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人傳系列之十三

【佳人傳】「閨閣女宗」顧貞立

作者:蘭音
顧貞立的的詩詞,兼具婉約幽美與豪邁清曠之風,對清代才女群體亦有深遠影響。圖為明 唐寅繪《嫦娥執桂圖》局部。(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323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明清之交的江南無錫,既有梁溪回流、蠡湖煙波之風光,也有名流薈萃、詩賦鼎盛之風流。這片吳中繁華之鄉,在閨秀文學盛況空前的時代,也孕育了一位以詩詞傳世的才女——顧貞立。

說起顧貞立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感到陌生,她的弟弟顧貞觀,卻是清初著名的文學大家,不僅與陳維崧、朱彝尊並稱明清「詞家三絕」,又和納蘭容若、曹貞吉並稱「京華三絕」。

顧貞立,年長顧貞觀十四歲。大才子顧貞觀對這位姐姐的才華推崇備至,有詩曰:「有姊有姊號能文,長者曹昭次左芬。」(《山左蒙陰山中七歌》)自豪地將顧貞立比作漢代第一才女班昭。

書香仕宦家族的女公子

不獨貞立、貞觀姐弟文采斐然,整個顧氏家族更是無錫首屈一指的名門望族。顧氏門風高華,家學淵源,自先祖南朝顧野王,以博學碩行,名重儒林,其後家族子弟更是才人輩出。

顧貞立的家園,有疊石煙霞、杏花微雨之秀美圖景,也有鬥草彈棋、烹茶醉酒之遊藝趣事。圖為清 余省繪《種秋花圖》局部。(公有領域)

顧貞立的曾祖父顧憲成,是晚明東林黨領袖;祖父顧與渟,為明代名臣;父親顧樞,是晚明舉人,承襲家學,工於詩文。顧貞立的母親王氏,同樣是一位通曉書史、婉靜溫恭的賢媛。

顧氏以詩書傳家,學術與文化底蘊極為深厚。顧貞立與兄弟姐妹,在這樣的家庭中,或鑽研經史,或聯吟賽詩,可謂一門風雅,燦然文壇。因而顧貞立早年的閨閣生活,總是伴著書香與雅韻,充滿了灑脫無憂的氛圍。

她有組詞《望江南》,回憶少女時代的種種賞心樂事。她的家園,有疊石煙霞、杏花微雨之秀美圖景,也有鬥草彈棋、烹茶醉酒之遊藝趣事。不過,顧貞立在詞中反覆提及的,是和家人分題鬥韻、歌詩度曲的一幕幕溫馨快意的片段。

詠絮詩教鸚鵡念」「拈題先得美人蕉」「長歌痛飲紅燭夜」「鬥韻與飛箋」等句,生動地勾勒出少女顧貞立的詩酒年華。她彷彿文思敏捷的東晉才女謝道韞,非但即興之作常常力拔頭籌,家宴酒席上嘯歌痛飲的豪爽襟懷更是不輸男兒。

自幼浸潤在筆墨詩文中的才女,其心性、氣度自不同於一般閨秀。顧貞立不喜鉛華,始終保持著天然素淡的風姿。「墮馬啼妝,學不就、閨中模樣。疏慵慣、嚼花吹葉,粉拋脂漾。」(《滿江紅》)她不是只知修飾外表的女子,對時興的妝容毫無興趣,再加上性情疏懶,塗脂抹粉簡直是違背本心之事。

一般貴族女子習以為常、甚至樂在其中的梳洗妝扮,顧貞立只覺得庸俗繁瑣,即使有侍女殷勤伺候,她也覺得浪費了大好光陰。「日漾湘簾,侍兒多事,又把妝奩備。」(《雨中花‧曉起》)顧貞立將自己苦惱又無奈的心情訴諸筆端,愈顯其天然直率、不喜雕飾的真性情。

她才華橫溢、見識超然,賦詩填詞自然流露出孤傲勁爽、剛健清俊的氣息。「望去金波經萬里,愁來白髮三千丈。」(《滿江紅‧中秋寄梁汾弟》)在她眼中,江河有萬里之廣闊,愁情有千丈之深長,一股慷慨悲壯之情充塞天地。「陳家宮闕漢家陵,盡被東風斜日、送還迎。」(《南歌子》)意象宏大,跨越千年時空,突顯盛衰興亡之感。

