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法庭放行特殊高中「探索項目」

人氣 158

【大紀元2022年09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林宜君紐約報導)儘管亞裔公校家長與紐約亞裔組織反對聲音不斷,紐約法官最後仍以非裔與西語裔學生在紐約市8所特殊高中的比例,「遠」低於亞裔為由,放行前紐約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與前市教育總監卡蘭薩(Richard Carranza)時執行的「探索項目」(Discovery Program)。

纏訟4年,美國紐約南區聯邦地區法院(United State District Court for The Southern District of New York)法官拉莫斯(Edgardo Ramos)7日駁回紐約同源會(CACAGNY)、亞裔教育聯盟(Asian American Coalition for Education)、公校家長陳軼芳等對白思豪與卡蘭薩的上訴,並宣告結案。

經法官裁決,紐約市教育局輔導低收入且考試成績未達標學生進入特殊高中的「探索項目」,並沒有歧視亞裔學生,而亞裔學生進入特殊高中的比例也沒有因該項目受到影響。

紐約市教育局在特殊高中推行「探索項目」。(紐約市教育局官網截圖)

判決書指出,2018年實施「探索項目」後,史岱文森高中(Stuyvesant High School)與布朗士科技高中(Bronx High School of Science)在2020年所收的亞裔學生比例沒有顯著變化,後者甚至從55.8%微幅上升為57.2%。

對於這樣的裁決結果,紐約同源會19日發聲明表示反對,指出法官裁決的矛盾。

「然而,真正讓人難以相信的是,由奧巴馬任命的法官拉莫斯駁回我們訴訟的理由。他聲稱,紐約市擴大『探索項目』並不歧視亞裔(學生),因為『探索項目』擴大後,亞裔在特殊高中的入學率上升了。」聲明寫道。

不論是法官的判決,或是紐約市教育局在特殊高中推行「探索項目」,亞裔學生在特殊高中的入學比例,都是提高非裔與西語裔學生就讀比例的理由。

裁決書指出,2019年時,紐約市公立高中的學生比例由高到低依序是:西語裔(40%)、非裔(26%)、亞裔(16.1%)、白人(15%),但史岱文森高中的學生比例卻由亞裔居冠,占比為73.5%,接著是白人(17.8%)、西語裔(2.8%),而非裔最少,僅占0.7%。

站在原告對立面、向來支持「探索項目」的「美國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法律辯護與教育基金會」(NAACP Legal Defense Fund)自然肯定了法庭判決。

「裁決結果是給紐約市這個多元種族、族裔的學生群體,帶來不同且平等教育機會的勝利。」基金會的資深大律師克萊曼(Rachel Kleinman)在回覆NBC的信件中寫道。

從三歲到幼兒園(3-K)、小學、初中到高中,紐約市教育局在各層級推行「入學多元」(Diversity in Admission)的倡議,目的是增加「各學校的多元性」,並希望學校響應「優先錄取低收入、英語學習者(ELL)或新興多語言學習者(EML)、在兒童福利系統或臨時住房的申請人」。

紐約市教育局在各年級提倡「多元入學」。(紐約市教育局官網截圖)

有別於其它高中多用減免午餐費響應市教育局的倡議,紐約市8所最難考的特殊高中——按照《赫克特-卡蘭德拉法案》(Hecht-Calandra Act)實施「特殊高中入學考試」(SHSAT),卻被紐約市府與市教育局明令執行「探索項目」與「夢想計畫」(Dream Program)。

《大紀元時報》2019年報導,紐約同源會與亞裔家長、團體起訴市府、市教育局關於廢除SHSAT、擴大「探索項目」招生涉種族歧視、違反《憲法》,要求發布「預先禁令」(preliminary injunction),禁止項目擴招,但遭聯邦第二巡迴上訴法院在12月20日駁回。

法庭當年駁回上訴的理由是:「只有受到傷害的個人,而非團體,才有提出訴訟的權利。而該團體無法代表其個人成員。」◇

責任編輯:李悅

相關新聞
高中入學改革 頂尖學校非裔西裔入學率將增13%
美法官裁定弗州精英高中招生改革歧視亞裔
州議會討論市長公校控制權 「家長參與決策」呼聲最高
哈佛招生案提訴後 亞裔新生比例提高六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