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唐人街的變遷(一)

人氣 5
標籤: ,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3月6日訊】 倫敦唐人街百多年前在倫敦東部的船塢區落戶,當時只有幾家破舊的店鋪。它在1960年代西遷後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現在已成為了英國華人社會的一個縮影。

登陸船塢區

據BBC報道,800年代紀初期,一些來自中國華南地區的海員和勞工流落倫敦,在倫敦東部的船塢區(Docklands)落戶。1882年,在倫敦聚居的華人越來越多,他們在東部船塢區裡的彭尼費特斯(Pennyfields)和萊姆豪斯考斯韋(Limehouse Causeway)開設雜貨店、洗衣店、餐館和旅館等,華人社區初具規模。

1900年代初期,英國媒體開始把華人社區稱為”華埠”(China Town),而當地華人又把它稱為”唐人街”。但英國政府對唐人街不甚重視。

唐人街西遷

1960年,倫敦東部船塢區式微,倫敦市政府發展市中心的蘇豪區,當時的華人社區從東部遷移到蘇豪區的邊沿地區爵祿街一帶落戶。當時的蘇豪區是倫敦的紅燈區,一些妓女也在唐人街一帶活動,但經過多年的發展,蘇豪區成為現代化的消閑飲食中心,爵祿街一帶也成為了世界聞名的倫敦唐人街。

1960年代初期,當時的英國法律允許香港新界地方的原住民到英國居留,因而吸引了不少新界人移民到英國,並在倫敦唐人街經營中餐館等業務。1967 年,香港發生暴亂事件,一些親中左派激進人士在內地文革運動的影響下與港英當局對抗,他們上街示威和放置炸彈,造成香港政治和社會動蕩,不少香港人因此決定移民到英國,其中一些移民在倫敦唐人街附近開設店鋪,使倫敦唐人街的範圍進一步擴大。

197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一些來自中國大陸的華人陸續移民到英國,並開始進入倫敦唐人街工作。1971 年,倫敦威斯敏斯特區議會把爵祿街列為行人專區,禁止車輛進入。1979年,英國政府允許兩萬名越南和華裔”船民”到英國居留,一些”船民”把東南亞的特色帶到倫敦唐人街,使它由純粹的廣東地方色彩向多民族方向發展。

確立社區地位

1980年代,一些主要是來自福建地區的非法移民偷渡到英國,在倫敦的唐人街尋找工作機會,其中一些人組成加入了在唐人街扎根的、主要來自香港的黑幫,或組成以同鄉為主的非法幫派。1985年,倫敦唐人街獲得英國政府的正式承認,已故戴安娜王妃曾到唐人街訪問。

1987年,倫敦的華人從唐人街移師到附近的萊斯特爾廣場(Leicester Squre)舉行黃曆新年慶祝活動,這意味倫敦唐人街和華人社區的地位已經大為提高。1990年代,倫敦唐人街吸引了一些來自日本和東南亞地區的移民在附近一帶開設餐館,使唐人街又發展成為一個以華人為主的亞洲裔多元化社區。
2001年,約1000名華人在倫敦唐人街遊行示威,抗議英國媒體指稱華人飲食業導致英國口蹄疫擴散。2002年,倫敦華人首次移師到倫敦市中心著名的特拉法加廣場舉行黃曆新年慶祝活動,出席盛會的嘉賓還包括了倫敦市長利文斯通等。圖: 遠近聞名的倫敦中國城(大紀元攝)@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王家馬德里2:0勝多特蒙德 第15次登頂歐冠
組圖:高雄鳳凰花季 繽紛花海如火把般豔麗
烏克蘭獲准用美國武器打擊俄境內 北約呼應
2024年德國排名最高的10所大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