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專家指哥倫比亞號解體可能為耐熱層鬆落

人氣 1

【大紀元2月2日訊】(中央社記者郭傳信安卡拉二日專電)以色列大報「國土報」今天引述專家的分析說,美國太空梭「哥倫比亞號」昨天在返回大氣層時發生爆炸解體現象,可能是機體太老,但最可能的失事原因是機體表面的耐熱保護層陶片鬆落所致。

  「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在昨天美國東部時間早上約八時左右,進入地球大氣層時突然發生解體及燃燒現象。太空梭當時距離地面高度約六十公里。機上共有七名機員,包括以色列第一位太空人拉蒙。

  報導說,「哥倫比亞號」墜毀前,部分機體已經分解燒毀,其他部分在墜毀後又整個化成灰燼,只殘留極少數碎片,要找出失事原因相當困難,但根據「哥倫比亞號」爆炸前進入大氣層的時間與位置,仍不難揣測出失事原因。

  報導引述分析家的話提出三種失事可能。一是理論上,當太空梭從外太空返回大氣層時,由於飛行速度高達每小時一萬六千公里,機體表面與空氣摩擦產生攝氏一千五百度高溫,無線電通訊都會受阻,因此耐熱保護層的任何故障都會使太空梭的機體結構在幾分鐘內遭到破壞。

  據報導,美國太空總署已證實,本月十六日「哥倫比亞號」發射升空時,外部燃料箱的一個碎片砸到了飛機的左翼,但這種情形在過去飛行時也曾發生過,因此當時航管中心認為不會對安全造成威脅。

  但太空總署官員昨天又證實,在「哥倫比亞」解體前的幾分鐘,地面控制人員失去了對飛機左翼的溫度和壓力測量讀數。現在看來,事故的癥結也許就在左翼的耐熱保護層失去作用所致。

  報導又引述少數分析家的話說,另一失事原因可能是「哥倫比亞號」機齡太老所致。「哥倫比亞號」建於一九八一年,是太空總署最老的太空梭,也許金屬疲勞,又在高速進入大氣層階段,溫度遽增,造成部分零件鬆動,致在極短時間裡,保持無線電靜默的太空人,甚至來不及應變,機體就發生解體爆炸。

  報導指出第三種失事原因是人為失誤因素。報導引述若干分析說,「哥倫比亞」太空人在進入大氣層時,可能錯誤的將太空梭移動方向,偏離正確的返航航向,或因此造成太空梭與大氣層摩擦阻力增加,進而導致解體。但報導又說,這種可能性不大。(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印度裔遇難女宇航員是印度人心中的英雄
電視台播放哥倫比亞號解體畫面
多國就航天飛機失事表示悲傷
美航天局公布哥倫比亞號初步調查結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