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小說:尋找失落的文明 (二)

章冬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12日訊】“因為我畢竟是半路出家,不是本專業,所以,有些東西可能認識得不那麽深刻。”

“因為現代人類的文化愈來愈趨近一致了,基本上沒什麽可比較的。所以,文化比較學,其實是一門歷史性學科。但是,歷史這個東西,是誰都或多或少知道的東西,同時又是誰也搞不清的東西。為什麽這麽說呢?因為一個人連自己的前半生的事情,前一年的事情,甚至是前一天的事情你都搞不清,你怎麽能弄清自己祖宗的事情呢?同時你怎麽能知道別人祖宗的事情呢?是不是?”雪松轉過頭衝著阿龍問。

阿龍正聽得出神,被突如其來的問話弄得一愣,緩過神來忙不叠地,“是是是,這話在理。凡是學者說話都這樣,八面玲瓏,四面見光,在才叫學問。”

大家被逗樂了。

“不是那個意思。”雪松漸漸斂起笑容接著說。

“雖說歷史這門學問有非常多的不確定性,但總體的輪廓還是能把握的。其實,東西方的文化差異確實非常大。比方我們中國古代根本就沒有體育一詞,更沒有體育鍛煉一說,而西方,在古希臘時期,就有體育活動之說了。”他頓了頓,接著說。

“相對於此,我們的祖先所推崇的是武術。而且武術的門派,類別也相當地多。比方什麽南拳北腿呀,內家拳,外家拳什麽的。表演起來,陽剛的如猛虎下山,似蛟龍出海,暢快淋漓,氣勢磅礡;陰柔的如棉裏藏針,似行雲流水,嫻熟靜雅,招圓勢渾。還有許多象形拳,不但形似,而且神似,不但具備很強的欣賞價值,而且具備很強的實戰價值。同時,煉武術講究精、氣、神之說,不但動作優美,而且是很有內涵的,極富神韻,同時還有健身防身的作用。”

“再有,真正的武林高手,也是很講武德的,他們那比較嚴格的自我約束,再加上那種天人合一的指導思想,配合比較有效的煉法,所以往往能夠達到一定的功夫層次,具備一些超凡的功能,什麽飛簷走壁,百步穿楊,刀槍不入等等,在人間留下許多傳奇,也算是人類的文化財富吧。”

“西方的體育呢,固然也有許多美的內涵貫穿在裏面,比方欣賞奧林匹克也是一種享受,但終究沒有那種神韻和內涵。特別我修煉以後,越來越發現,體育競賽中有許多負面因素在裏面。”

大家越發聽得入神。

海濤故意乾咳了一聲,吸引來眾人的目光,然後帶點腔,拿點勢地說,“說別的我不懂,說體育嘛,咱還能摻和幾句。”

是的,在校時,他是系裏的排球隊員,為系裏取得過榮耀。

“過去我是一直很喜歡、也很推崇體育的,在大學時也曾經為中國足球燒過棉被,敲漏過臉盆,也曾夢想將來讓我姑娘當個體育明星,出名、發財、爭光。不過,現在嘛,主意變了”

他不緊不慢地喝了口酒,輕輕地了軫了一下酒杯,向上使勁挑著眼眉,額頭上擠出一排擡頭紋,故意製造著懸念,慢慢地接著道:

“前不久,在一家健康網站上看到,搞體育的人,一些疾病的發病率高,而且都壽命不長。好象是美國的一家保險公司吧,對6000名已故運動員作過調查,他們平均壽命才五十多歲,還遠遠不足60歲。法國的一位健美運動專家從理論上做瞭解釋,具體怎麽解釋的我記不太清了,最後說適當的運動對人體有好處,而運動過量,強度過大對人體有害。我這一看,媽呀,打死也不能叫我姑娘去當運動員了。”

