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粥與佛祖

史珂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27日訊】一進農歷臘月,民間最為重大的第一個節日,當屬12月初八“臘八節”。臘八吃臘八粥的習俗,起源於佛教。

相傳,在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的太子,29歲那年舍棄王族的豪華生活,出家修行。六年後的一天,他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史傳,這一天正是中國的農歷十二月初八日,由於他是釋迦族人,後來佛教徒們尊稱他是釋迦牟尼,也即是釋迦族聖人的意思。據傳說,他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

為了紀念釋迦牟尼的艱苦修行得道,佛門之中及佛門弟子便在那一天熬臘八粥佈施眾生。“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根據記載,中國人喝臘八粥的歷史,有一千餘年,起始于宋代。宋朝吳自牧撰《夢梁錄》卷六載:“十二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寺等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亦名佛粥。”宋代周密在《武林舊事》中記載:“用胡桃、松子、乳蕈、柿子、栗子等作粥,謂之臘八粥。”當時帝王還以此來賜眾臣。《永樂大典》記述“是月八日,禪家謂之臘八日,煮經糟粥以供佛飯僧”。南宋陸遊詩雲:“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

中國人吃臘八粥,流行於宋,尤盛於清。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煨臘八粥》載: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江豆、去皮棗泥,合水煮粥,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松子及白糖、紅糖,以作點染。節日前,宮廷裏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食臘八粥,並向各大寺院發放米糧、香穀及果品等,造粥以供僧侶食用,寺院則舉行誦經法會,紀念佛祖釋迦牟尼。《光緒順天府志》雲:“每歲臘月八日,雍和官熬粥,定制,派大臣監視,蓋供上膳焉。”在清代,宮中、民間喝臘八粥之風十分盛行,闔家聚食,饋送親友,花樣品種繁多。其中以北京最為講究:紅棗、白果、蓮子、桂圓、苡仁、胡桃、栗子、桃仁、杏仁……,米中所加不下二十餘種。每至臘七,則剝皮滌器終夜燒煮,武火燒開,文火慢煨,直至次日臘八之晨。天明時臘八粥煮好,供佛祭祖後,分饋親鄰於午前。

《本草綱目》記載,制臘八粥之紅棗、白果、苡仁等二十餘種原料,皆屬食療藥味,而臘八粥則當屬藥膳之組成。清代營養學家曹燕山撰《粥譜》,對臘八粥的健身營養功能講得詳盡、清楚,調理營養,易於吸收,是“食療”佳品,有和胃、補脾、養心、清肺、益腎、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作用。由於粥爛易消化吸收,特別適合老人、兒童、孕婦、病人的食用,對人體具有健胃、養血、補氣、安神等功效。冬季常食這種臘八粥,不僅能驅寒保暖,而且養人補體,延年益壽。

雖然臘八粥最終是人們自己食用,對自己的健康有益,實質上講臘八粥是敬佛的供品。熬制食用臘八粥對人有好處,還有一方面是因為人們信佛敬佛的那敬仰的心和心裏懷有美好的願望,那種有所信仰的社會氛圍。現在商品化的罐裝臘八粥到處都是,不過人們已經沒有了那種虔誠的信仰熱烈的期待,更喪失了那種隆重的社會氣氛。那麼臘八粥再美味,也只能喝到嘴裏,卻喝不到心裏。如果沒有了那顆虔誠敬佛的心,那也就喪失了臘八粥它最初最根本的意義。人和人之間,人和神之間,不就是心和心之間,心和信之間嗎?

【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時候有夫妻二人修佛,每天給佛上很多的香,非常虔誠,但修了大半輩子也沒修成。二人決定去找佛祖問問究竟。
  • 十二顆釋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子目前在山西省陽城縣一處唐代古寺--海會寺展出,隨同展出的還有用於安放舍利子的中國大陸國家級文物舍利寶帳、金棺銀槨,及與舍利子共同出土的三彩護法獅子、三彩南瓜、金蓮花、菩提樹、石碑等珍貴文物。據中通社報導,佛祖舍利展出時間將持續到十月底,這十二顆舍利子歷經一千多年歷史滄桑,形狀各異、極其細小,並且呈現灰白色色澤,它們全部屬於三舍利(骨舍利、指骨舍利、碎身舍利)中的碎身舍利。 
  • 中國大陸廣州市荔灣區區長劉平透露,當地一處古寺華林寺珍藏了二十一顆釋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當地政府計畫重建「舍利殿」供人瞻仰,如果一切順利,舍利殿的建設明年就可以完成。據廣州日報報導,華林寺內珍藏的二十一科佛祖真身舍利子,分為白、紅、黑、綠各種顏色,大如米粒、小如芝麻,親眼目睹過舍利子的人形容,放大鏡下的真身舍利子色彩繽紛。
  • 明朝正德初年,有一位王姓商人,是安徽人,已經年過三十還沒有子嗣。他的姑父擅長相面術。有一天見到王某,其姑父面露憂愁之色,對他說:「你到十月應該有大難,不能夠逃脫,怎麼辦呢?」
  • 岸上有一棟高樓,半夜裡,突然失火,大火熊熊燃燒,樓中人張惶呼叫,亂成一片。林孝廉忽見一個少婦,只穿內衣短褲,從樓上墜入船中。林孝廉見少婦衣不蔽體,急忙把自己的狐皮長袍拿過去,給她蓋在身上。又叫人把她扶進船艙休息。自己則挑燈站在船艙外面,守護著她。
  • 雷州半島南渡河畔小鎮窯家墟的各色小人物,在國家各項運動對個人命運深刻影響下,展現堅強生存的意志。(fotolia)
    徐生原可考上狀元第一名,但因他背女子過河時吟誦的詩句,流露出不正的想法,他中第一名狀元的資格便被褫奪了……
  • 根據《玉壺野史》卷一記載,曹彬滿周歲時,曹家舉行了慶生宴會。曹彬父母把上百的玩具和器物全都擺在宴席上。眾人也都好奇,小曹彬能抓到什麼呢?
  • 故事中的漁民救人不圖名、不圖利、不圖報,既幫淹死鬼修成了正果,自己因救了三個人積了很大陰德。自從淹死鬼做了土地神,漁民就再也不打魚了。而漁民也得到了福報,在神佛的護佑下,不管災年豐年,他家的莊稼年年豐收,家中事事順利,家境也慢慢富裕起來,他活到八十多歲無疾而終。
  • 《壽康寶鑑》裡記載的一個因果故事,引發了我的一些思考。故事中藍潤玉的行為,在現代人眼裡,不僅不算啥錯誤,很可能還會被人以「痴情」「追求愛情」等來看待,會看成一段有「浪漫情愫」的「暗戀」及「美好回憶」。可是,他的行為卻遭到了天譴惡報。
  • 北宋初年,在益津關一地(現今河北省霸州市),名將楊延昭成功運用「火牛陣」大敗韓昌的五萬鐵甲騎兵,重現了這場經典戰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