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數字化將使未來汽車成監視工具

人氣 1249

【大紀元2022年09月03日訊】(大紀元專欄作家John Mac Ghlionn撰文/曲志卓編譯)作者帕里斯‧馬克思(Paris Marx)在他的新書《死路一條:硅谷對交通的未來犯了什麼錯》(Road to Nowhere:What Silicon Valley Gets Error about the Future of Transportation)中,解釋了為什麼聖克拉拉谷(the Santa Clara Valley,即硅谷的所在地)的精英不應該介入我們的車輛的生產。

這應該不足為奇。儘管硅谷許多頂尖成功的公司使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但我們卻為這種便利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我們為了一時方便而放棄了敏感數據的隱私權。當然,這並沒有阻止許多大型科技公司與汽車製造商合作。

他們的目標是什麼?將我們的汽車變成數據驅動的監獄,司機受到密切監控,敏感信息被挖掘。你們被警告過——明天的汽車一點也不像今天的汽車,揚聲器將有耳朵,儀表板將有眼睛。

2020年,寶馬宣布將與硅谷的寵兒亞馬遜合作,希望推動數據驅動的創新。自宣布以來,寶馬引入了一系列開發行動。The Verge首次報導,這家德國跨國製造商現在正在兜售加熱座椅的預訂。如果你是一輛新寶馬的車主,那麼每月訂價將花費18美元(「無限制」訪問則為415美元)。

這就是所謂的微交易,這個術語曾經與遊戲有關。微交易是一種流行的遊戲貨幣化方法,鼓勵用戶購買虛擬物品以換取現金。它們是手機上彈出的那些免費遊戲的代名詞。

如果說向乘客收取加熱座位費用的舉動似乎是操縱性的,而且非常不道德,那是因為確實如此。你看,在加熱座椅的情況下,正如The Verge的文章所指出的那樣,「寶馬車主已經擁有了所有必要的組件。然而,寶馬決定「對其功能設置一個軟件塊,然後買家必須付費才能刪除。」

該公司還打算將其它功能與基於預訂的費用掛鈎,包括加熱方向盤和「聲浪模擬」(IconicSounds Sport)套餐,該套餐「允許」司機以117美元的價格在汽車中播放發動機聲音。

與此同時,福特(Ford),曾經是製造了有史以來第一輛真正廉價汽車的公司,打算將汽車變成巨大的電視屏幕。2016年,福特與谷歌、AT&T和亞馬遜合作,開始將重點轉向增強型汽車軟件。Motortrend首次報導,這使車內廣告更加方便。

根據Motortrend的說法,同樣的「遍布全車的車載數據可以連接車內和車外的WiFi裝置」,而這些裝置可能很快就會成為車內廣告的便利設施(在這裡查看福特專利)。這個系統將如何運作?

例如,如果你恰好開車經過宣傳炸薯條的廣告牌,這則廣告將在車輛屏幕上彈出。對於屏幕上出現的每個廣告,福特公司將獲得某種形式的回報。其他作者談到了福特成為汽車谷歌的願望。我想,只有對極少數司機來說,這才是一個令人欣慰的想法。

然後還有特斯拉,一家永遠出現在新聞中的跨國汽車和清潔能源公司。去年,特斯拉將其總部從綠樹成蔭的硅谷郊區遷至德克薩斯州。然而,特斯拉在內心深處仍然是一家硅谷公司。你看,特斯拉專門生產電動汽車(EV),任何熟悉電動汽車的人都知道,這些四輪智能設備的軟件遠遠多於硬件。

然而, The Street的Luc Olinga報導,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希望將這些智能設備「變成四個輪子上的客廳」。乘客將很快被鼓勵觀看電視或玩視頻遊戲,而不是實際駕駛車輛。

今年早些時候,特斯拉宣布很快將Valve的Steam(一種視頻遊戲數字發行服務)整合到其車輛中。根據Olinga的說法,此舉將使馬斯克的公司「在其系統中增加超過5萬個視頻遊戲,大大擴展了特斯拉車主的選擇範圍」。

當然,遊戲很好玩。但是,重要的是要記住視頻遊戲已經發展。它們正在迅速成為特洛伊木馬,旨在從毫無戒心的用戶那裡收集大量高度個性化的數據。隨著可穿戴設備的引入,包括虛擬現實(VR)頭戴式設備和觸覺手套,數據收集已經徹底改變了視頻遊戲行業。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數據驅動的遊戲似乎將改變駕駛行業,但不是變得更好。

研究人員比爾‧布坎南(Bill Buchannan)預測,到2025年,美國道路上60%的汽車將有互聯網連接,這意味著「數據挖掘的機會幾乎是無窮無盡的,特別是你開車上班的時間可能是你唯一沒有被監視的時間」。

汽車曾經是我們許多人的避難所,但現在看起來將成為另一種數據挖掘工具,另一種(確切地說)監控工具。

作者簡介:

約翰‧麥克格利翁(John Mac Ghlionn)是一位研究員和散文家。他的作品發表在《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悉尼先驅晨報》(Sydney Morning Herald)、《美國保守黨人》(The American Conservative)、《國家評論》(National Review)、《公共話語》(The Public Discourse)等知名媒體。他還是《硬幣電報》(Cointelegraph)的專欄作家。他的推特是:@ghlionn

原文「Warning: The Cars of Tomorrow Will Be Surveillance Vehicles」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責任編輯:高靜 #◇

相關新聞
【名家專欄】華為監獄式的監控技術危及全球
【名家專欄】中共假借數字人民幣進行監控
【名家專欄】美國應停止向中共購買監控設備
【名家專欄】中共實施新型監控系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