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需用關稅阻止中國便宜貨衝擊2.0

人氣 900

【大紀元2024年05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婷報導)週四(5月16日),美國總統拜登的國家經濟顧問萊爾‧布雷納德(Lael Brainard)強調了中共的工業產能過剩所帶來的挑戰。她說,美國有必要對中國產品徵收新的關稅,以確保美國的就業和投資不會因中共的不公平貿易行為而受到削弱。

美國不能再發生中國衝擊

布雷納德在美國進步中心(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舉行的活動中談到了美國在清潔能源和先進製造業的創紀錄投資。但她強調,「投資必須與貿易執法相結合,以確保我們在全美社區看到的復甦不會被大量來自中國的不公平低價出口產品所削弱。我們已經吸取了過去的教訓。美國不能出現第二次中國衝擊(China Shock)。」

最近中國廉價品對外擴張的趨勢與20世紀90年代末和21世紀之初,美國和全球經濟經歷的一場「中國衝擊」相呼應。西方因此將目前正在到來的衝擊稱之為「中國衝擊2.0」。

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經濟學教授大衛·奧特爾(David Autor)和其他經濟學家曾在2016年發表了有關「中國衝擊」的論文。他們估計,1999年至2011年間,中國廉價品的衝擊使得美國失去超過200萬個工作崗位。

布雷納德說,今天,當美國在國內消費和投資的推動下實現強勁復甦之時,有跡象表明中國正在通過出口來實現復甦。中國正在使用與以往相同的策略,通過投資於嚴重過剩的工業產能,並以「人為壓低價格的廉價出口產品」充斥全球市場,來推動自身的增長。

「我們看到了第一次『中國衝擊』之後發生的事情,它損害了全美各地的工廠城鎮。12年前,在美國進步中心,我討論了我的擔憂,即中國不平衡的投資和以出口為驅動的增長模式正在讓美國和全球的增長付出代價。我指出,『只有從依賴外需和出口的經濟轉向由國內消費需求驅動的經濟』,中國才能實現與更廣泛的全球增長相一致的長期增長目標。」她說。

這位拜登總統的高級經濟顧問強調,中國在全球製造業中的份額現已接近30%,但這是通過一系列非市場行為獲得的,包括強制技術轉讓和知識產權盜竊以及歧視性規則。

「美國貿易代表(USTR)對華展開301調查報告記錄了證據並引用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消息來源,證明中國(中共)通過強制轉讓、網路盜竊和其它方式獲取外國技術。」布雷納德說。

她譴責中共不按規則行事。「中國的工業產能和某些產業的出口現在如此之大,可能會損害美國和其它國家投資的可行性。事實上,我們在世界各地的許多合作夥伴都對自己的工業產業受到的影響提出了同樣的擔憂。」

中共產能過剩的影響

針對產能過剩,布雷納德舉例說,到今年年底,全球太陽能板供應預計將超過全球需求約三倍,這主要是由於中國在產能過剩和價格大幅下降的情況下,繼續擴大投資的政策所推動的。中國的工業產能過剩損害了「基於市場的創新和競爭」,也損害了美國工人(的利益)和供應鏈的彈性。原因有三。

第一,市場需要可靠的需求訊號和公平競爭,讓最優秀的公司和技術能夠創新並投資於清潔能源和其它領域。中共政府已明確表示,對電動車、太陽能板和電池的大規模投資是有效占領這些領域的有意圖策略。通過壓低這些商品的全球價格,中共的政策驅動的產能過剩擾亂了必要的需求訊號。同樣,如果企業無法保護其開發的知識產權,就會削弱基於市場的研發投資激勵。

第二,中共政策驅動的產能過剩和出口激增的新周期可能會給美國的工人帶來不利後果。分析表明,第一次中國衝擊使美國損失了近百萬製造業就業。因此,美國使用合法的執法工具來確保第二次中國衝擊不會發生,這至關重要。

第三,對關鍵產業供應鏈中高附加值部分的控制權集中在中國,可能會削弱美國的彈性。過度依賴少數幾個生產節點的供應鏈很容易受到地域性衝擊的影響。COVID大流行暴露了當美國乃至全世界完全依賴中國出口醫療設備等商品時會發生的情況。鑒於清潔能源轉型的規模和重要性,美國必須防範供應鏈中的控制權集中風險。

在布雷納德發布上述講話的兩天前,拜登政府宣布提高價值18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包括鋼鐵和鋁、半導體、電池、關鍵礦物、太陽能電池和起重機等。其中將中國電動車的關稅從25%提高到100%。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劍指中貨 墨國對544商品加徵關稅
消息:最快下週 美國將公布中國電動車新關稅
消息:拜登將對中國製造醫療用品徵收關稅
USTR解釋為何對中國產品加徵180億美元關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