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鄰舍輔導會調查 多數受訪者不太熟悉鄰里

人氣 92

【大紀元2023年11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張瑛瑜香港綜合報導)一項調查發現,雖然逾七成受訪者認為鄰里關係對現今社會而言是重要,但大多數受訪者與鄰里不太熟悉,以5分為滿分,受訪者整體平均分只有2.7分。鄰舍輔導會表示,鄰里支援有助避免照顧者、精神復康人士相關的悲劇發生,建議政府推廣鄰里互助。

鄰舍輔導會於2023年7月24日至8月15日進行「香港鄰里關係調查」,邀請15歲或以上香港居民進行網上問卷方式,共收集1,277份有效問卷。雖然逾七成受訪者認為,鄰里關係對現今社會是重要,以及多達86%受訪者認為,鄰舍關係對社會上需要被關顧的人士是重要。但在與鄰居的熟悉程度方面,以5分為滿分,受訪者整體平均分只有2.7分,即大多數受訪者與鄰里不太熟悉。

當中,「沒有使用」任何社會支援服務的受訪者,對鄰居的熟悉程度的平均分為2.08分,明顯低於「曾經使用」及「現正使用」不同社會服務的類別,分別為2.61分及2.95分。

願意幫助人佔多 但熟悉鄰里程度偏低

調查顯示,大部份受訪者願意為鄰居和社會上需要關顧的人士提供各種幫助。近八成受訪者願意在有需要或緊急情況下(77%),以及當鄰居主動尋求幫助時(78%)提供援助;有58%受訪者表示,當察覺到鄰居遇到困難時,會為鄰居提供協助。

但是鄰舍輔導會指出,大多受訪者與鄰里熟悉程度偏低,以致一些正面對困境、往往不會主動求助的個案,更難被關顧。

鄰舍輔導會認為,持續在社區舉辦活動,有助促進鄰里互相認識,認為有關方面要主動發掘隱藏在社區內有需要的社群,從而將有心的鄰居與有需要的人士連繫起來。

倡推鄰里互助計劃

調查又發現,大眾對鄰居的定義,已擴大至同一社區、甚至網絡層面。有六成受訪者認為,鄰居的定義應擴大至居於同一社區的人;更有兩成人認為,社會上有需要關顧的人,可視為鄰居。鄰舍輔導會認為,因社會變遷及資訊科技的進步,鄰里支援不再侷限於同一大廈內的住戶,居於同一社區或有著相近需要的居民,可透過科技媒介連結,成為互相支援的鄰里。

鄰舍輔導會建議政府考慮推廣及資助以社區為本的鄰里互助計劃,例如擴展社區保姆的對象至長者及殘疾人士支援等,並整合社區上需要關顧的住戶名單及數據庫,有策略及重點地協調推動鄰里互助計劃。

鄰舍輔導會總幹事馮綉文稱,該會推出鄰舍夥伴計劃,由鄰居擔任鄰舍夥伴,鼓勵鄰里互動。作為鄰舍夥伴劉生,正跟進現年84歲、行動不便且有長期病患的巫伯伯。劉生會定期協助巫伯伯進行基本身體檢查,監察和記錄其血壓血氧上的變化﹔同時會向社工轉達長者陪診上的需要,從中協調。伯伯老伴曾因跌倒住院,劉生曾陪同長者前往醫院探望,及時支援伯伯身心靈需要。◇

責任編輯:陳真

相關新聞
香港今年首10月近五千樹木倒塌或嚴重折斷
香港小學科學科最快2025推行 涵四範疇
香港競委會入稟起訴美聯等 中原願助調查獲寬待
香港銀行學會:科技及數據技能為銀行業最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