何必羨儒冠。花滿闌干。掃眉才子是鳴鸞。得近班家明月句,願作齊紈。」(《浪淘沙‧和纖月,倒用原韻》)顧貞立對一己才學極為自信,不去欣羨身為男兒的儒生士子。她又以唐薛濤「掃眉才子」的名號,以及漢班婕妤《團扇詩》中「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的詩境,烘托自身才華,以不讓鬚眉的勇氣,吟唱出馳騁文壇的志向與縱橫不羈的氣勢。

鬱憤苦悶,筆含閨怨

不知從何時起,顧貞立的詞作,增添了許多愁情閨怨。「近日簾垂懶上鉤。無端春思在眉頭。絮飛花落夢悠悠。」(《浣溪沙》)柳絮紛飛、落花滿地的暮春時節,最易勾起愁緒。她不直接言愁,只道無端春思,並且用「不願捲簾」表達與外界隔絕的狀態,用「魂夢悠悠」暗含內心的孤獨徬徨,營造出惆悵愁苦的氛圍。

顧貞立自號「避秦人」,流露出隱逸出世的願望,詞曲中的悲情苦恨,愈發沉鬱蒼涼。圖為清代《美人折桂圖》局部。(公有領域)

愁到深處,顧貞立也會難以自抑,淚溼羅衫。「人靜蕭齋門獨掩。無限愁思,半刻腸千斷。欲出簾櫳邀女伴。羞看鏡裡啼痕面。」(《蝶戀花》)獨坐書齋,院門深掩,愁思百轉千迴,令人肝腸寸斷。她也想走出閨閣,邀幾位密友排遣閨情,但是看到鏡中自己淚流滿面、悲苦幽怨的樣子,哪有心力出門會友呢?

這類幽思愁怨、傷春悲秋的作品,承襲北宋以來傳統的要眇宜修、婉約細膩之美,也展現出顧貞立多愁善感、柔軟脆弱的另一面。而改變她心境與文學風格的直接原因,大概是她婚後坎坷貧困的生活。

在十六歲那年,顧貞立與同邑的侯晉結為夫婦。侯家亦是簪纓詩禮之家,本是一樁門當戶對、琴瑟和鳴的婚事。然而侯晉才學平平,不能在文學上與妻子心靈相通,因而顧貞立時常備感知音難遇的失望與落寞。

才能平庸的侯晉,多次在科考中名落孫山,僅在湖北謀一小差,顧貞立只得隨夫客居他鄉,輾轉飄零於江湖之間。「憶當初、棲遲三楚,今日個、落拓湖州。」(《玉蝴蝶‧苕溪署中》)成為她生平的真實寫照。

侯晉一生無所成就,後卒於任上,生活的壓力轉移到妻子身上。他們的家境日益貧苦,顧貞立為了維持生計,不得不典賣嫁妝,靠縫補刺繡補貼家用。

曾經悠閒瀟灑的詩情畫意,逐漸變成「典盡難留嫁時衣」(《滿江紅‧憶遠,時蓉濱北遊》)「閉戶再添今夜線,停針便換明朝粟」(《滿江紅‧剪綵為花》)這種反映生活窘況的滄桑字句;也變成「無賴倚闌干,多少思鄉憶」(《卜算子‧夜雨》)「逼憶親幃天際遠,思量。嘗把他鄉作故鄉」(《南鄉子‧思親》)這般承載鄉愁怨情的沉痛感慨。

兒子侯麟勛,才華天分不亞於其母,給顧貞立帶來新的希望。她專心於課子成才,對兒子給予厚望。侯麟勛自幼聰敏,享有神童之譽,成年後名播邑中,為眾名士所推許。他更是考場上的驕子,高中進士,名列三甲。遺憾的是,當時官場流行「納例」,選官政務壅滯,侯麟勛仕進無門,潦倒落魄,以致於盛年而逝。

夫亡子逝,是顧貞立個人命運的不幸,而她生活在明清易代之際,其漂零之感、身世之嘆,往往融入濃郁的故國之思。顧貞立自號「避秦人」,流露出隱逸出世的願望,詞曲中的悲情苦恨,愈發沉鬱蒼涼。

《滿江紅‧楚黃署中聞警》是顧貞立備受讚譽的一首詞:

