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加強非典社會心理影響研究

標籤:

【大紀元5月20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二十日電)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在中國大陸爆發後,各地產生各種不一的流言,研究社會科學的專家指出,病毒的傳播速度遠遠比不上流言的傳播速度。應重視疫情對社會公眾心理所產生的影響,並有針對性地展開相關研究。

中新社今天報導,大陸科技部研究中心非典社會影響應急小組組長王奮宇認為,恰當的政策引導以及信息發佈內容與方式,應建立在對公眾社會心理狀態科學把握的基礎之上。然而到目前為止,非典對公眾的心理影響還沒有得到足夠重視,對公眾心理狀態的科學研究還很不充分。如公眾目前對非典事件持何種態度?對當前形勢做何種判斷?情緒穩定程度如何?是否有公眾需要心理諮商?公眾的社會信任狀態有何變化?是否會導致社會信任的崩塌?這種社會信任程度的變化是否會影響到對疫情的控制與防治等,都有必要及時瞭解。

經濟參考報今天報導,目前,中國大陸衛生部門每天向社會公眾提供疫情的進展,這些數據對於公眾更準確地判斷疫情,穩定社會形勢有積極作用。但專家認為,如果公眾能夠得到更翔實的信息,可能會有助於消除謠言,更有助於民眾採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例如,被感染人群人口學和生活習慣特徵的數據,不同年齡段人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的數據報告,年齡組劃分的過寬以及定性信息多於定量信息的狀況,使信息發佈的預期效果大打折扣。同時,死亡是導致民眾對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產生恐慌的關鍵因素,但是,至今缺乏關於死者人口學特徵的詳細數據。

王奮宇認為,如果不能及時獲取公眾需求的信息,公眾的合理需求將無法納入政策制定的框架中﹔另一方面,對公眾需求的量化調查數據,也是政策有針對性和資源利用高效率的基本保証。因此,研究小組建議,盡快邀集社會調查與政策研究領域的專家定期開展連續的輿情調查,隨時反映公眾的需求,並在這一基礎上評估各項政策,提出改進建議。

相關新聞
【新聞看點】2日本人蘇州遇刺 又是「偶發」?
【時事金掃描】摧毀上百無人機 烏導彈威脅莫斯科
【新聞大破解】中共22條極限施壓台灣 已顯無效
歐盟對華電動車關稅如何發展 美歐做法有不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