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爾齊別墅:意大利科莫湖畔優美的歷史建築

James Howard Smith撰文/吳約翰編譯
梅爾齊別墅(Villa Melzi)外部可見雙坡道樓梯向上連接主樓層,同時構成三道拱門通往較低樓層。別墅的基座對應別墅的白牆更加襯托白牆的柔和之美。別墅的角落有角落磚正好形成外框,框住矩形窗戶組成的柔和立面。屋頂則以許多尖頂煙囪裝飾。(MT-Afb/Giardini di Villa Melzi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124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梅爾齊別墅(Villa Melzi d’Eril)優雅地座落在科莫湖(Lake Como)畔一座罕見的花園之中,距意大利北部倫巴底(Lombardy)的米蘭(Milan)僅31英里。鄰近的小鎮貝拉吉奧(Bellagio)是現今遊客乘船的靠岸處,步行不遠後即可抵達梅爾齊別墅 。

科莫鎮遍布著形形色色的飯店和別墅,而梅爾齊別墅則座落在寧靜的湖邊。她優雅的氣質與科莫湖的靈氣相通,不變的是,二百多年來仍不斷地感動著遊客和路人。

梅爾齊別墅佇立湖畔,腹地後方是花園。照片右下角可見帶綠色穹頂的家族禮拜堂。沿著湖岸往上方的背景是小鎮貝拉吉奧。(Lanfranconi/Giardini di Villa Melzi提供)

19世紀初,拿破崙時期意大利共和國副總統弗朗切斯科‧梅爾齊公爵(Francesco Melzi d’Eril)把這棟別墅當作避暑勝地,連同周圍的家族禮拜堂、溫室橘園和湖畔涼亭等建物也都在這座美麗的花園裡。花園裡稀有的異國植物、雕塑和亞洲天堂,無不喚起眾人對遙遠國度的記憶與想像。

梅爾齊別墅由瑞士出生的建築師、畫家兼雕塑家吉奧康多‧阿爾貝托利(Giocondo Albertolli)設計,在1808至1815年間建造。別墅的新古典主義風格源自古希臘的古典基礎,以簡單的外形結合微妙的裝飾為主。色調柔和的白牆搭配淺灰色的飾邊和藍色的百葉窗,與湖面的氛圍融為一體,這裡經常有高遠方的雲朵飄過來,然後又消逝在遠處的群山之中。

如今,梅爾齊別墅已由意大利政府列為國家歷史文物。室外有雙坡道樓梯向上連接主樓層,同時構成三道拱門通往較低樓層。別墅的基座採用類似大磚塊紋理的建材與地面融為一體,對應別墅的白牆更加襯托白牆的柔和之美。別墅的角落有裝飾物一路向上垂直延伸,這種沿著角落垂直延伸的設計,稱為「角落磚」(Quoin)(註)。這些角落磚正好形成外框,框住矩形窗戶組成的柔和立面。屋頂則以許多尖頂煙囪裝飾。

梅爾齊別墅面向湖面,有著優雅的立面。(JHSmith/Cariophotos提供)
別墅前有四隻埃及風格的獅子雕像迎接賓客造訪。(Shutterstock)

別墅的湖畔露台中央有一座蓮花池(The Lotus Pond),像是獻給造訪賓客的禮物,猶如把湖泊帶到訪客身邊好近距離欣賞。小池塘本身無意引起太多關注,主要保留寬敞的露台迎接科莫湖和山勢地形等奇景。

蓮花池設計在別墅湖畔露台中央。好像把湖泊帶到賓客身邊方便近距離欣賞。(JHSmith/Cariophotos提供)
白色輕柔的馬蹄蓮(calla lilies)與周圍堅硬的石頭形成鮮明對比。(JHSmith/Cariophotos提供)

大門在靠近山坡那面,立面的中央採凹陷設計形成大門的入口。

梅爾齊別墅俯瞰湖泊。大門在靠近山坡的那面,立面中央採凹陷設計作為大門的入口。(Shutterstock)

別墅南端隱藏著一個心靈國度:家族禮拜堂。遊客必須穿過巨大古樹圍繞的廣闊草坪才能找到它,這裡沒有小徑可抵達。

家族禮拜堂隱身在別墅南方,必須穿過巨大古樹圍繞的廣闊草坪才能找到。(JHSmith/Cariophotos提供)

禮拜堂的內部裝飾也是新古典主義風格。白色精緻的內飾,搭配裝飾的圓桶拱形天花板。挑高的穹頂在光線充足之時景緻完美至極。禮拜堂是家族成員的安葬之處。

禮拜堂的內部為白色精緻的內飾,搭配裝飾的圓桶拱形天花板。挑高的穹頂在光線充足之時達到最完美的景緻。(JHSmith/Cariophotos提供)

穹頂以八角造形花結(rosettes),精美的花卉造型圖樣,整齊排列著作為裝飾。這些雕刻裝飾能隨著一天之中自然光影的微妙變化而變化。花結尺寸越接近中央藍色往上凸出的穹頂艙(cupola)越小。這樣的設計創造出一種不斷擴大的錯覺,象徵廣闊的宇宙和高高在上的天堂。

