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上課噤聲 學者嘆妄議入罪的舊文再傳

人氣 4938

【大紀元2023年07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寧海鐘、駱亞報導)中國著名社會學者於建嶸一篇披露中共黨內言論禁忌的舊文再引關注。他感嘆向中共黨政幹部講課,前些年課堂出現熱烈討論,近年卻鴉雀無聲,原因是聽課者被禁止發表有悖黨意的言論。觀察人士認為,這是因為中共根本沒有自信,害怕人們的議論危及其統治。

據中央社7月13日報導,於建嶸在題為《讓人妄議又何妨》的文章中提到,幾年前他在中共中央黨校的省部級幹部班講授社會問題,課堂討論時鮮明地分成了兩派,十分激烈。近兩年的課堂上經常鴉雀無聲。且再也沒有學員圍向他單獨交流了。學員的級別越高,這種情況越明顯。

於建嶸說,他原本以為是自己教學水平越來越差,但在一個省直屬機關的處級幹部班講課後,一名學員偷偷地告訴他:「我們喜歡聽,但又要裝做沒有聽見,因此對錯都不能說」,因為有「紀律要求」。

該學員說,他們絕對不允許在黨外人士面前發表與中共相反相悖的言論,黨員間在黨內非正式場合也不能發表和黨相反的言論。

於建嶸還說,對他敢言的授課內容,有人同意他的觀點,但怕說出來被其他同事知道,被視為「妄議」。至於那些不同意他觀點的學員,卻又不敢反駁,怕在爭論中「碰了邊界,給自己惹麻煩」。

於建嶸因此感嘆,因妄議而獲罪,會人人自危,而人人自危,這個社會也就真的危險了。

此文原文近日在知乎網站也有人轉發。但大紀元記者查證發現,該文早在2016年就在海外流傳。最初來源則是微信公號「於建嶸的東書房」。

原首都師範大學副教授李元華7月14日對大紀元表示,於建嶸這篇言論顯然是習近平上台前後的對比。其實上世紀八十年代,因為當時反思文革,中共有一個相對寬鬆的思想自由時期,但是後來它覺得這種思想自由對它的專制極權不利,所以就收緊。

李元華說,胡溫時期確實在言論上仍然比現在寬鬆,但也是有限的,多數還屬於「小罵幫大忙」性質。

2013年,也就是習近平上台的第二年,網上流傳中共「七不講」文件,禁止老師在課堂討論普世價值、新聞自由、公民社會、公民權利、中共的歷史錯誤、權貴資產階級和司法獨立。2016年底,習近平出席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聲稱,要搞清楚「高校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

近期中國多地進行教師意識形態的集中整肅,要求對高校思政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自查自清」,其中對教師的言論審查追溯至求學期。

李元華說,他原來在大學教書的時候,真的是校長是一把手,書記是二把手,所以當時大學裡面起碼講學術自由。即便中央黨校也一樣。

「原來我們首都師大有一個老師,後來去中央黨校教世界史,把當時大學裡面的風氣就帶過去了,就是講學術自由,以談到一些問題為榮,可能官員沒有那麼左,人性還有。現在表面的這種形式都沒有了,就是要絕對服從,官員互相監督,誰也不敢在公眾場所發表自己真實的想法。」

旅美人權律師吳紹平7月14日對大紀元表示,習近平上台這些年中國大陸倒退嚴重,整個社會萬馬齊喑。但問題的根源還是在共產黨的一黨獨裁,解決問題的出路只有推翻中共。「中共倒了,習近平構建的權力體系也自然崩塌了。」

他說中共根本沒有自信,害怕像於建嶸這樣一針見血的言論,引發人們議論,然後廣泛傳播之後,對中共執政的合法性和權力穩固產生巨大的衝擊。」

現年60歲的於建嶸是湖南衡陽人,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教授,著有《當代中國農民的維權抗爭:湖南衡陽考察》《中國勞動教養制度批判》《中國信訪制度批判》等。

於建嶸是曾經的敢言媒體《南方週末》推崇的人物,2004年獲《南方週末》特別致敬人物稱號。2010年10月,於建嶸被30萬網民自發推舉、票選為「2010中國互聯網九大風雲人物」。

近年,於建嶸鮮有公開談論時政。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鮑彤:且從「不得妄議中央」來瞭解中共
鮑彤:「妄議」是個好東西
江西全國首推公務員禁止妄議省委決策
「不准妄議省委決策部署」 江西下新規背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