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故事:鸚鵡夫妻的患難真情

font print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月5日訊】有一句老話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東西”,人類中有些夫妻确實是只能同甘卻不能共苦,他們還把這种理念強加給鳥儿,覺得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然而,大連市郊由家村劉家的一對虎皮鸚鵡最近卻為人類演繹了一段鳥儿的愛情篇章。

事情的起因緣于那只雌性虎皮鸚鵡与另一只牡丹鸚鵡爭搶地盤,結果心有余而力不足,被性情凶猛的牡丹鸚鵡打得落荒而逃,牡丹鸚鵡并不就此罷手,對雌鳥一直不依不饒,雄鳥攔不住,眼見妻子被對方啄傷,待劉家人發現時為時已晚,雌鳥的鉤形嘴居然已被齊齊啄斷。鳥類的飲水与進食全靠一張嘴,獸醫過來瞧了瞧,覺得這只鳥的嘴傷得太狠,恐難再生。再說,鳥儿不能一刻無嘴,它的面前只有死路一條。想不到過了一個月,醫生居然又見到這只鸚鵡,它不僅沒死,而且精神十足,令人稱奇。而奇跡的制造者不是別人,正是那只鸚鵡的丈夫。
  
雄鸚鵡看到雌鸚鵡由于嘴巴受傷無法進食,就開始像哺育小鳥一樣哺喂它。一般它先躲到一旁吃東西,經過反芻,再口對口地把食物一點點送到雌鳥口中。劉家的人說,自打雌鳥受傷的那天起,雄鳥就主動承擔起照料它的任務,一個多月了,每天如此。雌鳥到底不比雛鳥,個子大食量也大,雄鳥每每要喂它三四次才能將其喂飽。說來也怪,雄鳥仿佛了解雌鳥既無法自己進食更不能獨自飲水,所以每次它都把食物和水混到一起吞咽下去,再把半流質的食物喂到雌鳥口中。 每一次的哺喂對雄鳥而言都是一項巨大的工程,尤其是在把胃里的東西倒吐出來的時候,它似乎要用盡全身的力气,連羽毛都乍開了,身子還得不停晃動,但它從未表現出厭倦也從來沒有停止過努力。

就這樣,雌鳥的生命奇跡般地延續著,創傷也在漸漸平复。

——轉自明心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小德如曾有一個幸福的家,「爸爸是世界上最善良的人。」一家人修煉法輪大法,幸福美滿,親朋好友也都修煉法輪大法 ,祥和而幸福。1999年,中共開始了一場滅絕人性的迫害……
  • 《Summer Snow》與《我想念我媽媽》,很難相信這兩者是同一部影片的名字。英譯中,一個字都沒對應上,也是讓人服氣。「我想念我媽媽」,直白,挖地三尺的接地氣,這類電影我大概率不看;「Summer Snow」,夏日之雪,如此的文藝脫俗,更不是我的菜。然而,完全不搭的兩者擺在一起,再加上鮮綠背景上鵝黃衣衫的小姑娘陽光燦爛的笑容,莫名其妙地,鼠標就點了上去。
  • 良好的閱讀能力將為孩子帶來無限可能,包括教育機會、學術成就,以及在日常生活和職場上獲得成功。
  • 良好的閱讀能力將為孩子帶來無限可能,包括教育機會、學術成就,以及在日常生活和職場上獲得成功。
  • 大學生,尤其是應屆畢業生,經常聽到的一條職業建議是「追隨你的興趣」。鼓舞士氣的演講、畢業演說和勵志書籍中都充斥著這條信息。受到喬布斯(Steve Jobs)、蓋茨(Bill Gates)和凱瑞(Jim Carrey)等有影響力的人物的鼓勵,我們情不自禁地想效仿他們。
  • 人們曾普遍認為,如果學生能找到適合他們的學習策略,他們的學習將更有效率,也更有效果。從20世紀80年代起,量身定製學習方式開始流行。亨尼(Honey)和蒙福特(Mumford)等理論家創建了調查問卷,來幫助成人學習者確定他們的學習類型的。
  • 傾聽時,可以表達一些支持行為,如拍肩、給予安慰等。(Shutterstock)
    「聆聽、聆聽。我很想這麼做,但他什麼都不告訴我!」我不知道曾經從多少已經不抱希望的父母口中聽到這句絕望的抱怨。其實,光是打開心房和耳朵並不足以讓孩子說話!
  • 我們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因為治療那些成長在缺乏關愛的家庭環境的兒童時,有可能會遇到龐大的障礙......
  • 對父母或教育者來說,最嚴重的兒童教育錯誤,就是對走上錯誤道路的兒童預言悲慘的結局。這類愚蠢的預言會助長兒童的怯懦,讓情況無限惡化。我們應該反其道而行,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鼓勵兒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