八角造形花結排列在穹頂內側,越接近中央藍色的穹頂艙尺寸越小,創造出一種不斷擴大的錯覺,象徵廣闊的宇宙和高高在上的天堂。(JHSmith/Cariophotos提供)
八角造形花結是以精美的花卉圖樣做裝飾。這些雕刻裝飾能呈現一天當中自然光影的微妙變化。(JHSmith/Cariophotos提供)

別墅北方有一座亞洲花園,花園裡種植多樣植物,包括日本楓樹。花園裡的小徑四處蜿蜒,繞著池塘,穿過小橋,一路延伸到山坡上。站在山坡上可以眺望花園和遠處的湖泊。若從湖面望向別墅,山坡上的花園儼然成為別墅的背景。

山坡上提供遠眺湖泊與雲霧繚繞山峰的絕佳視野。(JHSmith/Cariophotos提供)

花園裡氣質優雅的鍛造鐵橋橫跨「小睡蓮湖」(small water lily lake)。 鐵橋精美的圖樣設計與工藝為亞洲花園的設計增色不少。

鍛造鐵橋氣質優雅,橫跨「小睡蓮湖」。(JHSmith/Cariophotos提供)

五顏六色的花朵點綴著花園,例如粉紅色和白色的杜鵑花。此外,沿著科莫湖畔步道還種植許多梧桐樹。

畫面前方可見粉紅色和白色的杜鵑花。右邊可見沿著科莫湖畔步道種植許多梧桐樹。(MT-Afb/Giardini di Villa Melzi提供)

花園裡有座涼亭,展示著半身雕像包括:奧地利皇帝斐迪南一世(Ferdinand I )與皇后薩伏依瑪麗安娜(the Empress Marianna of Savoy),一旁還有洛多維科‧梅爾齊公爵(the Duke Lodovico Melzi)和他的妻子約瑟芬‧梅爾齊‧巴爾博(Josephine Melzi Barbò)。

涼亭內展示多個半身雕像,畫面中是奧地利皇帝斐迪南一世。(JHSmith/Cariophotos提供)

註釋:
牆角磚(Quoin)源自法語,原意為「轉角」,通常是指用在建築外牆交接結構的裝飾物。類似的裝飾手法除了變換磚色以外,也可以變換材料。

原文:Graceful Villa Melzi on Lake Como, Italy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詹姆斯‧霍華德‧史密斯(James Howard Smith),建築攝影師兼設計師,也是建築攝影網站Cartio創辦人。他鼓勵大家欣賞經典建築藝術。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歌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開始時是一項復興希臘古典戲劇的實驗。到了巴洛克時期(1600年─1750年),歌劇達到了頂峰,成為吸引全歐洲觀眾的藝術奇觀。這種藝術形式逐漸成為那個時代的精髓,並預示了其400年後的發展。
  • 站在美國國會大廈圓形大廳(Capitol Rotunda)裡可以欣賞到許多藝術。 很多人認為圓形穹頂的視覺體驗美到令人摒息。然而,除非遊客花時間研究這個廣闊空間所呈現的藝術、建築和雕塑,否則很容易忽略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圓形大廳裡的飾帶(friezs)即是一例。
  • 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Alabama State Capitol)位於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門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義風格設計,是該議會大廈特色。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與其它州的議會建築類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個城市。
  • 奧斯陸大教堂(Oslo Cathedral)原名「救世主教堂」(Our Savior’s Church),這座於市中心、弧形一層樓高的荷蘭巴洛克風格建築,以石材與紅磚混合而成。大教堂東邊是教堂前側聖壇或稱禮拜堂(chancel),鐘樓有銅製的圓屋頂,搭配文藝復興風格的尖塔。大教堂幾世紀以來不斷在整修與翻新。
  • 雕塑通常用來紀念重要人物或是故事。古往今來,雕塑流行的題材包括神話場景、政治領袖或宗教人物。然而,古典雕塑中有個最特別的主題並不在上述類別裡。人物雕塑《斯皮納里奧》(Spinario)或稱《拔刺的少年》(Thorn-Puller)呈現的是一位坐著的裸體男孩,全神貫注地在拔他腳上的一根刺。幾千年來,這座雕像給藝術家帶來非常深刻的啟發。
  • 英國威爾頓莊園(Wilton House)完美融合古典主義與英國美學,堪稱獨樹一格。外牆採用當地石材建造,與英格蘭威爾特郡(Wiltshire)鄉村融為一體。古典比例、強調對稱、矩形特徵等設計,符合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Vitruvius)和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師安德里亞‧帕拉迪奧(Andrea Palladio)的美學原則。外牆沒有石柱,最初的構想是為了讓人們可以待在戶外,同時還能屏蔽來自地中海炙熱的陽光,這樣的設計適合北方的地理與氣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