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面臨多重困境 會繼續惡化嗎?

人氣 8199

【大紀元2023年09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夏雨綜合報導)中國經濟政治放緩,經過10年的過度建設,中國房地產公司正在崩潰。三年清零政策令國民沮喪,百姓對政府失去信心,一直無法通過消費擺脫疫情時期的萎靡不振。

近幾個月來,有關中國經濟的壞消息一個接一個。中共週四(8月3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中國經濟仍然步履蹣跚,製造業活動連續第五個月萎縮,長期低迷的房地產市場進一步惡化。工廠受到出口下挫的打擊,消費者捂緊錢袋控制開支。新數據顯示,中國最大的那些房地產開發商的銷售同比下降三分之一。

包括巴克萊集團(Barclays, BCS)在內的全球投行目前估計,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率將不到5%,低於中共政府目標。

是什麼導致中國經濟放緩?

與西方消費者不同的是,在新冠肺炎(COVID-19)大流行期間,中國人在很大程度上只能自求生存,而一些經濟學家預期的中國重新開放後的報復性消費狂潮從未發生。

中國沒有像美國和其它一些國家那樣向國民派發現金以鼓勵消費。過去三年裡,教培、互聯網和房地產等之前快速增長的行業遭遇監管收緊,這些監管整頓改變了人們對就業前景和未來財富的看法,這給他們的消費意願蒙上了陰影。

此外,歐美國家對中國出口的需求一直在疲軟。彭博社8月對十多位出口經理人的調查結果顯示,包括聖誕裝飾品、服裝和帳蓬等製造商透露,中國廠商收到的海外客戶訂單正趨於枯竭。

2023年6月15日,中國開發商碧桂園廣東省佛山市總部。 (STR/AFP via Getty Images)

根據跟蹤房地產行業的克而瑞(China Real Estate Information)週四(8月31日)公布的非官方數據,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8月份銷售總額為471億美元。這一數字較上年同期下降34%,略低於7月份,而7月份月度銷售總額已經創下了近年來的新低。

今年早些時候中國的新建商品住宅銷售曾有過幾個月的增長,之後又重新陷入深度低迷,這危及中國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這家房地產巨頭8月早些時候未能支付兩筆債券的利息,並於週三公布上半年虧損額達到創紀錄的逾70億美元。

由於70%的中國家庭財富與房地產相關,房地產行業的大幅放緩正在蔓延至經濟的其它領域。

這次中國經濟困境和以往有什麼不同?

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和2015年的資本外流恐慌期間,經濟警鐘敲響。當時,北京實施基礎設施投資、鼓勵房地產市場投機等措施。但基礎設施升級造成了過多的債務,房地產泡沫破裂,給當今的金融穩定帶來了風險。

鑒於中國債務驅動的基礎設施和房地產投資已見頂,而出口也隨著全球經濟放緩而放緩,中國只有另一個需求來源需要調整:家庭消費。

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次經濟放緩是不同的。中國經濟能否反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是否能夠說服家庭增加支出、減少儲蓄,以及他們這樣做是否能夠使消費者需求彌補經濟其它方面的疲軟。

為什麼家庭支出低是一個問題?

即使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中國家庭消費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就處於世界最低水平,經濟學家將其視為過度依賴債務驅動投資經濟體的一個關鍵結構性失衡。

經濟學家將私營部門投資意願低迷,以及中國7月份陷入通貨緊縮的原因歸咎於國內需求疲軟。如果持續下去,通貨緊縮可能會加劇經濟放緩並加深債務問題。

與通貨膨脹相反,通縮意味著商品和服務價格下降。從字面上看似乎是對購買力是件好事,但實際上卻暗藏對經濟的威脅。具體說就是消費者不再消費,或者等待進一步降價而推遲購買。在沒有需求或需求降低的情況下,企業被迫削減產量,進一步打折以清理庫存,同時凍結招聘或裁員。導致經濟學家所稱的螺旋式下降局面的風險。

中國消費與投資之間的失衡,比日本進入20世紀90年代「失去的十年」停滯前更為嚴重。

圖為2023年8月18日,人們走過北京一家購物中心的蘋果零售店。(Jade Gao / AFP)

中國經濟放緩會變得更嚴重嗎?

疲軟的數據促使一些經濟學家指出,如果不增加政府支出,中國無法以實現2023年約5%的經濟增長目標。

大約5%的增長率仍然遠高於許多其它主要經濟體所能達到的增長率,但對於一個每年將GDP的40%左右用於投資的國家(大約是美國的兩倍)來說,經濟學家表示,這仍然是一個令人失望的數字。

鑒於市政債務水平較高,北京對大規模財政刺激的興趣也存在不確定性。

占經濟活動約四分之一的房地產市場所面臨壓力,進一步引發人們對政策制定者阻止經濟增長下滑能力的擔憂。

一些經濟學家警告說,投資者將不得不適應低得多的增長,其中少數人甚至提出了日本式停滯的前景。

其他經濟學家表示,鑒於青年失業率超過21%,且通貨緊縮壓力打壓了利潤率,許多消費者和小企業可能已經感受到經濟衰退期間的痛苦。

《華爾街日報》分析,危險在於,如果價格下降的預期變得根深蒂固,就會進一步削弱需求,加重債務負擔,甚至使經濟陷入一個使用中國政策制定者慣用的刺激措施難以擺脫困境的陷阱。

2022年8月26日,中國首都北京,參加招聘會的青年學子人頭攢動。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導致數百萬年輕人為越來越少的工作崗位展開激烈競爭,並面臨越來越渺茫的未來。(Jade Gao/AFP via Getty Images)

降息會有幫助嗎?

中國的主要銀行週五(9月1日)下調了一系列人民幣存款利率,以減輕利潤率壓力,並為自己降低借款人的貸款成本提供空間,包括降低抵押貸款利率。

雖然政策制定者希望較低的利率能夠提振消費,但經濟學家警告稱,隨之而來的存款利率下調會導致資金從儲蓄的消費者轉移到借款的消費者。

降息還可能帶來人民幣貶值和資本外流的風險,這是北京極力避免的。

中共央行週五表示,今年將首次削減金融機構外匯儲備規模,以應對人民幣匯率壓力。

2013年5月1日,一名中國農民工經過北京的中國人民銀行。(Mark Ralston/AFP)

瑞穗銀行首席亞洲外匯策略師張建泰(Ken Cheung)表示,在北京新一輪貨幣寬鬆政策正在進行之際,人行下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將有助於緩解人民幣貶值壓力。

「此次降息將為進一步降息刺激經濟贏得更多政策空間。」他說,但「不太可能扭轉人民幣的看跌局面」。

Natixis資深亞太經濟學家Gary Ng指出,美中貨幣政策差距日益拉大,是推動這波人民幣快速貶值趨勢的背後原因。他說,短期內基本面不太可能出現變化,利差將進一步拖累人民幣、促使出口商押注美元。

全球知名的獨立研究機構TS Lombard的策略師表示,中國經濟短期內不會有太大改善,明年增長仍將保持在低位。該研究公司預測,到2024年,增長率將保持在5%以下。策略師表示,這意味著中國經濟將陷入「結構性硬著陸」。

(本文參考了路透社的報導)

責任編輯:李緣#

相關新聞
碧桂園債務問題為何受關注 到底有多糟糕
穆迪下調2024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測
分析:中國科技供應商招聘疲軟 北京頭疼
人民幣兌盧布跌至1年多來最低 釋何信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