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逾三成學生曾參與網絡欺凌 22.4%每日上網逾7小時

人氣 117

【大紀元2023年09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林一山香港綜合報導)香港遊樂場協會9日公布「2023香港青少年使用網絡狀況及網絡危機調查」,發現約三分之一學生曾參與網絡欺凌,13.7%受訪者可能具有高度網絡成癮傾向,22.4%受訪者每日上網時間多達7小時或上。協會建議青少年及兒童持續參與合適的活動並擴闊社交,在減低網絡成癮上有正面幫助。

協會在2023年3月至6月邀請了4,087名6歲至24歲兒童及青少年填寫實體或網上問卷,10名青少年參與焦點小組訪談,以了解香港青少年對網絡的使用狀況及網絡危機。

調查結果顯示,大約三分之一受訪者曾參與網絡欺凌,主要原因包括報復(34.5%)、發洩憤怒(22.5%)和憎恨別人(22.4%)。受訪者的個人及社交能力越好、與同學和朋友關係越好、在朋友的地位越高、體能越好,參與網絡欺凌的機會越低;經歷越多網絡欺凌,精神健康越差;當受訪者遇到網絡欺凌,他們表示會向父母(59.2%)及朋友(55.8%)求助。

調查發現,13.7%受訪者可能具有高度網絡成癮傾向,22.4%受訪者每日上網時間多達7小時或上。網絡成癮傾向越高,精神困擾亦越高;個人及社交能力越好、與父母關係越好、家庭經濟狀況越好、體能越好、學業表現越好,網絡成癮傾向越低。當遇到網絡陷阱時,約一半受訪者表示會先向家長求助。

中四級同學嘉豪在發佈會上分享,他自從2021年疫情網課期間開始沉迷打機,網課時一邊上課一邊打機,影響學業表現,成績由全級首50名退步到100名之後。情況最嚴重時,嘉豪會因不能打機而出現焦慮,不願外出見朋友,甚至因此常常與家人爭吵。

透過家長向社工的主動求助,3人一同討論方案,重整生活規律,以擴闊嘉豪的社交模式為主要目標,經社工介紹參加香港遊樂場協會各種活動,包括義務工作、影視藝術創作及康體發展活動等。在持續參與不同活動下,嘉豪能效管理上網時間及網上活動,學業亦重回軌道。

因此,協會認為青少年及兒童若可以持續參與合適的活動並擴闊社交,在減低網絡成癮上有正面幫助;要協助青少年健全成長,必須同時加強學生的網絡健康、心理健康及生理健康。◇

責任編輯:陳真

相關新聞
香港逾半青年嘆置業是「妄想」
加國香港監察「青年倡議計劃」學員國會實習
港大:過去一年16.6%香港青年可能患精神病
調查顯示「開心香港」未獲青年青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