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与机會性感染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2月2日訊】艾滋病是以特异性免疫功能受損為主要特點的全身性傳染病,免疫損害和免疫功能不全是其主要特點。隨著疾病的進展和免疫功能的下降,以前不會感染正常人的細菌、病毒、原虫、真菌都會感染艾滋病患者,并導致出現各种各樣的机會性感染和机會性腫瘤。

  艾滋病患者机會性感染出現的時間与患者机體的免疫水平有關,而外周血CD4細胞的水平則是机體免疫狀態的最好體現。血液中CD4細胞在不同的水平時,患者机會性感染的性質和种類是不一樣的。當免疫功能還好時(CD4細胞數多于500),机體一般不會出現机會性感染。但隨著免疫功能的下降,當CD4細胞數在200~500時,就可能出現結核病和帶狀疹等机會性感染。當CD4細胞數少于200時,患者就會出現各种各樣的嚴重机會性感染。免疫功能越低下,机會性感染的性質就越嚴重。

  艾滋病患者的机會性感染最常出現在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皮膚和神經系統,有時也可出現机會性腫瘤。臨床表現為四大主症:發熱、腹瀉、口腔霉菌感染(口腔潰瘍)和皮疹。

  在呼吸系統中,以結核病和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最為常見,這兩种机會性感染占整個肺部感染的絕大部分。因此,艾滋病患者出現發熱、咳嗽、呼吸困難等症狀時,應首先考慮到可能是結核病或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然后再考慮其他細菌和真菌感染。一般來講,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多出現于晚期的艾滋病患者,治療以口服复方新諾明為主。結核病在艾滋病的中晚期均可出現,多見肺外結核和播散型肺結核。一旦證實患者合并結核病,應進行正規抗癆治療,并且時間要盡可能長。

  消化系統中以口腔霉菌感染(口腔潰瘍)和腹瀉較為常見,口腔霉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感染為主,并常常合并口腔潰瘍。腹瀉是中晚期艾滋病患者常見的机會性感染,以無痛性水樣腹瀉為主,感染的病原有細菌、病毒、原虫和真菌等,其中以原虫(隱孢子虫)和真菌多見。

  皮疹也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見的机會性感染。早中期的患者常出現帶狀疹,晚期患者的皮疹各种各樣,以痒疹最為多見,診斷和治療均較為困難。

  神經系統的机會性感染以隱球菌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和弓形體腦病多見。中樞神經系統的机會性感染是艾滋病晚期最為嚴重的机會性感染,死亡率極高,因此要特別注意預防。

  艾滋病合并的机會性腫瘤以淋巴瘤和卡波基肉瘤為多見,女性患者以宮頸癌多見。

  艾滋病患者怎樣才能有效預防机會性感染的發生呢?一般來講,有條件的患者,最好每3~6個月檢測一次免疫功能,當發現自己的CD4細胞數下降到350左右時,就應該注意。這時候可以進行抗病毒治療,也可以服用能提高免疫力的中藥再觀察一段時間,但若在這段時間出現机會性感染,則應立即進行抗病毒治療。當CD4細胞下降到200左右時,應立即進行抗病毒治療。抗病毒治療后,机體免疫可以重建并逐漸恢复,可防止机會性感染的發生。@(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季節性腦膜炎正處于流行期
醫療健康
辦一桌健康年菜 糖尿病患也吃得到年味
立委指年貨大街充斥未檢疫大陸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