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稻埕偶戲館盛妝西進

自由時報記者王凌莉台北報導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7日訊】大稻埕偶戲館將前往荷蘭、西班牙訪問,參加四月中在荷蘭荷恩市立博物館舉辦「台灣與亞太偶戲展」暨《Marco Polo馬克‧波羅》布袋戲展。大稻埕偶戲館準備了兩百多件來自世界各地的偶戲文物,其中多數是來自於台灣、中國、印度、越南、印尼等地,戲偶類型則包括皮影戲偶、杖頭傀儡和布袋戲偶等,除了靜態展示,現場民眾可以透過紙偶、手動木偶等DIY操偶過程,體驗虛擬的表演。而動態活動則包含兩場的偶戲互動座談與台灣傳統布袋戲雕刻、身段示範。

 偶戲館此次還安排代表作《Marco Polo馬克‧波羅》在荷恩市立劇院和鄰近的西班牙各演出三場,此作結合台灣傳統布袋戲和義大利喜劇的演出特色,中國南音和義大利歌劇演唱也將穿插其中,劇中特別請來歌仔戲演員邱秋惠擔綱女性角色所有口白部分,並現場演唱。此外,劇裡也設計了陳錫煌師傅與愛徒吳榮昌在盾牌、雙打、跳窗、小旦出浴梳頭等方面的精采身段功夫。《MarcoPolo馬克‧波羅》將分別在荷蘭東方教堂和西班牙造型獨特的高第建築內登場。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繼上週華視推出「四大名捕」之後,多齣電視八點檔新戲本週加入戰局,包括台視「少年史艷文」、東森綜合台「亂世英雄|霍元甲」及三立都會台「清宮祕史|大玉兒」,有趣的是,這些戲劇都是以武俠或歷史人物為主角。台視八點檔新戲「少年史艷文」四日上檔,改編自經典布袋戲故事「雲州大儒俠」,吃重的「史豔文」一角由來自香港、演過電影「全職殺手」的帥哥駱力煒擔綱。
  • 為了讓美國人士更了解台灣文化,舊金山總圖書館和中華民國駐舊金山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首次合作,推出「台灣風情畫」電影展活動,將於三月二十九日及四月五日兩個週末,播出一系列介紹有關台灣社會、文化及風土的紀錄片及劇情片。「台灣風情畫」電影展播出的第一部影片,是由「搭錯車」導演虞堪平所執導的「掌中舞春秋--台灣布袋戲」紀錄片。本片以電影手法拍攝剪輯,曾獲二○○一年美國俄亥俄州「哥倫布國際電影與錄影帶展」佳作獎。
  • 中華郵政總局今天首度下鄉,在西螺大橋舉行地方戲曲郵票|掌中風雲發行典禮,一套四式的郵票細說布袋戲文化由野台戲、電視、劇場到電影的歷程,非常具有紀念價直,造成搶購風潮,一百零三歲的國寶級布袋戲人瑞黃海岱與會,見證布袋戲與大橋通車歷史,受到熱烈歡迎。
  • 過去重門深鎖的上水鄉應龍廖公家塾(又名顯承堂),有186年的歷史,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今年3月12日修葺完工,舉行竣工開光禮儀暨例行春祭,首度開放予公眾參觀。未來祠堂都會定期開放,公眾終於有機會一窺這百年祠堂的真容。廖氏第二十傳裔孫、顯承堂修葺委員會主席廖崇興接受本報專訪,講述家族百年往事。原來,在顯承堂誕生的背後,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廖氏族人為早逝才子圓夢的感人故事。
  • 竹枝詞譜寫的秋歌多采多姿,詞情貼近人心,直寫人生,抒發心情,描繪人生風塵中片片真情。玩味其中,一些人生的心情,一些未能安放的追憶,或許得到慰藉,得到淨化昇華!
  • 元宵花燈詩情畫意,人間與天上相繫:「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這般殊勝出塵的元宵花燈的節俗,起於何時呢?在中華文化中象徵什麼精神內涵呢?
  • 端午節一到,「門掛艾旗驅百病,戶懸蒲劍斬千邪」成了一種招牌節景,帶有驅逐瘟疫、防治百病的象徵意義。那為何古人選用艾草、菖蒲這兩種植物來懸掛在門戶上呢?
  • 中國古代有一種神奇的銅鏡,乍看之下與一般鏡子無異,但當它反射光線到牆壁上時,光亮區域會出現鏡子背面上的圖案或文字,彷彿是透過來的,故稱之為透光鏡。古籍中有關這種鏡子的製作方法據說已經亡佚,現代學者仍無法確認其真正原理為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