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在新疆的中道(下)

標籤:

【大紀元訊】絲綢之路在新疆的中道,漢代的時候稱為「北道」。如果以現代的概念來說,是從哈密經吐魯番盆地的交河故城,沿天山南麓和塔里木河向西,到達喀什,經塔甚庫爾幹出境。當中,高昌、交河、輪台、龜茲、疏勒,是「絲綢之路」中道上的歷史名城。

庫爾勒雖處沙漠邊緣夏秋瓜果不斷
  
背靠天山山脈的庫魯克山,面向開闊的塔里木盆地的庫爾勒,因為天山擋住了北來的寒風,塔里木河西岸的原始胡楊林又阻止了南來的風沙,在地理上得天獨厚,氣候溫和,大部份時間風和日麗,加上能源充足,土地肥沃,自古以來便是南疆理想的農耕之地。
  
爾勒建城的歷史不長,公元1758年,清廷在庫爾勒設立三品官統治,屬焉耆縣管轄。民國後於1929年首次建縣,50年代初人口只有4,700人,如今庫爾勒市己有10多萬人,成為占全新疆四分之一面積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首府。
  
庫爾勒市市區城市規劃相當規整,大街上見不到古老的房屋,馬路兩旁植滿參天的白楊樹和各種果樹,讓人一望上去便感到滿目清涼。
  
這個位於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綠洲城市,從初夏到秋末,瓜果不斷,最先上市的是桑葚和杏子,然後是櫻桃、李子和蜜桃,接著是西瓜、葡萄、蘋果、哈密瓜和無花果,最後「出場」的才是著名的庫爾勒香梨,庫爾勒香梨的原種,原來是引自內地,據史料記載,早在兩三千年前,淮河和黃河流域已大量種植梨樹,張騫通西域後,將西域的葡萄、核桃等引人內地,而內地的一些農作物與果品也同時傳入西域,據《大唐西域記》記載,玄奘於公元7世紀便在庫爾勒和庫車一帶親眼見到許多梨樹,這說明通過絲路上的交流,內地的梨種也早就在西域「安家落戶了」。
  
庫車是古龜茲國首府,巴扎極熱鬧
  
離開庫爾勒西去,途經漢朝輪台的遺址,穿過一片金黃色的葵花田之後,便進入戈壁,並且見到烽火台,還有碉堡似的廢墟。當然還有幾匹兀立的懶洋洋的駱駝。
  
庫車老城那中亞風格的清真大寺,以其圓尖塔建築散發出西域色彩。新城緊靠著老城而建,街道寬闊,綠樹叢生,而建築物卻具有現代色彩。最奇特的是有一種可載20多人的「公共馬車」,在老城與新城之間來往。
  
庫車在漢代是龜茲國的首府所在地,當時,龜茲是漢代西域三十六國中的第三大國,其地域包括今天的輪台、庫車、沙雅、拜城、新和五縣和阿克蘇市,並以庫車為中心。
  
龜茲地處西域中心地帶,扼守絲綢之路中道要衝。它歷來是西域文化名萃之地,也是著名的歌舞之鄉。
  
到了庫車而不游巴扎,那就不能盡情體味庫車古老的鄉土風光之妙處。老城的巴扎,中午時分人最多,大街小巷都擠得水洩不通。沿途只見五行八作,分門別類,以類相聚,各佔一隅。有的小巷專賣帽子,花色品種齊全之外,更富地方民族特色。有的小巷卻都是理髮舖,別的地方人聲喧鬧,這裡卻很安靜。忽然從一個大院傳來滿耳的「哞哞」、「咩咩」之聲,原來這裡是牲畜市場……
  
從庫車縣城西行約9公里,在通往拜城縣大路的山口,有一座西漢時代的烽火台,台下豎起的一塊牌子上寫著「克孜爾乃哈土塔」,在維吾爾語中,「克孜爾乃哈」是「女兒留下」之意。
  
而庫車縣城北18公里處的蘇巴甚故城遺址,分在庫車河兩岸,東西對峙,形同肺葉;河兩邊各有三座佛塔,圍繞著每座佛塔,有廟宇和佛洞,兩處遺址總面積不小,約有20萬平方米,但並沒有發現古代城市所不可缺少的城牆,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說:「隔一河水,有二伽藍(寺),同名昭怙厘,而東西相應。」原來這就是唐玄奘講過經的昭怙厘大寺。
  
克孜爾千佛洞壁畫精美
  
中國最西部的大型佛教石窟克孜爾千佛洞,距庫車縣城70多公里,它的建窟年代,比敦煌莫高窟還要早,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
  
克孜爾千佛洞已編號的洞窟,共有236個,由於歷史上的大破壞,塑像已經沒有了,好在壁畫雖殘缺,但仍有較完整的,可供觀賞和研究之用。
  
香妃墓其實並非香妃埋葬地
  
從庫車往西南行,經過阿克蘇,來到中國最西端的都會喀什。喀什有名的旅遊勝地之一,便是距喀什市區10公里的「香妃墓」,這個始建於17世紀的伊斯蘭式古堡,保護得十分完好。
  
於香妃,有種種傳說。但根據史料記載,香妃的直系親屬,如其兄圖爾都,是協助清廷平定喀什叛亂有功於朝廷之人。公元1759年,圖爾都因討賊有功,封為輔國公,其妹隨他赴京,不久被選入宮,初為貴人,因為是和卓氏之女,被稱為和貴人,繼而升為嬪,又晉封為妃,稱容妃。在乾隆諸妃中,名列第三。又因為傳說她遍體有香味,故又稱為「香妃」。
  
其實香妃並沒有葬在香妃墓,她死之後,葬於河北遵化縣的東陵。清東陵的容妃墓裡,最近發現容妃棺木正面和側面有手書的阿拉伯文金字。
  
喀什是佛教最早傳入中國的地方之一
  
在喀什市東北約30公里處,有一座廢棄了的罕諾伊古城,從古城往北再走幾公里,越過乾涸了的恰克瑪克河古河道不久,便看到一座卵圓形的大塔和一座覆斗形的巨大高台,這就是莫爾佛塔了。這兩座千年不倒的遺蹟,是古代疏勒國佛教徒們的傑作。
  
根據佛教東傳的歷史,喀什是佛教最早傳入的地方之一。有人認為,遠在公元2世紀以前,這裡便已有不少佛教徒活動;有的學者還認為公元2世紀初期疏勒國國王安國的舅父臣盤便是信仰小乘佛教的佛教徒,安國死後他被國人擁立為王。一般認為,在疏勒國國王中,他可能是第一代佛教徒。
  
佛教傳入喀什噶爾以後,一直延續了八、九百年。
  
離開喀什,經塔甚庫爾干,絲綢之路新疆中道行便出境了。

──轉自《世華網》(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紅朝謊言】祁連山的血淚 ——西路軍全軍覆沒
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 人氣 3
絲綢之路南道(上)
絲綢之路南路(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