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古寺】“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之泰山

陳紫玲 編輯

人氣 2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3月5日訊】泰山,古稱東嶽,又名大山、岱山、岱岳、岱宗、泰岳,位於中國山東中部,東西長約200公里,南北寬約50公里,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據樑人任日方撰的《述異記》:“昔,盤古之死也,頭為四岳,目為日月,脂膏為江海,毛髮為草木。秦漢間傳說:盤古頭為東嶽,腹為中岳,左臂為南岳,右臂為北岳,足為西嶽……”因而,東嶽泰山,為五嶽之首。

泰山是神的化身,雄姿博大、拔地而起,立於“中州”之中。古人稱其為“拔地通天”的“擎天一柱”,是“天下的中心”、“天地相接之處”。在中國古代傳說中,有一座神秘的大山,就是古崑崙山。它是一座上帝和眾神居住的萬神山。大約七八千年前,神教授給人們生活的方式和應有的生存道德準則。 我們的祖先就在那裡繁衍生息;大約在四千七百年前,黃炎帝就活動在那一帶,延繹了燦爛的華夏文明。古籍雲:“崑崙之虛,黃帝之所休”、“崑崙之丘,黃帝之宮”。這座古崑崙山就是上古的“中岳”、當今的東嶽泰山。

“長松入雲漢,遠望不盈尺。山花異人間,五月雪中白。”在這仙境之中,自然也是神仙來往之地。在岱廟天貺殿內的東、北、西三面牆壁上繪有巨幅壁畫《泰山神啟蹕回鑾圖》。壁畫高3.3米,長62米,傳為宋代所作,描繪了泰山神出巡迴鑾的盛況。畫面車水馬龍,芸芸眾生,人物691人,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王母池臨溪而建,殿廡亭閣,參差座落在三層台基之上,紅牆黑瓦掩映於蒼松翠柏之中。前院有王母泉,泉水清澈甘洌;,古稱“群玉庵”,又名“瑤池”。

傳說中古崑崙山上連著天,下連著地。據說,凡人從這座山一直爬上去,就到了天堂一般的神界,實際上它就是最大的一座天梯。因此,古崑崙山的所在也就是“天”之所在。

古人認為“天以高為尊,地以厚為德”、祈願“天地交泰”。古代帝王在太平之歲,多來泰山舉行封禪大典,祭告天地。“封”即在岱頂聚土築圓台祭天帝,增泰山之高以表功歸於天;“禪”即在岱下小山丘積土築方壇祭地神,增大地之厚以報福廣恩厚之義。《史記﹒封禪書》中記載:“古者封泰山,禪樑父者七十二家。”其中有名者為無懷氏、伏羲氏、神農氏、炎帝、顓頊氏、帝嚳、堯、舜、禹、湯、周成王。載入史冊的是自秦始皇始,秦二世、漢武帝、漢光武帝、漢章帝、漢安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聖祖、清高宗等帝王,都曾到泰山登封告祭、刻石記功。其中漢武帝七次東巡登封。中國曆史上最後一次封禪泰山的皇帝是宋真宗。元明以後改為祭祀。清乾隆十一次朝拜泰山,六次登岱頂。何以非到泰山封禪,《漢書》中寫道:“天高不可及,於泰山上立封禪而祭之,冀近神靈也”。歷代帝王皆自認為“天子”,其權為“神授”,受命於天,故泰山封禪大典是帝王與天之間相感應,交談的唯一方式,是帝王才擁有的至高無上的神威。

歷代帝王在泰山封禪突顯了泰山具有的神性。說它是“天”之所在似乎也入情入理。

【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名山古寺】 為何“華山自古一條路”?
新西蘭國際南極中心遊記:不容錯過的體驗
日本三大名泉之一「下呂溫泉」 大自然的恩賜
秋遊!到日本高千穗峽谷泛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