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憂思錄:南方旱情急及其他

標籤:

【大紀元12月10日報導】(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2003-12-02

近數月來,中國南方降雨少,气溫高,河流水位下降,有些水庫已漸趨干涸,上游露出部分庫底岩石。不少水電站已停止發電。一些小河斷流,大河也因水淺而影響船舶通航。部分城市對工厂供水要限時限量,居民用水也出現困難。旱情已涉及江西、湖北、湖南、廣西和廣東等省(區)。例如江西省南昌市已實行對工厂每周只供應五天水,停水兩天,簡稱”供五停二”。從上述這些現象可見旱情之嚴重。

中國歷史上旱災是最大的天災。據史籍記載,早在距今3600多年前的夏朝末期就發生過連年大旱。《呂氏春秋》說:”湯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就是說夏朝末期連續五年大旱,農業沒有收成,天下動亂,商湯就乘機滅了夏桀。明代末期崇楨七年至十六年(公元1634~1643年)連續十年大旱,旱災范圍廣達內蒙古、陝西、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安徽、江蘇、浙江、湖北、湖南、貴州、四川、甘肅,大半個中國陷於苦旱,黃河竭,沁水竭,洛水深不盈尺,赤地千里,十室九空,餓殍遍野,父子相食。這次特大旱災,引發全國各地農民起義,明朝滅亡。所以,古人說:”伊洛竭而夏亡,黃河竭而商亡,三川竭而周亡”,認為特大旱災往往導致社會動蕩,朝代興替。

現代中國的生產力已大胜於前,還不至於旱災就引發農民起義。但現在農村問題甚多,社會貧富懸殊,不少農民食不飽、穿不暖,官方公布的數字說全國在貧困線以下的人口仍有數千萬,這些都是社會不安定的因素。特別是開放改革的20年來,不少農民走向城市打工,眼界開闊了,体驗到城鄉差別的巨大,貧富生活的懸殊,社會不公已成為農民心理不平衡的大問題。

例如前兩年發生在廣州的麻陽幫殺人搶劫大案,就是這些從窮鄉僻壤的湘西山區麻陽縣到廣州打工的青壯年農民,初時還甘於賣苦力,搞運輸,掙僅足糊口的工資,但時間長了,看到城市里一些包工頭的花天酒地,一擲千金,他們由羡慕到眼紅到妒忌到憎恨,產生了嚴重的心理變態,於是拉幫結派買武器殺人越貨、入屋搶劫,心狠手辣,手段凶殘,在廣州做了多宗大案要案。這批人雖然最終難逃法网,多名主犯被判死刑。但這件事告訴人們,貧富懸殊、社會不公會引發社會動蕩。

古代的特大旱災曾經引發無數次農民起義。今天的旱災已使部分地區農作物旱死,土地龜裂,無法下种,甚至出現人畜飲水困難。加上農村干部作風惡劣,貪濫腐敗,拉幫結派,欺壓百姓,農民飽受盤剝,平時敢怨不敢言,一旦旱情嚴重,沒了收成,生活更為困苦,甚至連飲水也困難,早已心理不平衡的農民是會揭竿而起的。雖然還不至於政權更替,但局部地區的動亂是很有可能的。這是旱情引起的社會問題。

干旱也引發環境問題。首先是干旱對河流、水庫、濕地的影響具廣泛性和深刻性。降雨少了,河流水位下降,水生生物的生態環境發生變化,對許多水生動物、植物會帶來滅頂之災。其次是干旱對土地和植物的影響。降雨少、溫度高,土地龜裂,使許多樹木花草枯萎甚至死亡,本身就是一場生態大災難。第三是干旱引起塵土飛揚,空气混濁,大气的含塵量大增,能見度下降,對人体十分不利,導致呼吸系統疾病大增,傳染病流行。總之,干旱對人類健康,對社會安定,對生態環境都會產生不良後果。

干旱是气象災害,是自然現象,但近數十年的干旱頻繁卻與人類活動有關。正是因為近百余年工業化排放了大量溫室气体,導致全球气候變暖,這數十年气溫上升,降雨帶遷移,蒸發量增大,才引致一些地方降雨量減少,一些地方卻暴雨量增加,這种天气紊亂,導致洪澇干旱,气候反常。究其原因,還是人類活動的惡果。干旱的災害具長期性、漸進性的特點,與洪水的短期性、突發性不同,不易為人重視。其實,干旱的災害并不比洪水小,切不可等閑視之。

相關新聞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為信念從沒退後?
【名家專欄】你的口罩為什麼是中國製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