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三弄 捏陶.拓印.彩繪木屐

自由時報記者陳雅雯苗栗報導‧攝影

人氣 30
標籤:

【大紀元4月18日訊】下雪了!台灣五月的油桐花,紛紛像雪花般似地緩緩旋轉、輕落地面,就像降落人間的白色小天使!又到了油桐花季,除了感受步踏花徑、花雨淋身的暢快美感,還可以怎麼把玩這些白色小天使?這裡有油桐花創意DIY玩法大解析,三種不同的桐花創作樂趣,讓你一次就能玩個夠!

創意玩法 1  桐花捏陶樂

 提到陶藝,大部分的人都想到埔里或鶯歌,但其實苗栗陶業發展已有百年歷史。苗栗有豐富的黏土、天然氣、礦產及林木薪柴,加上客家人純樸耐勞的實幹精神,「苗栗陶」成為先民傳承至今重要的文化資產。從早期日本人在苗栗公館設廠開始,七○年代裝飾陶眾盛時期,窯場曾一度高達三百多家,因此素有「窯之故鄉」、「陶甕故鄉」之美名。

 隨著傳統產業大量外移大陸,為突破經營上的困境,許多窯廠紛紛轉型為「觀光休閒陶業」,將原本的生活粗陶演進為地方傳統陶藝文化,而窯廠則開放成為觀光旅遊的據點,提供為遊客及愛陶者捏陶、燒陶、賞陶的休閒空間,窯場不再只是冒著濃煙工廠,而是民眾休閒度假的藝術莊園。

 許多創作者為了將陶藝創作與地方文化緊密相連結,苗栗客家庄風情特色也逐漸成為陶藝創作的素材,於是雪白淡雅的油桐花的形體,開始飄落浮現陶製杯盤餐具上,從陶甕、水缸、花瓶、餐盤、碟子、碗筷、杯組到造型項鍊,甚至到SPA香精油燈,都烙上了這個代表客家生活文化的美麗符號。

創意玩法 2  彩繪桐花木屐

 台灣滿山遍野的油桐樹的由來為何?有一說法是,六○年代日本家具市場需要大量的梧桐木,做為抽屜板材,國人一窩蜂跟進種植,卻染上俗稱「天狗巢」的簇葉病,於是林農改種質材相似的油桐欲矇混過關,但終被日本人識破,油桐樹便被棄置山林,但少了經濟價值反而卻能保命至今。

 問及當地老人家這油桐樹典故,他們則說是因為客家人太老實,被投機的商人給騙了,誤買油桐當梧桐種植,並非刻意隱瞞投機。但無論是非為何,終日與山林為伍的客家人,早已與油桐的關係密不可分,將之視為經濟作物之一。

 由於油桐木材潔白、輕軟,走起路來聲音較小,孔洞細緻而不易滲水,相當適合做木屐材料,早期木材取得容易因此木屐特別流行,當時穿木屐算是種奢侈的鞋子,鄉下地方只有在過年時才會買木屐,而今木屐則代表了懷舊的意義。

 喀、喀、喀木屐的響聲清脆且紮實,敲響了油桐木屐的過往記憶,五月造訪客家山庄賞油桐花的同時,不妨親手DIY打造一雙專屬於個人的創意木屐,讓今年夏天的心情跟著自己腳步聲喀喀作響!

創意玩法 3  桐花拓印寫真

 油桐花形簡單,花瓣五片。葉子呈深綠色,基部成心形或楔形至末端漸尖,有些葉子不裂或有時成三淺裂,葉脈明顯,因此相當適合作為拓印畫花材。

 桐花拓印製作過程簡單,先在葉脈明顯的葉背上塗上壓克力顏料,再將之均勻使力拓印在準備好的布、紙材料上,以此重複直至拓印拼貼完成。淺色系的手帕、環保袋、T恤,都可以做為桐花拓印寫真材料。

 對構圖沒有把握民眾,可以先簡略以鉛筆淡淡構圖。塗色時,也可利用色彩深淺濃淡,來製造花瓣與花蕊間的層次。拓印時最好覆蓋上一層紙,以防止手上沾染的顏料弄髒畫面。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東勢螢火蟲油桐花之旅
春夏交替之際  「五月雪」飄下
新竹內灣 探訪木馬步道上的油桐花林
什麼是鳥擊? 飛行員應該如何處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