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川普禁言令是否合法 機密文件案法官聽取辯論

人氣 391

【大紀元2024年06月25日訊】(英文大紀元記者Jacob Burg, T.J. Muscaro, Catherine Yang報導/秋生編譯)美國地區法官艾琳‧坎農(Aileen Cannon)已定於週一(6月24日)就檢方要求修改佛羅里達州南區法院對前總統唐納德‧川普的釋放條件舉行聽證會。川普在該案件中因涉嫌不當處理機密文件而被控40項罪名。

檢方請求法官明確規定,前總統「不得發表對參與調查和起訴此案的執法人員構成重大、緊迫和可預見危險的言論」。

前總統川普在去年的提審中做了無罪答辯,另一位法官設定了標準的釋放條件,要求他多次出庭,不得違反任何聯邦、州或地方法律,以及不得接觸政府披露的事實證人等附加條件。

如果前總統川普被發現違反了釋放條件,就可能會遭到逮捕、拘留、沒收保釋金以及因藐視法庭而受到監禁或罰款制裁。

2024年6月15日,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前總統唐納德‧川普(中)在密歇根州底特律市180教堂參加社區圓桌會議。(Jim Watson/AFP via Getty Images)

突襲海湖莊園的執法

由於案件涉及機密信息,機密文件案的大部分訴訟都被封存,或不向公眾公開。最近幾週,坎農法官下令解封被認定不包含敏感信息的文件,或在進行特定編輯後公開這些文件。

其中一份文件是聯邦調查局突襲海湖莊園(Mar-a-Lago)之前起草的執法計劃。新聞媒體和社交媒體用戶注意到其中一段文字授權「只有在必要時才使用致命武力」,這段文字得到了廣泛傳播。5月21日,前總統川普在曼哈頓法庭接受了一天的單獨刑事審判後,在自己擁有的「真相社媒」(Truth Social)上寫道,離開法庭後,他看到了司法部「授權聯邦調查局使用致命(致死)武力」的新聞。

後來,他在一封電子郵件中以更強烈的措辭重複了這一消息:「他們(指聯邦調查局)被授權向我開槍!」

有些帖子和報導沒有提到這樣一個上下文,即海湖莊園突襲計劃中使用的語言是標準的。

聯邦調查局發言人在5月22日給《大紀元時報》的一份聲明中說,「聯邦調查局在這次搜查中遵循了標準協議,就像我們對所有搜查令一樣,其中包括限制使用致命武力的標準政策聲明,沒有人下令採取額外步驟,在這件事上也沒有偏離常規。」

在前總統川普在「真相社媒」發布帖子後,檢察官提出了修改釋放條件的請求,實際上等於要求下達禁言令。

他們辯稱,前總統川普的言論使特工「面臨威脅、暴力和騷擾的風險」。檢察官認為,前總統川普在關於參與突襲的特工的信息中故意誤導,甚至在聯邦調查局發布澄清聲明後仍在繼續。

檢察官計劃在庭審中傳喚其中一些聯邦調查局特工作為證人,並辯稱川普「不負責任地將矛頭指向參與此案的聯邦調查局特工」。他們援引了2022年一名川普支持者計劃襲擊俄亥俄州聯邦調查局辦公室的例子。

檢察官認為,「(法院)應立即採取措施,制止這一危險的抹黑執法活動的言論。」

這是對前總統川普提出的第四項禁言令請求。

所有請求都部分基於這樣一個前提,即這位共和黨推定總統候選人具有廣泛的影響力,他的一部分支持者很可能會騷擾任何被他點名批評的人。

最高法院關於第一修正案問題的判決歷來認為,除非該言論呼籲立即採取違法行動,否則不能對第三方回應自己言論的行為負責,但多個司法管轄區的法官都維持了對前總統川普的封口令,理由是這是公平司法程序所必需的。

前總統的律師辯稱,檢察官未能證明川普的言論如何妨礙了公平訴訟,但法官們不同意這一觀點。

法律門檻高

先發制人以禁止言論的命令由法官自由裁量,但通常有很高的門檻。

辯方辯稱,檢方沒有達到這一高標準,以此為依據下達禁言令是越權、過度寬泛、違憲。

6月14日的辯方回應簡報中寫道,「在(檢方)辦公室引用的最近一篇『真相社媒』帖子發布近三週後,他們並未向法庭提交任何證據,來證明川普總統受保護的言論導致了某種威脅或騷擾,也沒有一名參與突襲的聯邦調查局探員提交宣誓書,甚至沒有一份論據,聲稱川普總統的言論使他們面臨風險。」

辯護律師認為,在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前總統川普最近提及執法部門的言論造成了騷擾、威脅或恐嚇的情況下,檢察官所引用的風險始終是假設性質的,不能支持禁言令。

他們辯稱,前總統川普有權批評政府及其機構所使用的方法,而檢方對此類言論的反應已經超出了限度。

辯方稱,擬議禁言令的範圍很廣,足以允許檢察官「在川普總統發表他們不同意的言論時,隨時要求逮捕和臨時拘留他,包括但不限於他在辯論台上、競選路上、社交媒體上的言論,甚至可能包括川普總統與競選團隊的溝通」。

法官將在6月24日下午的庭審中聽取這些辯論,當日上午將專門就特別檢察官的任命是否違反撥款條款進行辯論,這是上週就辯方以特別檢察官被非法任命為由駁回起訴的動議舉行的聽證會的延續。