“現在這科學家也有毛病,今天說生命在於運動,明天又說運動多了不好,今天說多吃這種食物好,明天又說這種食物吃多了會誘發這個病、那個病,讓咱這老百姓也不知咋的好了。要不就給你來點統計數字,含含糊糊,讓你自己琢磨。我自己能琢磨出道道來,我還用你科學家幹什麽啊,我不也是科學家了嗎?”冬眉接過話題,一邊環視大夥,一邊說道。

“不是科學家有毛病,是科學本身就有毛病。”阿龍說。

“去年,我買了本書,叫《水晶頭骨之迷》,是國外一位學者寫的,那書中談的許多問題,是現代科學解釋不了的。我這一看,科學還很幼稚,誰迷信科學誰就是傻子。”阿龍說話,總是帶幾分不嚴肅的表情。

他接著說:“達爾文那個進化論,根本就是胡謅,別的不說,就光是瑪雅文明和水晶頭骨,進化論就解釋不了,可想而知,那個按著進化論的思維模式來做學問的人,能拿出真正的科技成果才怪呢。”

“雪松,你們修煉人怎麽看待現代的科學呢?”劉雯端坐著,忽閃著大眼睛問。

“這是個非常龐大的話題,也是最近我經常琢磨思考的問題,一時半會根本說不清,我想在這方面寫點東西,把自己的看法理順出來,到時候把我成型的東西捧給各位過目,再請各位不吝指教吧”。

“這修煉人說話就是不一樣,文縐縐地,還有學問,哪天我把煙戒了,也跟你們修煉去,咱也淨化淨化。”

“阿龍,別拿我開涮好不好。”

“我哪敢涮你呀,咱說的是實話。”

“其實你那身體真該去煉法輪功,而且你的話也能少點”。芙蓉認真地轉回頭衝阿龍。

“哪敢吶,現在抓住往死裏整,等他們法正過來再說吧。”

“在家偷著煉不就得了嘛。”

阿龍揚起下巴指指雪松,“用他們的話說,那是邪惡呀,你不怕?”

“我不怕,我這個人專愛打鬼”

“嘿,看見了吧,打鬼的鐘馗托生在這了。”

芙蓉揚起胳膊,亮出胖乎乎的拳頭,朝阿龍的後背,重重地落下,只聽“咚”地一聲。

其樂融融中,時光飛快地流過。桌上的菜已經熱了好幾回了。

不知誰提議,說:“天晴了,到外面走走吧,領略一下田園風光。”

於是大家說好。

秋天的午後。一帶遠山,延綿起伏的剪影,自然而又美麗,令人心曠神怡。平平的稻田,打著格子,泛著微黃的稻穀,一直連著遠方的村落,和那飄起的炊煙。路邊的菊花,白的、紅的、黃的,怒放在宜人的秋季。微微的秋風,藍天白雲,偶然可見忙碌的蜂兒,在花叢中鑽出鑽入。
說笑中,大家合影留念,同學依依惜別。

