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焦點】凌鋒:“本土經濟”未發先破

凌鋒

人氣 1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月21日訊】今年元旦﹐香港特首董建華吹噓香港“本土經濟”的成效﹐這是董建華和他的財經班子為振興香港經濟祭出的一個法寶。據董建華所說﹐是項措施解決了2500人的就業問題。由於一月八日是董建華發表施政報告的日子﹐所以人們估計這項偉大成就將會列入他的施政報告中。但是結果並非如他當時所吹噓的那樣﹐因此只好降低調門。

董建華所指的“本土經濟”﹐包括上環大笪地、黃大仙騰龍墟、深水?電腦節和西貢露天茶座等一些經濟項目,據稱除了提供就業機會;更重要的是由於人流增加,周圍的商店、食店生意也開始好轉云云。其中最著名的是位於上環的大笪地。大笪地本來同九龍油麻地的廟街﹑旺角的女人街(通菜街)齊名﹐其實就是台灣的夜市﹐後來因為八○年代發展港澳碼頭而將大笪地撤銷了。去年十月﹐大笪地恢復經營﹐應該很有吸引力﹐特別容易引發懷舊潮。但是那時媒體就報導“旺丁不旺財”﹐也就是湊熱鬧的人多﹐掏腰包買東西的人少。在董建華吹噓其成就時﹐多家媒體卻報導大笪地掀起結業潮﹐因為好多是虧本經營。這同香港經濟的整體表現有關。而位在黃大仙區的騰龍墟雖然人頭湧湧﹐卻搶走了附近屋村商店的生意﹐迫使那些商店要結束營業﹔也就是說﹐這裡創造就業﹐那裡製造失業﹐因為資金和消費能力就是那些了。按照廣東人的說法﹐就是“塘水滾塘魚”﹐無助於解決經濟問題。

董建華在施政報告中雖然不敢再大肆吹噓本土經濟﹐但是也還是列出一些新的項目來點綴董建華是在努力發展經濟—-本土經濟。但是輿論反應欠佳﹐例如《太陽報》的社評就比較了當年的大笪地之類的“平民夜總會”﹐批評目前“全屬急就章,沒有地方特色,遑論歷史與文化”﹐因此“我們只能以「其志可嘉、其法可憂、其效可嗟」來概括形容”。看來董建華作為“寶貝”的本土經濟發展計劃連泡沫都無法形成。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都會﹐董建華應該致力於引進外資﹐並且研究經濟轉型的問題﹐而不是形式主義表面化的“本土經濟”﹐否則將失去國際城市的地位。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遠東經濟評論指23條恐賠上香港經濟繁榮
亞太航空擬將港深澳直升機服務延伸到廣州
經濟疲弱 香港旅遊業者大幅降價刺激市場
今年前十一個月港人破產個案大幅攀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