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建人:兩岸應對話 中國飛彈威脅非正途

標籤:

【大紀元12月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文集華盛頓四日專電)中華民國駐美代表程建人今天在華府發表演講指出,中國用五百枚飛彈瞄準台灣,且還大量添購軍備用來恐嚇台灣,這對兩岸關係發展是負面的,還是應透過對話才可能找出雙方相處之道。

程建人今天應亞洲學會華盛頓中心邀請,以「台灣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為題發表演講指出,自一九八七年兩岸交流開展以來,發展有正面,也有負面。正面的部份是兩岸人員來往已達三千萬人次,雙邊貿易額每年達三百二十億美元,台灣在中國投資額達六百六十億美元(很多人相信超過一千億美元),這些交流大體上是互惠的,而且有助於雙方互相了解。

但在負面的部份,程建人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台灣海峽對面部署了大約五百枚飛彈,而且每年以五十至七十五枚的速度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在大量採購先進現代化武器、增加軍事預算,明顯的是為了恐嚇台灣。兩岸自一九九八年以來,中國堅持要以台灣接受其一個中國為先決條件。這樣的立場當然不是中華民國政府和人民所能接受。

他表示,處理兩岸關係是極其複雜又艱鉅的任務,台灣一直在謹慎將事。

程建人指出,過去十年來的民調顯示,大多數台灣民眾主張維持現狀,意味著希望和平、穩定、繁榮,不希望見到破壞既有成就的激烈變化。這也意味著他們認為現在還不是選擇獨立或者統一的時候。

但他強調,「這並不表示我們在經濟、民主和兩岸關係上追求進展的嘗試應該停止。我們不能預料台灣與中國大陸的關係最終會朝那個方向走去,但我們不希望看到戰爭。」

程建人表示,兩岸領導人無疑會就有形的經濟、政治和安全利益和無形的文化和價值利益制定政策。必須注意到的是,兩岸間有很多相異之處,而整個所謂的「一個中國」問題即反映出這些不同:經濟和政治體系上的根本差異、不同的生活水準、不同的心態和對未來的看法、雙方缺乏互信。在這些差距縮小之前,兩岸關係只能緩步的推展。

不過,兩岸關係也有些可以審慎樂觀的理由。他指出,為符實際需求,交流必然會增加,目前中斷的雙邊對話勢將要恢復。雙方如果能坐下來談,將是好事一件;希望在三月總統大選後不久,可以展開。如果進行對話,雙方最終可能摸索出相處之道。

相關新聞
中餐館成美國主流餐館業競爭對手
時報新嘗試 在北京設辦公室兩岸出版同步
蔡英文:防禦性公投是人民集體意志的表達
鮑爾說布什很快會就歐盟的鋼鐵關稅作出決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