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香港特區簽訂的《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協議

標籤:

【大紀元10月1日報導】(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今天談的是中國與香港特區簽訂的經貿協議,名為《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簡稱CEPA。

這個協議將香港與珠三角連在一起,成為一個自由貿易區,讓港貨和港式服務可以享有零關稅的優待打入內地市場。有關協議早在今年六月底由總理溫家寶親自到香港簽署;細節內容就在前天由外經貿部副部長安民在香港簽訂,明年一月一日落實執行,逐漸將香港的經濟活動融入內地經濟體系之中,帶動香港的經濟復甦。北京政府之所以這樣優待香港,不怕其他省份和特區的非議,主要是怕香港經濟不穩,衍生亂局,令中央無法在香港推行”一國兩制”,完成統一大業。

過去六年,香港特區深受特首董建華的大有為政府策略所累,經濟萎縮,財赤連年,通縮不斷,失業率驟升,負資產人口增加,不少人要靠綜緩過活。自從樓市崩圍後,特區政府已失去方向,藥石亂投,連串救市措施亦未見成效,致使中產階層人數大減;非典疫情爆發時,政府又不知如何是好,在一再遲疑之下,任由瘟疫迅速蔓延,擴散至社區,一發不可收拾,令中央大員大為緊張;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政府又錯誤評估民意民情要硬上馬,令到天怒人怨,五十萬人在回歸六周年當天上街抗議,驚動北京之後,董建華才肯讓步,暫緩立法,又在北京干預之下,他才急於收手,把條例草案撤回。

經此一役,北京當局深深領會到特區政府的無能,在中央政府設立專責小組,由副主席曾慶紅主管,緊密監督香港事務的發展,積極介入香港的經濟,並從中化解內地與香港之間的矛盾和衝突,把壞事變作好事。今天香港已不再是上海和珠三角兩地的假想敵,而是相互合作的經濟夥伴,大中華經濟體系中的一環。

一個月前,中央政府批准內地人自由到香港旅遊;中國海關不用檢走旅客的貴重物品,內地人可攜帶旅行支票、銀行本票和有價證券到香港投資、買樓、購物。一時間,香港市面呈現一片景氣;交通擁塞,人頭擁擠。樓市和股市都交投暢旺,穩步上揚。

前幾天,國家主席胡錦濤跟香港富豪訪京團解釋說,中央盡最大努力支持香港的經濟發展,保持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主要是從中華民族的復興大局來考慮。他又說,在香港成功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將在整個國家的統一中發揮示範作用。換言之,香港是中國統一的一枚棋子。只要北京統一不到台灣,香港將會繼續得到中央政府的眷顧,在經濟上不愁沒有發展的空間。

但問題是,在樓市崩潰後,香港已失去一個重要的中產階層,不少這個階層人士的財富已因樓價的急跌,而成為負資產一族。社會走向兩極化,貧者愈貧,富者愈富。如何讓這批人士從新站起來已成為特區政府的一個課題。今天香港的財富幾乎都落入幾個大家族手中,連國家主席胡錦濤也留意到這個現象,叫香港的富豪多關心和幫助這班中產人士,使他們在維護香港穩定和發展中發揮更大的力量。

可惜,以李嘉誠為首的富豪們還在要求北京在香港和深圳邊境開設工業特區,利用內地廉價勞動力來增添自己的財富,毫不理會香港的百份之八點六的失業人口,真的叫人失望。

再者,在香港經濟恢復繁榮之後,政制發展又是不是可以由中央政府來說話呢?今天的民主黨在立法會已有不少議席,但在政府眼中仍屬異類;他們連上京晉見給意見的機會都沒有。自由黨的政策又左搖右擺,不可盡信。那麼,在二零零七年的政制檢討中,一旦殺出一人一票選舉特首和選舉立法會,中央政府將會如何部署呢?有何策略去抑壓或宣洩港人的民主訴求呢?

總之,香港的政制發展將會是中央政府下一個頭痛的問題。

相關新聞
廣東佛山市南海區一百多名官員涉嫌巨額舞弊案
被大陸關押港人家屬請願 各高官接信但未見董
凌鋒:胡錦濤會香港超級富豪—「商人治港」
林保華﹕劉慧卿“統獨”風波因果緣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