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憂思錄:百萬漁民含淚被迫上岸

雲山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3月7日訊】由於國際海洋經濟新制度的确立,200海里專屬經濟區的限制,近日,中日、中韓、中越漁業協定生效,中國約有3萬艘漁船要陸續從部分外海傳統漁場撤出,有30多萬海洋捕撈漁民和近百萬漁業人口的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僅廣東在北部灣生產的漁船就有1.3萬余艘。根據中越漁業協定 A北部灣我國傳統作業漁場面積將減少一半,廣東、廣西將有66萬漁業人口生活將受到嚴重影響。這些被迫含淚上岸謀生的百萬漁民,要离開祖祖輩輩生活的海洋到陸上尋找新工作。雖然中國政府從2002年起,三年內每年給予2.7億元的轉產轉業補助,但當前失業人口眾多,下崗人員也极難找到工作,這些除了海上捕魚,就不大懂得其他謀生手段的漁民,將面臨很多困難,生活難以維持。

其實,近年海洋漁業已不斷遇到環境污染的困難,近海水域污染日趨嚴重。根據中國環境狀況公報的資料,我國近岸水質以2類和3類為主。因為我國的近岸海域水質污染的來源是沿海城市排出的污水,僅是廣東省污水排放量已達近50億吨,這些污水首先污染近岸的海水,因而近年海水大部分為劣4類,遠离城市的近海水質為2類。

海水的重金屬含量90年代比80年代增加約一倍,個別重金屬更高達5~6倍,例如鋅的含量,珠江口80年代每立方米海水僅51毫克,90年代增加為231毫克。增加幅度近5倍。

船舶溢油漏油事件也時有發生,2001年廣東近海就有三宗特大溢油事件。例如安納代爾輪在珠江口內伶仃水域漏出的燃料油就造成430平方公里的重污染面積。

根據國家海洋局2002年發布的2001年中國海洋環境質量公報的信息:2001年近岸海域嚴重污染的水域面積比上年擴大了4000平方公里。赤潮發生次數比上年增加49次,面積增加近五千平方公里。海洋環境惡化的趨勢仍在繼續。以廣東江門市管轄范圍的沿海捕撈業來說,2001年全市海洋捕撈總量又比上年減少4.9%,已經是連年減產。20世紀70年代每艘漁船平均每小時漁獲量達1000公斤,80年代減為550公斤,2002年只有220公斤,現在大黃魚、海鯰、鰣魚等优質魚已几乎絕跡,大齡魚日益稀少,捕撈上來的盡是小魚、低价魚。海洋捕撈漁業已經常專虧本,打上來的魚,賣的錢有時還不夠成本。

例如2002年8月28日歸航的雷州06202號漁船,出海5天僅收獲2000公斤雜魚,以每公斤2.8元的价錢賣給漁販,總收入為5600元,而這次出海花掉油料和冰塊錢1150元,付給漁工的工錢1700元,修補网具約需1000元,單是這些可以直接計算的支出就達3850元,加上難以准确計算的伙食費數百元和漁船折舊費千余元,這次出海是得不償失。還要考慮不能出海的日子的支出,肯定是虧損。

所以,有識之士認為,即使不是簽訂了中越漁業協定,廣東漁民減少了傳統作業漁場3.2萬平方公里,少了近50%面積的北部灣漁場,廣東的近海環境污染也已使漁民難以靠打漁為生了。

近日,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還制訂了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資源管理收費標准:捕捉一只龍蝦要交費50元,捕撈一條鰣魚要交50元,捕捉一只金頭龜要交費100元。對此,漁民覺得是雪上加霜。因為近年漁民已面臨生存困難,漁獲量已因海洋污染而日益減少,現在政府又要收高額的水生野生 坁姜篞蝶瑊z費,大幅度增大了水產品的成本,現在一只龍蝦還賣不到50元,卻要收50元的資源費,漁民將更難生活了。

百萬上岸漁民,實質上是環境難民。表面上是國家漁業面積縮小引起的,實際上是我們海洋日益污染,近海漁場已無法養活這百萬漁民,他們是受雙重壓力被迫放棄船只上岸的。表面上國家給2.7億元補助,但平均每個漁業人口僅得約200元。再加上部、省、市、鄉的層層克扣,每個漁業人口獲得的實際補助少得可怜,最困難的還是這批含淚上岸的漁民。我國目前還未有環境難民補償法規,他們可謂投訴無門、欲哭無淚。沿海城市近20年經濟獲得大發展,外商、港商、台商和大批民營企業家發了大財,國家也獲得過千億元的稅收。工業污水、生活污水大量流入近岸水域,污染了海洋,才令百萬漁民生活無著落。專家認為,應該承認這百萬上岸漁業人口的環境難民地位,應該獲得環境補償費作為上岸後的生活費用。社會不公平會引起社會動亂。百萬上岸漁民不是個小數目,處理不當是很危險的。

自由亞洲電臺2003-03-04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台灣同意大陸漁工上岸過新年
中國官方對長江首次實行全流域禁漁
印尼戰艦炮擊中國漁船一死一傷
台灣海域海藻種類豐富亟需維護生態系平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