)近日公布華埠景氣報告,自2019年至2021年,當地流失了57%的餐飲業與28%的零售業崗位。

不過,記者實地走訪發現,華埠的餐飲業環境正在復甦,但模樣卻起了變化。

從堅尼路(Canal St.)轉入勿街,疫情中關閉的粵菜餐廳「篁上篁」,原址改為「張亮麻辣燙」,裡頭兼賣手搖飲。而披露街(Pell St.)上,僑團擺酒席最愛的喜運來酒家,對面則開了間「Miss Du」,專賣新潮的港式飲料。

從勿街延伸出的宰也街(Doyer St.),傳統髮廊「彩蘋」斜對面新開了一間風格洗鍊、裝潢摩登的咖啡館「Artbean」,招牌是黑糖拿鐵,小冰箱裝著無酒精氣泡水,牆上掛著香港年輕藝術家的創作。

繞回勿街,本來在華埠一支獨秀的咖啡館「絲路」,鄰近又多了一間賣冰粥的珍奶店。

傳統的餐館與服務業在老城裡逐漸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快、輕、利潤更高的「液體生意」。

「做餐館的人都曉得,『液體利潤』(liquid profit)比進廚房切絲切丁的盈利還好。」華埠商業改進區(Chinatown BID)與華埠共同發展機構(Chinatown Partnership)的執行總監陳作舟6日受訪時表示,「只是唐人街跟其它區域相比,少了很多酒牌。」

「液體利潤」不只是茶、咖啡、酒水,還包括冰淇淋。

採訪當天,陳作舟的眼神緊盯著遊客手上的飲料,口中念叨:「你看,他們手上拿的其實也是種『液體利潤』。」

飲料店一間接著一間開,當地人擔不擔心影響古城風貌?

「這個我倒不擔心,中國飲食傳統有長久的歷史,再怎麼樣,還是會有人想來華埠吃傳統、正宗的中國料理。」陳作舟說。

仔細觀察,華埠新開的餐飲,與傳統餐館還有一個很大的區別:多提供信用卡付款,而非限定現金支付。

「這是華埠商家吃虧的地方,要證明生意受損跟政府拿補助的時候,不論是911還是前兩年疫情的薪資保護計畫(PPP),商家都拿不出證明。」陳作舟表示。

「不過,這些業者平常已經拿了『額外』的利益,『有原因』才用現金支付嘛。平常已經先拿好處了,所以碰到大災害的時候,不可能再兼顧魚跟熊掌。」他說。

不論是美國聯邦統一發放或是各州的災情補貼,都會要求業者申請補助時,要清楚附上企業的運營文件,包括薪資、銷售等銀行資金往來的記錄。如果採用現金支付,這項資料很難齊全。

「歡迎來華埠」的報告指出,只能「現金支付」正是造成華埠商家領取聯邦或州補助比率,低於紐約市商家平均的原因之一。

華埠週六的遊客潮,讓50年的粵菜老餐館「合利」接近下午三點,店內三張大圓桌依舊高朋滿座,連員工放飯的時間都沒有。

「週六的生意是不錯!」餐館負責人Jonny Mui笑著說。

目前,華埠商家並不擔心週末的遊客量,只是還缺了中國遊客這塊拼圖。

「中國遊客一個人從機票、酒店加上各種消費,消費力可以達到人均7,000美元。」陳作舟說。

責任編輯:陳玟綺

相關新聞
韓國健康美食亮相紐約美食展
消脂又延壽 一種抗老聖品一定要吃
美國餐飲業缺工 珍奶業者急推點餐自動化
美國掀珍珠奶茶熱 台知名品牌商分享搶市門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