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的「推手」— 樞機主教拉辛爾(Joseph Ratzinger )

張筱雲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1月10日訊】類似佛教寺院的暮鼓晨鐘,天主教的彌撒也必須早起作功課。七點鐘不到,前往梵諦崗朝聖的信徒已經虔誠聚集在教堂。這天的彌撒神父和參加的信徒和往常不太一樣,神職人員是梵諦崗負責信理部門的樞機主教拉辛爾(Joseph Ratzinger ) ,這是他特別為遠道而來的國際記者俱樂部所親自主持的早課。信理部在一般觀念中,屬於空洞不切實際的單位,對宗教信仰而言,卻是「一人之下,萬人知上」,他是教皇最親信的左右手,保祿二世上任不久便召喚他,將他從德國南部幕尼黑附近調到梵諦崗。一旦保祿二世駕崩,拉辛爾不僅為過渡時期的教廷代表,同時是新任教宗的「推手」。屆時將由他向全世界正式發布教宗逝世消息,召集全世界有選舉權的一百三十五位樞機主教(全球共一百八十五位,但有年齡限制,必須八十歲以下)前往梵諦崗,共同推選新教宗。為了不受外界干擾影響,統統關進個別的小房間進行隔絕,沒有電話、手機、電腦,斷絕任何對外聯絡可能性。根據規定,投票採取無記名、一人一票方式,每一輪投票過後立即丟進壁爐焚毀,這時候教廷的煙囪升起黑煙,表示沒有結果,必須等下一輪。候選人事先經過各區、各語系樞機主教多次分別磋商討論,推出約六、七名,票數必須超過三分之二才能當選教宗,有時候由於派系的衝突太大,「各擁其主」,投票過程變成漫長的「馬拉松」,歷史上曾經有拖延將近一年仍無法順利選出新教宗事件發生,最後只好以不供應食物,強迫絕食方式催促樞機主教作出決議。現在由於許多樞機主教年事已高,怕禁不起餓,採取折衷方式,三十輪投票之後如果仍然無法作出決議,一方面減少食物供應量,另方面降低標準,可能寬容到百分之五十即可過關。這段期間,羅馬市民將引頸盼望教廷的煙囪白煙升起(黑煙表示未達標準),表示新教宗順利誕生,隨即,拉辛爾走出陽台,向全世界宣告新教宗姓名。由於現任教宗對拉辛爾的信任和選舉從頭到尾由他主導,所以有一種說法,拉辛爾不中意的人選絕對不會登上教宗寶座。而隨著時代演變,天主教的墨守成規(聖經)難免引起詬病,因此改革呼聲四起,造成派系歧見,拉辛爾則屬於堅持保守路線的代表。


目前的第二百六十六任教宗,是有史以來執政第二久的教宗,近年來如風中殘燭,似乎隨時可能蒙上帝榮昭,完全以驚人意志力撐持,勢必堅守崗位到最後一口氣,務必完成上帝交付的任務,教皇並請求大家為他的健康多多禱告。雖然就教宗立場而言,退位不列入考慮,但是由於教宗健康情況不斷惡化,一般估計已來日無多,因此臆測人選紛紛出籠。如果按照比例分配,根據統計,佔全世界總人口百分之十七,大約十億多的天主教徒,有將近百分之五十之分布在美洲,歐洲百分之二十六,非洲百分之十三,亞洲百分之十。理論上應該由美洲出任教宗一職,但由於擁有投票權的樞機主教以義大利籍為多數(上次選舉百分之二十四,這次百分之十七),所以義大利仍是熱門人選。另方面,拉丁美洲比例大幅提高,及教徒不希望義大利「壟斷」。因此目前一般看好奈及利亞的艾寧徹(Francis Arinze)、宏都拉斯的羅德寧茲(Oscar Andres Rodriguez) 、義大利的巴提斯塔(Giovanni Battista) 、帖塔曼齊(Dionigi Tettamanzi)和史克拉(Angelo Scola)。

而人口最多的亞洲,卻只有佔全部信徒的百分之十,尤其中國,一直是教廷心中的隱痛。因此,拉辛爾在接受記者訪談中表示,兩、三百年來,天主教一直在中國大陸傳播福音,建樹良多,可惜因為共產黨建國而中斷,幾十年來教廷一直努力希望重返,可惜共產黨一檔專制之下,不允許宗教獨立凌駕於國家,直接聽命梵諦崗的事實存在,所以,大陸上有「地上教會」和「地下教會」之分,前者受北京政府指揮,後者和教廷往來密切,但也因此受中共迫害,無論如何,梵諦崗不會放棄希望,他們將繼續朝這個目標邁進。

張筱雲寄自梵諦岡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張筱雲:德國能源政策何去何從?
【人物】徒步環遊世界的現代奧迪西斯
撕裂的面紗 賓拉登的弟媳出書揭露家族秘辛
【人物】「無敵鐵金剛」朱木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