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出色的知識人」 溫世仁中風病逝

人氣: 11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7日訊】(大紀元記者陳曦╱台北報導)近年來積極奔走兩岸,並強調兩岸底線是絕不可以「中國人打中國人」的英業達集團副董事長溫世仁,四日因中風住院,於七日下午三時半宣告不治。

立志五十歲以後不再作生意人,天下遠見出版公司創辦人高希均以「一位出色的知識人」來描述的溫世仁,近年來投注心血於其一手創辦的「明日工作室」,除專注寫作與演講外,更積極為英業達在大陸發動「千鄉萬才」計畫,以培育人才為終身目標。

根據英業達公司於台灣證券交易所發佈的上市公司重大訊息,溫世仁是在四日上午十時中風住院。現年五十五歲的溫世仁曾自嘲是一個漫游國際、四海為家的人,而他對家的定義為「兩個皮箱、幾個親人」。溫世仁一年有一百二十多張登機證,三百多天住在旅館,兩個兒子分別在日本與美國工作,老婆則定居在馬來西亞。溫家約定每年要有兩次的家庭聚會,而與溫世仁形影不離的則是隨身的Compaq筆記型電腦,以及他最愛喝的健怡可口可樂。

1948年出生於農村的溫世仁,和早期農村的小孩一樣,每到夜晚時,常會找些報紙作成小袋子,抓著幾隻螢火蟲放在裡面點燈,也會要到井裡打水,溫世仁就是在這樣環境長大,從小好動的溫世仁,在台大電機研究所畢業後,與台大室友廣達董事長林百里、英業達董事長葉國一等人一起進入三愛電子開發計算機一炮而紅,一路從基層工程師做起的溫世仁,24歲當上廠長,隔年更接下金寶總經理一職,開始溫世仁的科技新貴之路。

而後在葉國一創立英業達公司不久,溫世仁加入英業達家族,從廠長、總經理、總裁到副董事長,溫世仁幾乎以英業達為家,由於父親早逝,身為長子的英業達副董事長溫世仁從小就兄代父職,負責起3兄弟的所有事務,當溫世仁進入英業達時,足足小他4歲的溫世義,以及溫世禮、溫世智都還是在學學生,溫世仁不但全力支持3兄弟的學費,3兄弟也在大哥的號召下,在畢業後陸續投入英業達,與大哥共同為英業達打拼。

身為英業達第二大股東,身價超過新台幣三十億元的溫世仁,近年已不再過問公司業務,轉而創設「明日工作室」,實現其推廣著作的夢想。溫世仁自述「寫書速度不如人家,讀書的速度卻絕不落人後」,但「明日工作室」成立迄今,他已出版過將近二十本書,並有多本已譯成英文、日文與韓文版。

除埋首書田外,溫世仁近年更積極培育人才,英業達在大陸提出「千鄉萬才」計畫,目標要在大陸一千個鄉村,各培育至少一萬個人才。為此,溫世仁經常造訪大陸各鄉鎮,英業達也配合在大陸生產超低價電腦,溫世仁常被稱為是最有「中國情」的企業家。

進入二十一世紀,當以科技腦、人文心、中華情來凸顯「知識人」的三個重要特質時,溫世仁鼓吹「知識人」這個更廣義的理念。這個理念讓「知識份子」披上一件「新衣」;更重要的是要使「知識人」與當前大家提倡的「知識經濟」、「知識社會」、「知識世紀」、「知識時代」接軌。

儘管中國大陸仍是投資風險極高的地區,溫世仁仍願以「知識人」理念理念改變中國大陸。

他認為,「人文心」是「以人為本」。有益於人類的「科技」,能帶來財富、效率、秩序、進步;正如有益於人類的「人文」,會帶來自由、公平、哲思、福祉。當以「人」為核心時,就要培養及發揮高尚的風範、謙和的氣質、大愛的情操、人性中的尊嚴,以及共享的信念:如對歷史、文學、哲學、藝術、音樂、語言、建築等的提倡。而科技可以「富國」、「強國」;人文則可以「立國」、「興國」;兩者當然要相輔相成。一個社會擁有現代的厚實科技,又同時擁有無處不在的人文精神,那就變成了令人羨慕的國家,當前的美國與法國,似乎最接近這個境界。

溫世仁提出的「中華情」,所反映的就是薩伊德教授(Edward W. Said)所說的「寬廣的人道關懷」。他對中共以武力恫嚇台灣也提出見解,溫世仁指出兩岸的底線是絕不可以「中國人打中國人」;兩岸交流的起點一定要從「中國人幫中國人」開始。兩岸的中國人,只有以「中華情」來解「中國結」。這或許能提供目前兩岸關係緊張的態勢一個更清明的思考面向。

● 溫世仁小檔案:

他在台灣中部的農村長大,父親是個水電工人,自己則是台大電機系及研究所畢業,目前是英業達集團的副董事長。由於他的謙和及平易近人,一般人也許不容易知道在他五十五歲的生命歷程中,已有一連串的動人紀錄:

‧二十四歲就當廠長(還是研究生)。

‧二十五歲擔任金寶公司總經理。

‧二十六歲已經去過四十三個國家推銷產品。

‧三十二歲進入英業達後,二十年來先後參與了多次內部的組織改革與策略變更,每一次都帶來了更多的商機與突破。

‧五十歲創設「明日工作室」──實現推廣創作的夢想。

‧一年之中有四分之三的時間在世界各地出差、演講、開會。

‧他每天工作時間長、讀書時間長,但下午三點以後不進食。因此「請他吃晚飯最划算」。
‧溫世仁自謙地說過:「寫書速度不如人家,讀書的速度卻絕不落人後。」他已經出版過十三本中文書(其中八本已譯成英文版、四本日文版與二本韓文版)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