僕本恨人,那禁得、悲哉秋氣。恰又是、將歸送別,登山臨水。一派角聲煙靄外,數行雁字波光裡。試憑高、覓取舊妝樓,誰同倚。

鄉夢遠,書迢遞。人半載,辭家矣。嘆吳頭楚尾,翛然孤寄。江上空憐商女曲,閨中漫灑神州淚。算縞綦、何必讓男兒,天應忌。

上片敘國愁鄉思。開篇「僕本恨人」,語出江淹《恨賦》,營造出深沉的傷逝之悲。為故國傷痛的恨人,遇到傷感的秋季,又逢送別時刻,心中的悲恨只會越來越濃烈。

煙靄茫茫中,她聆聽悽楚的角聲,目送南飛的歸雁。「一派」二句摹景,開闊中有蒼茫,高遠中藴遺恨,傳遞出黯然銷魂的愁緒。末句寫登高望鄉,從國愁轉入鄉情。

下片繼續抒情。「鄉夢遠」四句,三言詞句相疊,表達了低迴宛轉、不絕如縷的悲楚。她不由感嘆自己流離漂泊、孑然一身,空有憂國之心,卻只能在深閨中留下緬懷故國的淚水。

再看那些文士,依然耽於享樂,還有誰肯懷著兼濟天下之心,真正為百姓、為國家效力呢?整首詩筆力雄健,情感充沛,形成「語帶風雲,氣含騷雅」(《靈芬館詞話》)的特色。

詩詞唱和,撫慰平生

早年逍遙暢意,中年顛沛流離,晚年孤寂淒涼。才女顧貞立的命運令人唏噓,然而她一生也多次與親朋、閨友詩詞往來,唱和贈答,成為她撫慰內心創傷的精神寄託。在她現存的《棲香閣詞》160多首詞作中,酬贈類作品就有30多首。

顧貞立的閨友,更是精通詩文的才媛。圖為明 仇英繪《尋梅圖》局部。(公有領域)

顧氏一門,多才子淑女,顧貞立在家族中就能找到棋逢對手的知音。特別是她的親弟弟顧貞觀,雖然兩人年齡相差許多,但顧貞觀飛觴賦詩,才氣橫溢,姐弟倆經常互傳詞章。顧貞立成婚後,長年在外漂泊,對家族和至親充滿了眷戀,而顧貞觀的才華,又讓顧貞立對這位弟弟寄予殷切期望。

顧貞觀辭親遠遊,顧貞立親自送行,恰逢庭院中杏花盛開,百感交集地作《滿江紅》相贈。「夢草池塘,擬重續、謝庭佳詠。又早是、離愁滿載,片帆風順。」她時常懷念一家人聯吟賦詩的美好場景,然而此刻弟弟外出遠行,這種高雅閒適的生活,也只能在夢裡重現了。

千縷柳絲難挽住,一枝紅杏聊為贐。看明年、此際日邊開,宮袍襯。」低垂的柳枝彷彿千絲萬縷的離愁別緒,紅杏花開又顯露出飛黃騰達的吉兆。顧貞立對弟弟的才學充滿信心,祝願他此行一定會受到朝廷賞識,為國家做出一番事業。

有一回,顧貞立收到弟弟來信問候,隨即提筆,以一首《水調歌頭》作為回覆。「腳跟不用線系,天地本吾廬。」她勉勵弟弟,以天地為廬,志在四海,勿以家鄉為念。「夢覺池塘芳草,酒醒曉風楊柳。」她稱讚弟弟的詩詞才華,堪比前朝的謝靈運和柳永。

漢濱拾翠,此際能無佳句乎?」顧貞立遙想弟弟遊歷之地皆為名勝,鼓勵他施展才學,多作佳句。「故里莫回首,聊且託雙魚。」她也不忘叮囑貞觀,時常寄信回家,慰藉彼此思念之心。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的中秋佳節,顧氏家族的顧文耀主持了一場賞月吟詩的文人雅會,參與者多是顧氏子弟,顧貞立也在其中。是夜,清輝滿地,詩興遄飛,眾賓客以「月」為韻,以「賀新涼」為詞牌,共同譜寫一組《中秋倡和詞》。

顧貞立彷彿回到了與家人鬥韻飛箋的少女時代,欣喜之餘亦有佳作存世。「長嘯問明月。譜江山、誰堪賦就,美人花月。」起筆便氣勢不凡,彷彿頂天立地的豪士,仰望明月,俯瞰山河。

莫道無雲清萬里,看悲歡離合千家月。」在她眼中,萬里皆是青天,千家共賞明月,她將人生苦難、塵世悲歡,熔煉成豁達平和的心境,不愧為女中豪傑。

深閨中的女子,也有一二惺惺相惜的至交好友。顧貞立的閨友,更是精通詩文的才媛。她們最理解彼此的遭際,在詩詞唱和中互相勸慰,互相扶持,結下深厚的情誼。

《棲香閣詞》中,顧貞立寫給王朗的詞作,共有9首,兩人大概是關係最親厚的密友。「南國佳人去不回。瓊花何必又飛來。眼前誰是謝家才。」(《浣溪沙‧閱〈斷腸草〉有感》)人生不易,才女看才女,總是懷著欣賞和讚歎。顧貞立認真拜讀王朗的文字,由衷稱讚她是南國佳人、詠絮謝女。

