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鋒:香港民主與保皇的較量

凌鋒

標籤:

【大紀元11月30日訊】11月23日香港區議會選舉,因為是七一大遊行後的第一次大規模選舉,因此引起各界的矚目。區議會職能只在地區的服務工作,遠不如立法會重要。但是人們還是關注:七一後董建華政府是否已經挽回了民心?中國力挺香港經濟的做法是否化解了董建華的危機?選民是考量候選人的地區服務工作還是他們的政治理念?

 籌備選舉剛開始,港府突然表示要縮短投票時間,本來晚上十點半截止,提早到七點半,據分析,由於民主派的支持者比較自由散漫,不太在意投不投票,而且集中在中下層,有些要在晚上下班後才能投票,所以縮短投票時間勢必減少投票人數,對保皇黨有利。但這個「詭計」一露頭就受到譴責,經過七一教訓的特區政府趕快收回這個建議。

 由於以民建聯為首的親北京政黨在為23條立法中扮演鐵桿保皇的角色,使他們聲名大損,辛辛苦苦討好選民的基層工作也受到打擊,所以在選舉過程中,他們避免討論政治議題而專注地區工作(因為他們有豐富的資源開展不少地區康樂活動),他們也怕被挖瘡疤而拒絕參加任何候選人之間的辯論活動,這樣就可以避開他們的短處。

 中共在香港的喉舌秉持「宣傳工具」的職能,全力為保皇黨護航和抹黑民主派候選人,一些報章也因為這些年來中共的滲透、收購等,也參與抹黑民主派候選人的工作。例如不太著名的「前線」立法會議員何秀蘭,在幾位反對23條大律師支持下「空降」到中西區挑戰民建聯元老、有十幾年地區工作經驗的立法會議員葉國謙,被形容為這次選舉中的「世紀之戰」。中共在情急之下,以何秀蘭曾經在多年前撰文主張娼妓合法化、設立紅燈區來保護弱勢群體的主張,組織外圍婦女團體在何和支持者到選區拉票時踩場,何秀蘭要解釋,她們又不肯聽,揚長而去;部分媒體藉題發揮的表現更使人嘆為觀止。

 由選區的小選舉放大到整個香港的選舉,不但投票的選民激增到44.06%,破了區議會選舉的紀錄,而且民主派最大的民主黨獲得95席,而保皇黨龍頭的民建聯則只有62席,參選的立法會議員中七個民主黨議員只有一個落選,但是六個參選的民建聯議員則有三個鎩羽。不過北京和董建華早有後著,1997年前的區議會議員雖然全是直選產生,但是董建華一接手就任命三分之一的委任議員,因此,這次仍然可以照樣委任一批親信進去,避免立法會失控。筆者憂心,以董建華對民意的態度,香港的民主路將漫長而崎嶇,更將受制於中國的民主發展。

2003-11-27

(世界日報民意論壇)(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凌鋒:胡錦濤會香港超級富豪—「商人治港」
凌鋒:革命聖地變性地
《香港焦點》凌鋒﹕董建華本性難改危機未過
凌鋒﹕江澤民是踐踏台灣人權的罪魁禍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