以FBI受到新威脅為由 特別檢察官要求法官對川普實施禁言令

特別檢察官傑克‧史密斯(Jack Smith)的辦公室再次請求聯邦法官在前總統唐納德‧川普的機密文件案中對其實施禁言令,稱針對一名聯邦調查局探員的威脅指控的新證據足以支持他們的論點。

美國聯邦地區法官艾琳‧坎農(Aileen Cannon)和特別檢察官傑克‧史密斯(Jack Smith)(US Southern District of Florida; Saul Loeb/AFP via Getty Images)

史密斯在6月21日提交的一份法庭文件中敦促美國地區法官艾琳‧坎農對他之前提出的禁言令請求作出有利的裁決,稱一項新的證據應支持他的論點。他聲稱,一名川普支持者涉嫌威脅一名聯邦調查局特工,這表明前總統川普有關執法人員的言論構成了迫在眉睫的威脅。

法庭動議說,「對處理此案的執法人員構成重大、迫在眉睫和可預見危險的言論,對這些刑事訴訟的完整性構成了重大和迫在眉睫的威脅。」

該動議是在坎農法官就史密斯被任命為機密文件案特別檢察官的合法性舉行聽證會的同一天提出的。

動議提到了6月11日發生的一起事件,一名德克薩斯州男子被指控威脅一名曾參與亨特‧拜登(拜登總統的兒子)案調查的聯邦調查局探員。該男子被特別檢察官辦公室認定為川普的支持者。

法庭文件稱,「就在上週,一名川普的支持者打電話給一名與亨特‧拜登案有關的聯邦調查局探員,聲稱如果川普贏得連任,聯邦調查局探員們將被投入監獄;如果他沒有獲勝,探員們將被(追捕)並在自己家中被(屠殺),之後(我們將)屠殺你的整個(髒話)家庭。」

史密斯的團隊補充說,「任何法庭都不會容忍另一名被告蓄意給執法人員的安全造成如此直接的威脅,法庭不應等到悲劇事件發生後才對此案採取行動。」

幾週前,坎農法官駁回了特別檢察官辦公室之前提出的禁言令請求。法官稱他沒有遵守她規定的有關提出此類動議的程序或規則。幾天後,史密斯的團隊又提交了一份禁言令申請,法官尚未對此做出裁決。

在反對禁言令的過程中,前總統的律師們認為,禁言令將侵犯第45任總統的第一修正案權利,尤其是在他還是2024年11月大選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情況下。他們還辯稱,這一要求試圖限制前總統在本月底與喬‧拜登總統的首次總統辯論中的發言內容。

史密斯的禁言令要求強調前總統及其競選團隊就幾週前公布的法庭文件發表的評論,這些文件顯示聯邦調查局使用的是模板文件,允許特工在執行法庭授權的搜查令時攜帶武器。

其它禁言令仍然有效

與此同時,紐約上訴法院上週駁回了川普要求撤銷紐約大法官胡安‧梅爾昌(Juan Merchan)下達的禁言令的上訴。幾個月前,「封口費」案的法官梅爾昌執行了這一命令,禁止前總統川普評論與審判有關的個人,如證人、陪審員、法庭工作人員、檢察官等,但允許他自由談論法官以及地方檢察官白艾榮(Alvin Bragg)。

紐約高等法院在一份簡短的裁決中寫道,駁回上訴是因為「沒有直接涉及實質性的憲法問題」。目前尚不清楚前總統的團隊是否會向更高一級的法院提出上訴。

川普的律師在給紐約法院的信中寫道,「這項禁言令限制了川普總統在其總統競選活動的高潮期就核心重要問題發表核心政治言論,因此它侵犯了每一位美國選民的基本權利,即聽取總統主要候選人就對公眾具有重大意義的問題發表言論的權利。」

6月21日,白艾榮的辦公室再次請求在7月11日對前總統的宣判日之前繼續維持禁言令。梅爾昌法官沒有公開表示他是否會在此之前繼續執行禁言令。

檢察官在文件中寫道,「被告要求法庭在7月11日的宣判聽證會之前就驟然終止這些保護措施,這種要求言過其實,而且基本沒有根據。」檢察官還補充說,地區檢察官辦公室認為,川普的支持者曾試圖「指認陪審員並威脅對他們實施暴力」。

傑克‧史密斯出席撥款聽證會

史密斯今天出現在法庭上,但沒有進行辯論。

被告也不在場。律師埃米爾‧博夫(Emil Bove)為前總統川普進行了辯護。

上午10時,美國地區法官艾琳‧坎農將聽取前總統唐納德‧川普在其動議中對撥款條款(Appropriations Clause)提出的質疑。川普希望以特別檢察官傑克‧史密斯的任命涉嫌非法為由,駁回機密文件案。

然後,在下午3點,法庭將就特別檢察官要求修改前總統川普的釋放條件(這實際上是一項禁言令)聽取辯論。

6月25日,法庭還將就前總統川普指控檢察官侵犯其律師—當事人保密特權,以及執法部門非法突襲海湖莊園的動議舉行聽證會。上午的聽證會將不對公眾開放,因為其中涉及的大陪審團材料仍處於密封狀態。

以上新聞截至6月24日上午10點

原文:Judge Hears Arguments About Jack Smith Appointment, Trump Gag Order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責任編輯:李琳#

相關新聞
「自由之刃」美日韓多域聯合軍演首次登場
拜登川普首輪辯論 兩黨政要與選民怎麼看
【時事金掃描】中共兩防長被控 北京突降冰雹
【菁英論壇】三中全會稅改?崩潰前最後一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