兩人在患難中的交往,更令人感動。「西風吹淚灑寒林。鄉夢杳難尋。半床月影,一聲歸雁,幾處疏砧。」(《眼兒媚‧簡王夫人仲英》)顧貞立隨夫離鄉宦遊,飽嚐思鄉之苦。在寂靜的月夜裡,她只願向知己好友,傾吐一腔心事。

雞肋雖存,懶從人熱,索居寂寂。唯王妹時令青衣顧問,兼承佳餉。」(《憶秦娥》)顧貞立離群寡居,內心悽苦,生活無著,幸而王朗時常探問、接濟。雪中送炭的情分,成為鼓舞顧貞立堅強生活的精神支柱。

佳人顧貞立,出身名門,學識與胸襟均不同於一般仕女;她的詩詞,兼具婉約幽美與豪邁清曠之風,對清代才女群體亦有深遠影響。她也因此擁有「閨閣女宗」之稱號(《然脂餘韻》),成為歷史上又一位以才華名世的奇女子。

參考資料:《棲香閣詞》《靈芬館詞話》《然脂餘韻》等

點閱【佳人傳】連載文章。

責任編輯:林芳宇#

推薦閱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宋一代風雅無雙,才子才女更是風華絕代。即使在動盪的末世,仍然出了一位濁世佳人張玉娘,其文采可與清照齊名,其德行遠追班昭遺風。她如幽蘭白雪高潔,在韶華芳齡仙逝,走過了短暫卻才情雙絕的傳奇人生。
  • 美要眇兮宜修,是湘水女神飄逸綽約的風姿,也是一位晚明閨秀的芳名。沈宜修,究竟是什麼樣的妙人,擔得起神仙一般的美好形容?
  • 晚明時期,若論文學燦然之鄉,首推江南形勝;而江南詩書風雅之家,又以「午夢堂」文學家族為代表。情深意篤的沈宜修、葉紹袁夫婦,詩意地棲居塵世,撫育了眾多才華橫溢的兒女。葉家的三小姐葉小鸞,更是一位神仙般的妙齡才女。
  • 天啟年間,大明國運走向沒落。仕宦書香之家,尚能享有片刻閒適安寧的天倫之樂。在大學者王思任家中,聰慧婉麗的三小姐正無憂無慮地成長著。
  • 「天地英靈之氣,不鍾於世之男子,而鍾於婦人。」明清以來,許多文人認同這一論點,重視女子才華,因而這一時期才女大量湧現,才女文學之繁榮,也大大超越以往的朝代。
  • 明清時期,江南才女如群星閃耀。其中有一位傳奇閨秀席氏女,因擅長畫蘭而以「佩蘭」為號。她不僅能教丈夫寫詩,雙雙結為人間詩侶;而且驚世駭俗,成為「乾隆三大家」之首袁枚最推崇的女弟子。
  • 若是一位孩童,精通某項才藝,如寫詩、作畫等等,人們就要稱讚他是神童了。而清代這位出身江南書香門第的小女孩,不僅能詩擅畫,甚至能用書畫換取錢財,承擔養家的重任。她不僅是神童,更是才華與擔當兼備的傳奇女生。
  • 古時候,傾心詩詞的才媛不勝枚舉,潛心鑽研學問的女先生卻寥若晨星。王照圓的名字可能很多人不熟悉,她的丈夫卻是清代大學者郝懿行,精通古籍的訓詁與考據,其著作《山海經箋注》《爾雅正義》等至今都是學術界的必讀書目。
  • 明末的某個煙雨時節,蘇州郊外,支硎山中,出現了一位攬勝探幽的青年才俊。忽遇驟雨,他躲進一座莊園,卻駐足在庭院中,憑欄觀魚,困倦之際忍不住沉沉睡去。當晚,莊園主人就夢見山中別業,有神龍臥於欄杆。次日清早,主人親自入山察看,恰好看到仍在休憩的青年。
  • 「我謝絮才,生長閨門,性耽書史,自慚巾幗,不愛鉛華……」一齣獨幕劇,一場獨角戲,吟唱著清代女子的才情與心志。這部雜劇名為《喬影》,甫問世就被之管弦,傳唱大江南北,其流行程度,頗似有井水處必歌柳永詞的盛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