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湾“出色的知识人” 温世仁中风病逝

人气: 110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2月7日讯】(大纪元记者陈曦╱台北报导)近年来积极奔走两岸,并强调两岸底线是绝不可以“中国人打中国人”的英业达集团副董事长温世仁,四日因中风住院,于七日下午三时半宣告不治。

立志五十岁以后不再作生意人,天下远见出版公司创办人高希均以“一位出色的知识人”来描述的温世仁,近年来投注心血于其一手创办的“明日工作室”,除专注写作与演讲外,更积极为英业达在大陆发动“千乡万才”计划,以培育人才为终身目标。

根据英业达公司于台湾证券交易所发布的上市公司重大讯息,温世仁是在四日上午十时中风住院。现年五十五岁的温世仁曾自嘲是一个漫游国际、四海为家的人,而他对家的定义为“两个皮箱、几个亲人”。温世仁一年有一百二十多张登机证,三百多天住在旅馆,两个儿子分别在日本与美国工作,老婆则定居在马来西亚。温家约定每年要有两次的家庭聚会,而与温世仁形影不离的则是随身的Compaq笔记型电脑,以及他最爱喝的健怡可口可乐。

1948年出生于农村的温世仁,和早期农村的小孩一样,每到夜晚时,常会找些报纸作成小袋子,抓着几只萤火虫放在里面点灯,也会要到井里打水,温世仁就是在这样环境长大,从小好动的温世仁,在台大电机研究所毕业后,与台大室友广达董事长林百里、英业达董事长叶国一等人一起进入三爱电子开发计算机一炮而红,一路从基层工程师做起的温世仁,24岁当上厂长,隔年更接下金宝总经理一职,开始温世仁的科技新贵之路。

而后在叶国一创立英业达公司不久,温世仁加入英业达家族,从厂长、总经理、总裁到副董事长,温世仁几乎以英业达为家,由于父亲早逝,身为长子的英业达副董事长温世仁从小就兄代父职,负责起3兄弟的所有事务,当温世仁进入英业达时,足足小他4岁的温世义,以及温世礼、温世智都还是在学学生,温世仁不但全力支持3兄弟的学费,3兄弟也在大哥的号召下,在毕业后陆续投入英业达,与大哥共同为英业达打拼。

身为英业达第二大股东,身价超过新台币三十亿元的温世仁,近年已不再过问公司业务,转而创设“明日工作室”,实现其推广著作的梦想。温世仁自述“写书速度不如人家,读书的速度却绝不落人后”,但“明日工作室”成立迄今,他已出版过将近二十本书,并有多本已译成英文、日文与韩文版。

除埋首书田外,温世仁近年更积极培育人才,英业达在大陆提出“千乡万才”计划,目标要在大陆一千个乡村,各培育至少一万个人才。为此,温世仁经常造访大陆各乡镇,英业达也配合在大陆生产超低价电脑,温世仁常被称为是最有“中国情”的企业家。

进入二十一世纪,当以科技脑、人文心、中华情来凸显“知识人”的三个重要特质时,温世仁鼓吹“知识人”这个更广义的理念。这个理念让“知识份子”披上一件“新衣”;更重要的是要使“知识人”与当前大家提倡的“知识经济”、“知识社会”、“知识世纪”、“知识时代”接轨。

尽管中国大陆仍是投资风险极高的地区,温世仁仍愿以“知识人”理念理念改变中国大陆。

他认为,“人文心”是“以人为本”。有益于人类的“科技”,能带来财富、效率、秩序、进步;正如有益于人类的“人文”,会带来自由、公平、哲思、福祉。当以“人”为核心时,就要培养及发挥高尚的风范、谦和的气质、大爱的情操、人性中的尊严,以及共享的信念:如对历史、文学、哲学、艺术、音乐、语言、建筑等的提倡。而科技可以“富国”、“强国”;人文则可以“立国”、“兴国”;两者当然要相辅相成。一个社会拥有现代的厚实科技,又同时拥有无处不在的人文精神,那就变成了令人羡慕的国家,当前的美国与法国,似乎最接近这个境界。

温世仁提出的“中华情”,所反映的就是萨伊德教授(Edward W. Said)所说的“宽广的人道关怀”。他对中共以武力恫吓台湾也提出见解,温世仁指出两岸的底线是绝不可以“中国人打中国人”;两岸交流的起点一定要从“中国人帮中国人”开始。两岸的中国人,只有以“中华情”来解“中国结”。这或许能提供目前两岸关系紧张的态势一个更清明的思考面向。

● 温世仁小档案:

他在台湾中部的农村长大,父亲是个水电工人,自己则是台大电机系及研究所毕业,目前是英业达集团的副董事长。由于他的谦和及平易近人,一般人也许不容易知道在他五十五岁的生命历程中,已有一连串的动人纪录:

‧二十四岁就当厂长(还是研究生)。

‧二十五岁担任金宝公司总经理。

‧二十六岁已经去过四十三个国家推销产品。

‧三十二岁进入英业达后,二十年来先后参与了多次内部的组织改革与策略变更,每一次都带来了更多的商机与突破。

‧五十岁创设“明日工作室”──实现推广创作的梦想。

‧一年之中有四分之三的时间在世界各地出差、演讲、开会。

‧他每天工作时间长、读书时间长,但下午三点以后不进食。因此“请他吃晚饭最划算”。
‧温世仁自谦地说过:“写书速度不如人家,读书的速度却绝不落人后。”他已经出版过十三本中文书(其中八本已译成英文版、四本日文版与二本韩文版)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