笑聲,飄向遠方,灑向曠野。友誼的涓流啊,伴著真誠的祝福,流淌……

【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還記得當年文藝小說裡,那個眼神憂鬱,多愁善感的男主角,吸引了無數少女。隨著現代人的壓力增大,過度憂鬱變成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文明病。
  • 几年的工夫使C縣V鎮磷都村靠賣森林、靠礦石掙了不少的錢,但農民并沒有從中受益,眼睜睜的看著村干部吃、喝、玩、樂、送了。于是,朴實而憨厚的農民不能忍受了,以老共產党員焦裕路為代表的上訴隊伍不知在何時就自然形成了,開始是暗著寫匿名信對鎮里和縣里的信訪辦反映,來一批鎮里的調查組查几天帳、走訪群眾,几個肥頭大耳的村干部不知采取什么方法,把帳做的平平和和的,調查組"沒有發現"村干部的經濟問題,不了了之地走了;焦裕路等一批老党員不肯罷休,就公開地寫聯名信上告,縣里就把信轉給鎮里,鎮里又是來一批紀委、監察、審計、財政、工商組成的聯合調查組,熱熱鬧鬧地來,走訪、查帳、忙乎一陣子后,又悄悄地走了。几個肥頭大耳地村干部仍然當他們的干部。
  • c縣縣委郝書記在省城參加"廉政公仆"表彰會回來后就病倒了,這個病得地很怪:肛門堵塞解不出大便。妻子卞春花協助他做了很多嘗試也沒能成功,肚子里一個星期都是只能進不能出,到第八天就滴水難進了,園園胖胖的臉上憔悴不堪,本來肥腆的肚皮鼓的更大了,卞春花大急,忙与儿女和司机將丈夫送往縣一醫治療。
  • w市是一個縣轄市,近几年來市委、市政府一班人為了推動本市的經濟發展,沒少到中央、到省城跑項目、跑資金,結果收獲甚微,眼睜睜地看著周邊縣、市的項目和資金滾滾而去。W市新一屆市委、市政府的一班決策者經過反复研究認為,沒跑到項目和資金主要是缺少對上的"活動"机构、缺少得力的對上活動的人員。市委常委經過慎重研究決定成立"公眾關系事務局",簡稱"公關局"。新的机构為了不新增編織和經費,決定將成立多年來現實意義不大、且經濟問題不斷的"精神文明辦公室"(簡稱"文明辦")成建制轉到公關局,公關局局長人選可是個至關重要的角色,必須是能說會道、又德才兼備的人材,經研究,委任楊副市長帶領考核小組到文明辦親自考核人選。
  • 】相信美國作家馬克椰R溫的名作《競選州長》大家都很熟悉,因為它是中學教材,且文中政敵之間攻擊的手段實在新鮮、生動至極,如今,類似小說的情節活生生出現在現實里,競選加州州長風頭正健的影星阿諾楓I瓦辛格舌戰明槍易躲,全裸照被曝光的暗箭卻難防。
      
  • 曲局長因年事已高,從畜牧局局長位置上退下來后,下級和同事對他戀戀不舍,一些上級對他也是怀念不已,因為他一直以節儉、朴實、清廉、謙恭、禮賢上下而著稱,加上畜牧局又是個清水衙門,上上下下對他的人品、性格、能力都有很高的評价。在畜牧局從當副長到局長這十多年的時間里,他留給人們最深刻映象的是一身發白了的中山裝、解放鞋,一件穿了十多年、且打了無數個補丁的軍用棉衣
  • 在成立三十週年的前夕,遠景出版社推出「七等生全集」,將七等生所有作品整理出版,讓這位當時極具爭議的作家作品可以被有系統地認識。昨天七等生表示,他現在已經六十五歲了,正好是一個階段的完成,但並未有封筆的打算,「我會考慮寫回憶錄。」
  • 大紀元10月3日訊】(法新社瑞典斯德哥爾摩二日電)瑞典皇家學院今天宣布,南非作家柯慈贏得二○○三年諾貝爾文學獎。柯慈將可獲得約合一百三十萬美元的獎金。評審團在柯慈的得獎頌詞中說,柯慈著作等身,他的小說,包括「羞辱(DISGRACE)」、「等待野蠻人(WAITING FOR THE BARBARIANS)」、「在國家中心(INTHE HEART OF THE COUNTRY)」等,均以結構無懈可擊、對話豐富,解析精闢見長。
  • 〔自由時報編譯俞智敏╱綜合斯德哥爾摩二日外電報導〕瑞典皇家學院二日宣布,二○○三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為南非作家 J. M.柯慈。 現年六十三歲的柯慈多年來一直是諾貝爾文學獎熱門人選之一,皇家學院在頌詞中稱讚柯慈用「數不清的方式描繪外來者的意外參與」,其小說以「結構巧妙、意味深長的對話及出色的分析見長」,但在此同時,柯慈卻又是個「謹慎的懷疑者,對理性主義的殘酷及西方文明的假道學提出無情批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