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態青年網上執業逐漸成為歐美校園風潮

自由時報記者胡蕙寧報導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6月26日訊】歐美不少學生在求職打工不成之後,轉戰網拍卻大獲豐收,新型態的「青年網上執業」已經逐漸成為歐美的「校園風潮」,有些人忙到先休學來賺鈔票,有些則已經信誓旦旦,完成學業後將全力投入網拍市場「以網為生」。

歐美的二手市場有其傳統,主要是他們在使用時就重維修,用不著時丟了可惜,在新品市場要價高,二手東西除了舊之外功能依然好的情況下,不但人們不排斥購買二手貨品,連很多慈善機構都以開二手商品店的「義賣方式」來增加收入,整個二手跳蚤市場在歐洲各大小地方都定期看得到,而專做這種生意的廣告商、收購商更是大有人在。

古董一族 年齡下探
只不過在以往的印象中,收集古董一直是阿公阿嬤級的專屬工作。但是到eBay網站一瞧,年齡界線在使用網路的年輕族群主導下,「古董一族」的年齡已經向下探。

例如在德國就有超過六百萬的「網拍迷」,專門從事二手電子用品的競拍活動,足以創下每年十億歐元的營業額業績;每八個上網競拍的人當中,據統計就有一個是學生。

年輕網路族群在網拍叫喊的「廝殺」下,體驗出鈔票滋味的「玩家風情」,投入勢力已經相當可觀。這也正是eBay網拍公司在成立短短幾年中,可以積聚全球六千八百多萬拍賣使用者「常用資料登記」的由來。網拍方式不但解決了二手市場的拍賣空間問題,更節省了顧客的出門交通費用,保證期間、郵寄方式、支出等都在交易網頁上列出,顧客競標前可以自己斟酌比較划算與否,網上付款之後貨就運到家門口。

在類型上來說,有些歐洲學生單純只做「網上拍網上賣」的過手生意,有些則是買下零件來組裝或是維修舊貨轉賣,看個人興趣、時間與空間而定,有賺頭的人自然就持續下去,越做就越內行,越拍就越專家。據估計,歐洲有數千名的eBay「網拍專家」天天在線上盯梢貨品,數目還在激烈上升。而根據eBay加州中心發言人當雷(Donlay)對媒體透露,美國至少有十萬個「網拍迷」是用網拍方式來賺取生活費用,而學生的數目確實一直在上升中。

這樣的「網路奇蹟」在德國也持續發酵,在別人還困在失業的窘境中時,「網拍小富翁」的神話開始上市,二十二歲的克雷蒙(Clemen)就是一例。

賺錢要緊 只好休學
他在去年夏天還是法蘭克福大學資訊系的學生,今年的他已經是靠網路經營高科技視聽電器的「廠商」。專門拍下各種相關零件來做生意。克雷蒙在四月底接受德國明鏡線上版訪問時說,他的生意實在是做不完,因此只好休學,賺錢要緊。

二十二歲的克雷蒙一年來已創下了一百萬歐元的營業額,這一年中他因為業績太好而僱用了三名員工,法蘭克福的辦公室約有兩百八十平方公尺大,倉庫中有二十萬歐元的貨物正等待運送。他在去年才第一次接觸網拍,馬上就「熱中無比」地投入心力,第一次競拍的投影機在到手之後立刻轉拍掉,獲利馬上到手,從此他就再也「放不下了」。

從無本開始,像這類將興趣轉變成營利的學生,在歐美的數目逐日龐大。網拍公司eBay也用這些當號召,開始在全球不斷開出「eBay大學」的報告討論課,增加刺激網拍的人口,在失業率依然無法快速恢復的景氣中,效果相當顯著。而在免費登錄使用中,eBay網拍公司用戶登記確實是一股龐大的資料庫。但是一次登錄後就適用全球,不必換國家就換號碼,有其方便性。

網拍勢力之大,從歐美媒體報導就看得出。「網拍心理探討」、「網拍社會反應」、「網拍犯罪學」、「網拍判決」等書陸續出爐,賺錢的人有,看熱鬧的人有,找麻煩上法庭的也不缺,網路人生的「實體境界」其實還是一樣的充滿人性…。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律師陳屍花蓮港死因離奇
後SARS系列報導─護理篇(一)
日本作家談文化差異 一個地名讓台灣人笑翻
走訪大溪木藝博物館 探索歌后鳳飛飛故事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