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白樂崎專欄》突發性危機考驗陳總統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1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志宏、田世昊╱專題報導)「連宋密約」事件不僅引發政壇喧囂,也成為國親政黨聯盟成形後,首次的危機處理,但由兩黨仍分頭嚴詞否認密約存在、政黨聯盟機制卻隱而未見來看,似乎證明國親互動仍是兩個不同的個體,事後兩黨再藉由宣誓會師來凸顯互信團結,反而印證兩黨互信基礎薄弱。

  連宋是否一人選一任或是副總統兼任閣揆等揣測議題再被提出,雖然是冷飯重炒,但也炒出了國親整合的利益微妙糾結,SARS蔓延這段時間,雖然國親政黨聯盟各組開會仍不曾停歇,但碰到兩黨根本利益議題時,持續運作的聯盟反而不見了,各持本位主義自說自話的兩黨,讓話題一直延續。 雖說二黨合作並非合併,仍保有主體性,但主體性的堅持,毋寧應是放在政策辯論等公益事項,而非基於任何私利。

  就親民黨而言,明年已經確定不選總統的宋楚瑜,若能代表泛藍在五年後再披戰袍,將是親民黨最佳選項,但對國民黨而言,卻恰好相反,利益的根本衝突,讓兩黨一開始處理這項傳聞的基調就不同,兩黨只好事過一天後,再經由聯繫取得同調,最後再以一連串的宴會及誓師凸顯團結。

  選舉競爭本是政黨為了獲取政權的必經手段,國親兩個打過仗的政黨要將競爭化為合作,原本就有機制及制度上困難,也是國親兩黨短期難解的根本矛盾,在外界挑起權力組合的核心問題時,國親要處處迴身避讓完全不產生齟齬,恐怕尚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儘管連宋強調,二人性格互補,也充分信任,但是政黨權力本質導致兩黨合作氣氛上的不安與騷動,兩黨合作最重要的運作平台「國親聯盟」的產生過程,就是很好的例證,聯盟委員會由名稱到名額的轉折,權力斧鑿班班可見,自始至終,困擾著兩黨中央的,還是兩黨內部濟濟之士,希望進入權力核心所產生的競逐。

  連宋兩人在聯盟成立時也都斷言,兩黨合作參選總統為台灣憲政史的頭一遭,無任何先例或制度可循,必然會出現許多無法預期的困難與波折,不過兩人面對聯盟不安或不穩因素,除三番兩次強調真誠溝通,或是屢次一起露面闢謠外,在預防上也是無能為力,見諸此次對密約案的危機處理,恰好證明連宋的「先見之明」。

  連宋是否有提及下二屆總統人選安排,「密約說」或許是言過其實,連誰來監督密約的履行都是問題。

  不過,在國親政黨聯盟成形後首次矛盾中,比較弔詭的是,針對兩黨合作產生的質疑,卻非由國親政黨聯盟機制來回應,若如兩黨所說上上下下互動密切、深具互信,則由兩黨各自發言,任由政黨聯盟在此時「蒸發」的做法委實啟人疑竇。

  兩黨針對密約事件各自發言,與其說是否認密約,倒不如說是雙方各自利益的表態,無中生有的密約吹皺了一池春水,但船過能否水無痕,大選時仍將受到徹底檢驗。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